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4版
永远跟党走 一心为群众
    榆林市第九小学老师刘文俊(左)看望老支书刘时耀。

  本报记者 何艳艳 通讯员 范云峰 文/图
  7月15日,记者见到了榆林市第九小学老师刘文俊,他说:“我们村现在有120多名大专以上的学生,全村现在有500多人,近一半人在外面工作,我也是刘书记抓教育的一个受益者。”刘文俊所说的刘书记就是神木市人大代表、沙峁镇刘家沟村原党支部书记刘时耀。
  1974年,刘时耀任刘家沟村党支部书记,到2018年5月卸任(2014年合并行政村时,刘家沟村和周边的梁家仓、郝家峁等村合并,现在叫刘梁峁村。),他把大半生的心血和汗水奉献给这个村,使一个贫困村变成了如今的小康村。
  刘家沟村从1955年开始办村小学。“1984年以后村里开始办6年制民办学校,聘请了4位民办教师,教师一个月工资比其他村高20元,办了8年6年级,连续8年在沙峁考了第一。往后,神木中学预科班上每年都有我们刘家沟的学生。”刘时耀自豪地说,“全村在教育上打了‘翻身仗’,这样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村受教育落后的面貌。”
  1977年,刘时耀着手规划新修窑洞,10孔窑洞一排,共修了200孔。1984年8月,看着全村村民喜气洋洋搬进新窑洞,他内心得到了安慰。村民们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居,水电路又是他心中的一道坎。经他和乡政府多方筹集,共投资7万元,让村民吃上了自来水。
  “村里遇到雨雪天气,村民出行不便,农产品外运困难。”刘时耀说,2003年,村里修通了路基,2004年向省上争取30万元,硬化沙峁乡的第一条乡村硬化路。
  2013年底,刘梁峁村被识别为贫困村,刘时耀通过和驻村第一书记以及驻村工作队认真研判,精心规划,合理安排帮扶资金,打淤地坝,搞引水上山工程、上山道路硬化,先后整理梯田1110亩建成杂果园,栽植了1300亩林下经济林,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如今,刘梁峁村是组组有产业,户户有分红。
  今年7月1日,刘时耀邀请在村的党员和村民150余人庆祝党的100年华诞,党员群众齐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唱支山歌给党听》等革命歌曲。
  退休后的刘时耀还关心着村里的发展,年轻的村干部也不时和他探讨经验。他勤劳务实的工作作风,一步一个脚印的闯劲韧劲鼓舞着全村人。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