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4版
兴一方产业 富一方百姓
万企兴万村:他们的故事更加精彩
    天玺柿子小镇鸟瞰图。(资料图)

    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省总商会副会长、荣民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史贵禄。(资料图)

    省工商联副主席、陕西海升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亮。(资料图)

    富平大方天玺绿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方胜。(记者 王琦 摄)

  本报记者 王琦
  “让我们在蕴含着无限动力及潜力的乡村大舞台,以拳拳之心振兴乡村,以殷殷之情造福百姓,以实际行动书写无愧于时代的绚丽篇章,为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作出新的贡献!”8月10日,在全省“万企兴万村”行动启动大会上,我省20余名民营经济代表人士共同发起倡议,号召广大民营企业家积极投身“万企兴万村”行动,为推进乡村振兴事业贡献力量。
  自2015年全国工商联牵头在全国发起“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以来,我省各级工商联组织和广大民营企业积极响应,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20年底,我省已有8647家民营企业参与其中,企业参与数量与帮扶村数量位于全国第一方阵;投入资金约66.55亿元、实施项目2.4万多个,使9337个村近147万人受益,在三秦大地上书写了一个又一个精准扶贫的动人故事。当下,“万企兴万村”行动拉开帷幕,他们的故事依然在精彩上演……
  1 让群众脱贫之后不再返贫
  海则梁乡(今属白泥井镇)位于榆林市定边县最北端,这里曾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飞沙走石家无粮,人老辈辈住坯房,满村光棍没婆姨,有女不嫁海则梁。”而这里,也正是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省总商会副会长、荣民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史贵禄出生的地方。
  2000年,史贵禄回到养育自己15年的海则梁乡,看到家乡百姓生活依然艰难,当即会同相关部门及群众商讨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从2000年开始,荣民集团投入近2亿元参与定边县海则梁、白泥井、周台子3个乡(今属白泥井镇)精准扶贫工作,制订4个“五年规划”。从建小学、建医院,实现上学、看病全免费,到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治沙造地、修路、打井,实现规模化种植,再到实施农业现代化和规模化养殖,最后建成2000多亩种子研发基地和100万吨蔬菜深加工项目。据史贵禄讲,在2000年的时候,3个乡人均收入不到500元,总产值不到1亿元。到2020年底,3个乡总产值达到50多亿元,仅蔬菜一项销售收入就达到30多亿元,海则梁乡人均毛收入达到20万元,其余2个乡人均毛收入达到10万元。
  “参与精准扶贫,我最大的感受是,让农民脱贫不容易,让农民不再返贫更难。”史贵禄说,农业现代化以后,只需要30%的劳动力,70%的劳动力就会出现剩余。未来就业不仅是城市面临的问题,也是农村面临的重大难题。因此,必须推进农村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消化剩余劳动力,保证群众脱贫之后不再返贫。
  2 变“输血”为“造血”
  作为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海升果业将先进经营模式、管理理念和先进技术、优秀人才引入到乡村农业产业发展中来,实现农业产业化升级,兴一方产业,富一方百姓。
  “我们认为,农户的脱贫增收只是第一步,正如‘万企帮万村’升级为‘万企兴万村’,要把乡村发展由过去的‘输血’式转变为‘造血’式发展,必须将产业发展起来,促进乡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省工商联副主席、陕西海升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亮说。
