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8版
从发型变化看时代变迁
  赵志龙

  有一天整理相片时,发现了几张姐姐从小学到现在不同时期的照片。随着岁月流转,不经意间,许多东西在悄悄地发生变化,特别是不同时期的发型都具有明显的时代烙印,反映出了我们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
  小时候,因为家里穷,经常吃不饱,父母整日在生产队忙于劳动,顾不上为姐姐梳头,所以一个月只梳一两次头。全家人合用一个掉了好多齿的木梳,一般用村里皂荚树上的皂角来洗头。从照片上可以看出,母亲当时给姐姐梳的发型是两根辫子,用红头绳一扎,可能由于时间长了,头发很散乱,姐姐看起来傻乎乎的。
  上初中后,由于已经实行包产到户,家里再也不用为吃不饱饭而发愁了,但仍然缺钱花。为了不让姐姐在同学面前显得过于寒酸,母亲亲自操刀,给姐姐剪了个齐眉的刘海、齐耳的短发,这在当时农村算得上是一种比较时髦的发型。这种发型省时省力,早上不用扎头发、梳辫子,随便用梳子梳几下就好了。这时候,姐姐拥有属于自己的新梳子、小镜子,有了洗头膏和雪花膏,所以照片上的姐姐显得干练精神。
  20世纪90年代初,姐姐到离家100多里路的县城一家工厂上班。那时候随着人们生活的好转,发型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记得第11届亚运会在北京举办,开幕式上举牌的女引领员“招手停”式的发型一夜之间成为城市姑娘的最爱。爱美的姐姐烫了一个“大波浪”式披肩发,春节回到老家,在村上成了爆炸性新闻。大姑娘、小媳妇都跑来围着姐姐看,羡慕得直咂嘴。
  时光进入新世纪,这一年好像特别流行卷发,爱美的女子顶着或浪漫或狂野的卷发穿行在大街小巷,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40多岁的姐姐决定也给自己来个形象大改变,在理发店经历了6个小时的“煎熬”后,花费了300元烫了个卷发,别说这个发型确实为她增色不少,照片上的姐姐显得年轻漂亮。
  近几年,随着生活越来越好,人们已不仅仅满足于吃饱穿暖的基本需求,对美的渴望与日俱增。不知不觉间,街上的美发厅、美发城如雨后春笋般多了起来,且店面一家比一家大,装修豪华气派。姐姐几乎每周都去美发店做头发护理。如今,70多岁的母亲也用上了智能手机,孙子、孙女们教会了她使用微信视频和语音。每变换一次发型,姐姐都要发视频给母亲看看,同时发到朋友圈“显摆”一下。也难怪老太太感叹:“从头美到脚,真是太幸福了!”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有着60多年党龄、已经81岁高龄的父亲突然打电话给姐姐,让她赶紧开车回来接他进城,他也要上理发店理发。惊诧之余,姐姐陪伴父亲第一次在县城理发馆理了发、刮了胡子。父亲佩戴着镇党委前几天给他颁发的“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照了一张相。父亲告诉姐姐,今天的好日子来之不易,这一切都是共产党带来的。过几天就是“七一”了,他要收拾干净利索,戴上纪念章收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纪念大会直播呢!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