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5版
秦农论语
不要让农村孩子“野泳”再酿悲剧
  ■ 胡小宁
  暑假期间,少年儿童溺水事件时有发生,特别是在一些农村偏远地区,许多孩子假期的乐趣之一就是三五成群去“野泳”。
  8月6日,在安康市旬阳县赵湾镇赵湾大桥附近水域,一名9岁男孩在河边玩水时失足落水,同行男子下水施救,两人均不幸溺水身亡。
  全国此类事件的发生不在少数。根据国家卫健委和公安部统计的数据表明,我国每年溺亡的未成年人超过2万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有数据显示,溺水已经成为我国儿童的第一大意外致死原因。
  悲剧的发生给他们的亲人带来了巨大的伤害,也再次给暑假安全敲响了警钟:为什么每到暑假总会出现孩子溺水事件呢?
  在农村,汛期陡然增多的雨水,使河流、池塘水位上涨,无意中也成了孩子们玩耍的乐园。孩子们为了躲避高温酷暑总喜欢到水边游玩。另外,安全教育没有做到位,尤其是农村留守儿童缺少家长的监管。
  那么,怎么做才能预防孩子“野游”溺水呢?
  首先,家长是孩子暑期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家长应该给孩子强化安全教育,让孩子意识到溺水的严重后果,牢记防溺水措施方法。
  其次,孩子要想去野外玩水一定要有家长的陪伴,陪护期间,家长要做到近距离监护,不能分心做其他事情。在农村,留守儿童较多。爷爷奶奶应尽量不要让他们脱离自己的视线;叮嘱他们不要去河里游泳,并随时保持联系。
  最后,家长应当教给孩子一些游泳技巧和防溺水自救方法,使孩子在万一出现险情时也有自救的机会;还应教导孩子正确救援他人的方法,比如大声呼喊、就近找大人、扔救生圈或其他可以漂浮的救援设施等,并在保证自己绝对安全的情况下才能去救援溺水者。
  针对孩子们兴趣广泛等心理,家长还可适度找一些吸引他们兴趣与爱好的其他办法,比如可以带孩子去村里的农家书屋去读书,或者带他们去城镇的科技馆、少年宫、游乐场和具备安全措施的游泳馆等玩耍,让孩子有一个更安全的暑假。
  筑牢青少年涉水安全防线刻不容缓。近年来,许多地方都在加强少年儿童防溺水安全工作,比如在河道、湖泊、鱼塘等隐患点设立警示牌,加强人员巡查。学校也在逐步将安全教育形成课程化、常态化。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使“安全”真正落到实处,确保孩子们暑期平安。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