  海升集团成立于1996年,连续多年位居全球浓缩苹果汁生产及出口的领导地位,自2012年战略转型发展至现代农业以来,在全国16个省建立高标准示范基地95个,种植苹果、梨、猕猴桃、柑橘、蓝莓、番茄、水果胡萝卜等多个品类,面积突破22万亩,覆盖了六盘山片区、秦巴山片区、乌蒙山片区等6个集中连片贫困区,为当地农民创造长期就业岗位5000余个、季节性用工机会2万余个,带动农民增收2.2亿元。
  高亮以海升第一个矮砧苹果种植示范基地(宝鸡千阳)为例介绍:“从2012年至今,我们已在千阳县流转土地1.2万亩,年土地租金支出956万元;总务工数超过2000余人,年务工费支出2500万元以上;为36个村近300户贫困户分红200余万元。在发展过程中,我们与当地农户共同成长,在园区成立田间大学,定期开展职业农民技术培训,让农户在家门口挣钱、学技术、谋发展。”
  实际上,这只是海升众多基地中的一个缩影。海升在发展现代农业之初,就明确了要以农业现代化全产业链作为发展方向,经历了从最初探索与引进、到消化吸收与创新、再到试验与示范、最后到推广与辐射带动的过程,构建了“公司+农户+合作社”“3+1”等精准扶贫模式,带动了一批批农民实现了由农民到新型职业农民、产业工人,甚至是农业职业经理人的转型。“农户的‘钱袋子’鼓起来了,思想观念转变了,技术管理升级了,才是真正的脱贫致富,实现乡村振兴才有希望。”高亮说,这也是他们一直以来坚持的发展理念。
  “随着‘万企兴万村’行动的正式启动,我们将一如既往,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主动担当,以乡村振兴为己任,充分发挥产业模式、资源、技术、人才、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在现有扶贫模式基础上,积极探索更为高效的乡村振兴升级模式,为这项伟大的民生工程作出更大贡献。”谈及下一步,高亮信心满满地说。
  3 走绿色农业“创兴”之路
  为让家乡变得更美、乡亲们的生活变得更好,2018年,大方集团董事长王方胜带着“共享美好生活”精准扶贫理念,回到家乡富平县到贤镇,投资近3亿元建起天玺柿子小镇,开启了绿色农业“创兴”之路。
  天玺柿子小镇是集农业科技、文化旅游、产业振兴为一体的绿色农业科技小镇,总占地面积4.3平方公里。“我们以‘一心、两翼、三红三品、四季旅游’为发展格局,以科技农业为核心,重点发展富平柿子、花椒、酸石榴等‘三红’特色产业,同时因地制宜挖掘文化、发展旅游。通过科技创新、产业投入,以‘党建+企业+集体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乡亲们脱贫致富,共创美好生活。”王方胜将“改变”视为使命并确立了阶段性目标。
  目前,天玺柿子小镇有近万亩柿子示范种植基地;已建成1.6万平方米的现代化柿饼、齐椒加工厂,容量6000吨的标准冷库,8000余平方米的柿子醋饮厂房;实现年产柿饼3000吨、柿子醋饮2200吨。同时建成集研究创新、产品开发、科普教育及示范推广于一体的太空育种实验基地,开展与柿资源相关的研究。天玺柿子小镇还与到贤镇9个村、薛镇8个村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集体入股模式、土地流转、进园务工等模式,将群众牢牢嵌在产业链上,让困难群众户户有产业、人人有收益。截至2020年底,天玺柿子小镇带动了周边地区5000多名群众就业,带动困难群众361户2201人,人均增收近2万元,成了以特色产业带动区域脱贫、乡村振兴的样板。
  看着乡亲们脸上的笑容,听着他们增收的消息,王方胜感到欣慰。他饱含深情地说:“做了这么多的‘改变’,实际上只是为了我心中的不变。这个不变,是一个有活力的企业孜孜以求的作品意识,一个有责任的企业家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初心,更是一个有情怀的游子对回报家乡的坚守!”
  谈及未来,王方胜表示,天玺柿子小镇将继续发挥自身科技创新、规范加工、规模发展等优势,坚持品牌、引领品质为先,让“柿柿红·最富平”原乡柿饼成为百年品牌,建设世界级柿子产业基地,助推富平形成百亿级柿子产业集群;并进一步打造绿色生态农产品生产基地、“天玺”绿色食品特色原产地标志品牌,促进富平特色产业腾飞发展。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