当前版:T02版
聚焦创新驱动 彰显生态文明
——农高会上的“林业风采”
    秦岭山清水秀的生活空间更加丰富多彩。

    陕西植被覆盖变化图,让参观者对我省绿色版图“扩容增量”一目了然。

    丰富的林特产品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

  本报记者 黄敏
  10月22日,随着第28届中国杨凌农高会开幕,我省林业局馆以“秘境陕西·祖脉秦岭”为主题精彩亮相。本届农高会,省林业局主要设置了九大板块,全面展现了陕西林业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美丽陕西、构建美丽家园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重点展示秦岭国家公园发展与建设成果,进一步宣传秦岭,让全社会了解秦岭、保护秦岭,提升秦岭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进一步聚焦创新驱动和乡村振兴战略,推动我省生态空间高质量发展。
  沙化土地治理成效显著
  在沙化土地治理成效板块,通过文图、数据比对等形式,让参观者直观地感受到,近年来我省在沙化土地治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陕西处于黄河中游,地理位置重要,生态功能突出。在黄河生态环境保护上,陕西一直勇立潮头、走在前列。全省860万亩流动沙地得到固定或半固定,成为全国第一个完全“拴牢”流动沙地的省份。黄土高原腹芯地带自然保护地群基本形成,森林覆盖率达到36.8%,年均入黄泥沙量由8.3亿吨减少到2.68亿吨。以陕北为核心的黄土高原成为全国连片增绿幅度最大的地区,补齐了全省绿色版图。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作为陕西持续时间最长、最具雄心的生态保护修复重点工程,在陕西由“黄”变“绿”的革命进程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在我省沙化土地治理中,石光银成为全国农民承包治沙的第一人,创造出“公司+农户+基地”的治沙模式,把治沙与农民脱贫致富相结合,使农户在治沙中得到实利。石光银与荒沙碱滩不屈抗争40多年,治理荒沙、碱滩22.8万亩,在毛乌素沙地南缘营造了一条长百余里的绿色长城,彻底改变“沙进人退”的恶劣环境。
  推行林长制 挺进深绿色
  全面推行林长制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制度安排,核心是构建党政同责、属地负责、部门协同、源头治理、全域覆盖的生态资源保护发展长效机制。
  2019年,按照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统一安排,我省在咸阳、汉中、商洛三市启动试点,取得显著成效,为全面推行林长制提供了宝贵经验。
  2021年,我省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实施方案》,在覆盖我省2.2亿亩的生态空间,设5名省级林长,分别担任秦岭、巴山、关中北山、黄桥林区、白于山5个责任区省级林长,明确到2021年年底全面建立“省市县镇村”五级林长制体系。到2025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46.5%,森林蓄积量达到6.3亿立方米,草原综合植被盖度稳定在60%左右,湿地保护率达到50%,70%的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到2035年,初步实现三秦大地山青、天蓝、水净、景美。
  国家公园点亮生态空间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是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推进自然资源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目前,秦岭国家公园体制建设已进实质阶段。
  据了解,秦岭国家公园规划总面积1659868公顷,涉及我省西安、宝鸡、汉中、安康、商洛、渭南6市24个县(市、区)125个乡镇841个行政村;分布有脊椎动物847种,秦岭特有种(亚种)11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76种,种子植物164科1052属3839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6种。
  此外,秦岭四宝科学公园、秦岭国家植物园、陕西楼观台国家森林公园等,作为本次参展的重要板块,一经亮相就吸引了众多参观者驻足。如今,国家公园建设正稳步推进,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深厚的文化内涵更是成为我省多元生态空间最耀眼的存在。
  林业科技成果花开遍野
  2020年9月,省林业局启动生态空间治理十大创新行动,目前已有“陕西省生态安全时空格局、演变及其影响机制”等46个课题立项,并取得初步成果。
  困难立地植被恢复关键技术集成成果凸显。主要内容为:提出了陕北长城沿线风沙区、黄土高原沟壑区、渭北石质山地与秦巴山区3类不同区域困难立地植被恢复的关键技术。该成果解决了我省不同区域、不同类型困难立地造林成效低、技术组装配套难等问题,技术措施针对性强,示范应用效果好,适宜在全国同类地区推广应用。
  首次在西藏阿里等高寒、干旱和盐碱地系统开展沙地柏、北沙柳和紫穗槐等12种沙旱生植物的引种栽培与驯化试验。创新沙地柏、北沙柳、紫穗槐、班公柳等5项引种栽培技术,提出高海拔复合治沙技术及模式,形成沙旱生植物引种栽培技术规范3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件,填补了阿里地区狮泉河盆地无常绿树种空白,为促进高海拔、高寒和高旱区及同类地区的荒漠化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花椒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大面积推广。探明花椒种子不出苗的原因,提出解决方法,确定花椒丰产树形培养标准与整形修剪操作方法,推广花椒丰产栽培技术,新建园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均达90%以上,栽后第3年挂果,第5年平均亩产55.6公斤。该成果已在我省渭南、咸阳、延安等花椒主产区及山西、河南等省大面积推广应用。
  祖脉秦岭颜值越来越美
  陕西秦岭是大秦岭的精华所在,森林覆盖率72.95%,森林蓄积2.26亿立方米,是大熊猫、朱鹮、金丝猴、羚牛等多种野生动物的栖息地。有种子植物3839种,脊椎动物847种;已建立国家公园1个,自然保护区31个,森林公园49个,湿地公园11个,地质公园7处,风景名胜区15个,植物园1个;大熊猫野生种群数量达345只,朱鹮种群数量由7只发展到全球的7000多只,金丝猴、羚牛种群均突破5000只。
  随着我省植被覆盖逐步增加,绿色版图明显扩大,总体正在由浅绿向深绿转变。近年来,省林业局全面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理念,推进“浅绿色”向“深绿色”迈进,全面推行林长制,科学布局林地、草地、湿地、荒地沙地、自然景观“五大阵地”,统筹推进生态保护、生态修复、生态重建、生态服务、生态富民、生态安全六条战线,不断夯实智能、人文、资金、法治、组织五项保障,加快生态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生态空间治理新篇章。
  本次农高会上,省林业局展馆还设立了珍稀动物标本、林特产品展示区,生动展示了“秦岭四宝”和丰富的林特产品,让参观者领略“林业风采”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保护秦岭、热爱自然,共同建设好我们与野生动物的共同家园”的意识。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