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3版
柞水:木耳朵朵开 农人笑开颜
  地理标志
  陕西省知识产权局 陕西农村报 合办
  本报记者 黄敏
  夏日的秦岭,绿树成荫,目之所及皆是美景。7月3日,在柞水县下梁镇,一片片用吊挂方式栽培的木耳长势喜人,一朵朵木耳层层叠绕,簇拥相间。
  柞水县是黑木耳生产区,以秦岭为脊,沿乾佑、金井、社川、小金井四河向东南延伸,构成“九山半水半分田”的自然地貌,最高处海拔达2800余米。境内岩基性复杂,土壤类型较多,主要为棕壤土和黄棕壤土,有机质含量丰富。
  柞水木耳侧生于树木上,形似人的耳朵,农家常用椴木栽培。柞水因盛产一种名为“柞树”的木头而得名,而柞树是生产食用菌黑木耳、香菇的优等菌材。这也是柞水木耳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的重要原因。据史料记载,柞水从明清时期就开始盛产木耳并远销湖北一带。
  好生态出产好木耳。柞水木耳个大肉厚,口感软糯,味道鲜美,富含硒等微量元素,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营养价值,是外界公认的保健食品,有山珍之美称。2010年,柞水木耳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为柞水木耳产业化、品牌化、市场化发展开辟了新路径。
  为做细做精木耳产业,提升“地理标志”这块金字招牌的“含金量”,近年来,柞水县创新产业发展模式,探索形成以木耳产业为主导,发展乡村旅游和林下中药材的“一主两优”县域特色产业体系,加快群众产业增收致富步伐。
  为全面推进木耳产业发展,柞水县还成立了木耳院士工作站、木耳大数据中心、木耳研发中心、木耳销售中心、科技资源展示中心以及质量溯源平台等,保证木耳育种、种植、生产、建造、包装、物流等环节全程质量可查可控。目前,该县建成木耳菌包生产企业17家,年生产木耳菌包2000万袋的生产线15条,不断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形成了“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产业化开发、品牌化营销”的发展格局。现在,柞水木耳产业年栽植规模达7500万袋,年产干耳3750吨,实现产值近3亿元。
  如今,柞水盛行露天吊袋栽培木耳,即把菌袋吊起来,立体栽培木耳。同样的1亩地,产能大大增加。在“木耳+”等产业融合发展下,柞水木耳产业品牌价值和市场知名度不断提升,使小木耳成为名副其实的“金耳朵”,带动当地群众致富奔小康。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