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南泥湾:让百姓的日子比蜜甜
马坊村干净整洁的巷道。
陈子沟村思仲仁拱棚西红柿长势喜人。
华润希望小镇的酒坊。
杨磊 文/图
初秋时节,延安市宝塔区南泥湾镇千亩水稻碧浪翻滚,不是江南胜似江南。
303省道从南泥湾穿境而过。距镇政府5公里的马坊村在短短几年时间就变成了这条省道边上的一个“明星”村。
2018年,华润集团“华润希望小镇”项目落户马坊村,免费为110个农户的院落、屋顶、围墙、大门、厕所和杂物间进行改造,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改善,道路畅通,村庄整洁。
如今,马坊村有酒店、酒坊、幼儿园……现代与传统建筑的融合,增添了城市与农村交融的魅力,吸引着一批批游客,给马坊带来了活力和生机。
40岁的刘丽平是村党支部委员,也是米兰酒店餐饮部的一名员工。“每月工资2400元,一日三餐免费,每周休假1天。”刘丽平高兴地说,“酒店就在我家附近,步行三五分钟就到。”
村民高成庆今年49岁,一直在外跑大车,前几年因身体原因开不了车,就闲在家。酒店建好后,他到酒店上班当保安,一个月有近3000元的收入。后来,他的妻子也到酒店当上了服务员,夫妻二人一下子从农民变成了上班族。目前,马坊村已有15人到酒店打工。
2020年,青岛时创集团流转马坊村2590亩土地,建设金伯利农场。目前,部分高标准、现代化的大棚已投入使用,同时也吸纳了马坊村上百名村民到农场务工,解决了失地村民的增收就业问题。
“一个村子两个名称:一个是马坊,一个是华润希望小镇;一个村民两个身份:一个是农民,一个是股东;一份地两份收入:一份是土地流转金,一份是在自己土地上打工的薪金。”这是如今马坊村党支部书记李新最为自豪的事情。
如今的马坊宜居、宜业,已经踏上了乡村振兴的道路。“随着小镇建设的不断完善和农场的全面建成,务工人员会不断增多,为了保障务工村民的权益不受侵犯,村上将成立劳务派遣公司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马坊村党支部书记李新说。
马坊变美了,而陈子沟则变富了。陈子沟村是南泥湾镇距市区最近的一个行政村,镇党委、镇政府因势利导,协调相关单位从2016至2017年,两年间建成温室大棚5座,拱棚105座,发展设施大棚,瓜、菜产业,仅此一项年产值六七十万元。
66岁的思仲仁曾是贫困户,是村子里最早种植大棚菜的人,也是种植大棚菜让他脱了贫。今年,他种了一棚豆角,一棚西红柿。“两棚菜一年下来毛收入4万元不成问题,成本也就六七千元。”村党支部书记高小平说,老思是咱陈子沟村种菜“专家”,菜农遇到的各种“疑难杂症”他都倾力解决。
马坊、陈子沟的今与昔,基于有一个好的党支部,一个根植于南泥湾人心中“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南泥湾精神。
“我们南泥湾人民将在这片红色热土上,继承和发扬‘南泥湾精神’,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开拓、创新,让南泥湾人民过上幸福生活,不断提升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南泥湾镇党委书记黑学良说。G
陈子沟村思仲仁拱棚西红柿长势喜人。
华润希望小镇的酒坊。
杨磊 文/图
初秋时节,延安市宝塔区南泥湾镇千亩水稻碧浪翻滚,不是江南胜似江南。
303省道从南泥湾穿境而过。距镇政府5公里的马坊村在短短几年时间就变成了这条省道边上的一个“明星”村。
2018年,华润集团“华润希望小镇”项目落户马坊村,免费为110个农户的院落、屋顶、围墙、大门、厕所和杂物间进行改造,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改善,道路畅通,村庄整洁。
如今,马坊村有酒店、酒坊、幼儿园……现代与传统建筑的融合,增添了城市与农村交融的魅力,吸引着一批批游客,给马坊带来了活力和生机。
40岁的刘丽平是村党支部委员,也是米兰酒店餐饮部的一名员工。“每月工资2400元,一日三餐免费,每周休假1天。”刘丽平高兴地说,“酒店就在我家附近,步行三五分钟就到。”
村民高成庆今年49岁,一直在外跑大车,前几年因身体原因开不了车,就闲在家。酒店建好后,他到酒店上班当保安,一个月有近3000元的收入。后来,他的妻子也到酒店当上了服务员,夫妻二人一下子从农民变成了上班族。目前,马坊村已有15人到酒店打工。
2020年,青岛时创集团流转马坊村2590亩土地,建设金伯利农场。目前,部分高标准、现代化的大棚已投入使用,同时也吸纳了马坊村上百名村民到农场务工,解决了失地村民的增收就业问题。
“一个村子两个名称:一个是马坊,一个是华润希望小镇;一个村民两个身份:一个是农民,一个是股东;一份地两份收入:一份是土地流转金,一份是在自己土地上打工的薪金。”这是如今马坊村党支部书记李新最为自豪的事情。
如今的马坊宜居、宜业,已经踏上了乡村振兴的道路。“随着小镇建设的不断完善和农场的全面建成,务工人员会不断增多,为了保障务工村民的权益不受侵犯,村上将成立劳务派遣公司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马坊村党支部书记李新说。
马坊变美了,而陈子沟则变富了。陈子沟村是南泥湾镇距市区最近的一个行政村,镇党委、镇政府因势利导,协调相关单位从2016至2017年,两年间建成温室大棚5座,拱棚105座,发展设施大棚,瓜、菜产业,仅此一项年产值六七十万元。
66岁的思仲仁曾是贫困户,是村子里最早种植大棚菜的人,也是种植大棚菜让他脱了贫。今年,他种了一棚豆角,一棚西红柿。“两棚菜一年下来毛收入4万元不成问题,成本也就六七千元。”村党支部书记高小平说,老思是咱陈子沟村种菜“专家”,菜农遇到的各种“疑难杂症”他都倾力解决。
马坊、陈子沟的今与昔,基于有一个好的党支部,一个根植于南泥湾人心中“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南泥湾精神。
“我们南泥湾人民将在这片红色热土上,继承和发扬‘南泥湾精神’,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开拓、创新,让南泥湾人民过上幸福生活,不断提升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南泥湾镇党委书记黑学良说。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