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1版
基层见闻
黄土坡上“地生金”
榆林市横山区打造高标准宽幅梯田
  本报记者 何艳艳 通讯员 赵娜
  六月的横山大地上,阳光明媚,一块块梯田映入眼帘。田地里的玉米、绿豆、谷子……甚至是中药材,都已成为梯田的“座上宾”,昔日的“荒山”如今已变身为“良田”。
  6月22日,家住榆林市横山区殿市镇张家湾村的许宏艳夫妇正在梯田上忙着打理自家的玉米苗。“跟过去相比,现在实现了机械化,省时省力,加上政府又发放了良种,种植时还覆盖了地膜,亩产量大大提高,如今我们一年光靠种地的收入就比以前多了不少。今年种了60多亩地膜玉米和谷子,正期盼着秋天有个好丰收!”57岁的许宏艳笑着说。
  为了彻底摆脱横山南部山区十年九旱、水土流失、广种薄收、低产低效的困境,在旱作农业上突破“瓶颈”,横山区加强南部山区水土治理,将25度以下坡耕地改造为高标准宽幅梯田,同步配套高效节水灌溉设施,补齐产业基础短板,全面打造“一推二水三种四销五绿化”的旱作农业先行示范区。
  “截至目前,横山区投入了4.2亿元,共计建成高标准宽幅梯田30万亩,原本跑土、跑水、跑肥的‘三跑’田变成了保土、保水、保肥的‘三保’田,真正将旱地梯田建成了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横山区农技中心主任王久国介绍。
  韩岔镇韩岔村栽植山地苹果3000亩,李界沟等村建成3000亩葡萄园,塔湾镇八岔村在宽幅梯田上建成日光温室……随着横山区宽幅梯田建设带来的耕种条件的改善,一大批特色农业产业也迅速发展起来,山地苹果产业就是其中之一。
  “我们横山的山地苹果就是好,果甜、色鲜还是纯绿色无污染的。”这是横山区人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横山区丰隆果业有限责任公司,科技特派员韩秀涛正在查看苹果长势情况,“果园进入丰产期后,在无严重晚霜危害情况下,亩产2500至3000公斤,商品率达到93%以上,优果率达到73%以上。”韩秀涛告诉记者。
  据了解,横山区在新建高标准宽幅梯田基础上,重点在韩岔、石窑沟、武镇等区域累计新栽山地果树5.1万亩。
  近年来,横山区以稳定粮食生产为基础,大力发展高标准宽幅梯田建设,不断壮大优质杂豆、优质小米、山地苹果等区域特色产业规模,积极推广各项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全区粮食生产稳定增长,农业结构不断优化,第一产业经济持续发展。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