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一带一路” 让陕茶“香”飘世界
孙越赟(右)在宁强县一处茶园指导工作。
咸阳泾渭茯茶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核对出口茶叶产品。
女娲凤凰茶业现代示范园区。
扫码观看视频
本报记者 赖雅芬 文/图
陕西自古出好茶。
商队骑着马匹、骆驼,穿越崇山峻岭、河谷沙漠,历经千辛万苦,终将中国的丝绸、瓷器和茶叶运往古丝绸之路沿线各国,以及遥远的欧洲……2000多年前,陕西茶香就这样弥漫在古老的商道上,流传到世界各地。
2000多年后,借助“一带一路”东风,陕西茶产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强品质、塑品牌、拓市场,陕茶已远销美国、韩国、欧洲、中亚、东南亚多个国家和地区,重现当年悠悠茶香“通”西域、飘四海的辉煌。
重获新生 陕茶发展势头强劲
陕西种植茶叶始于商周,兴于秦汉,盛于唐宋,繁荣于明清,而中国最早种茶、用茶、开启贡茶历史的便是西周初期的陕南巴人。
“张骞出使西域带去的巴蜀茶叶,汉阳陵出土的世界最古老的茶叶遗存,这些都证实了陕茶的悠久历史。”5月10日,省园艺技术工作站副站长、省茶叶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孙越赟告诉记者,陕茶曾踏上这条丝绸之路风光一时,但后来由于种种原因,陕茶一度沉寂,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在孙越赟看来,“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及脱贫攻坚工作的开展,给了陕茶一次重获新生的机会。他说:“陕西是西北地区最大的产茶省,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新起点和重要承载区。我们应抓住这个机遇,拓展国际市场,重塑陕茶辉煌。”
为唤醒“沉睡”的陕茶,近年来我省通过“扩规模、优品质、塑品牌、提效益”等手段振兴陕茶。多方发力之下,目前茶产业已成为我省区域优势主导产业,成功打造出安康富硒茶、汉中仙毫、秦岭泉茗、泾阳茯砖茶四大区域公用品牌。
来自省农业农村厅的一组数据印证了陕西茶产业的发展势头。
截至2020年年底,全省茶园总面积293.4万亩,茶叶加工企业1800余家,发展茶叶合作社、家庭农场等6000余家,引领全省茶农超过100万人,茶产业从业人员超过200万人。我省已跃居全国植茶大省第八位,产值、产量稳居全国前十。
2019年,全省茶叶出口实现稳定增长,累计出口66批,共401.9吨,出口额达1144.6万美元,品种以绿茶和茯茶为主;2020年,安康市茶叶出口额达1.16亿元,占全省茶叶出口的94%。
在古丝绸之路上,陕茶是“明星产品”,依靠丝绸之路起点千里留“香”;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陕茶是“新晋网红”,依靠品质和文化获得青睐。正如孙越赟所说,“一带一路”不仅是连接中西方的重要导航,也是一条茶韵飘香的文化之路,让陕茶与世界走得更近。
各显神通 茶企纷纷抢占市场
历史上,陕西是茶叶生产、茶文化、茶贸易的高地和中心。如今,陕西是中国江北茶区最大的绿茶生产基地,被列入“长江中上游特色和出口绿茶重点区域”。除茶区整体环境向好之外,各茶企也各显神通,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纷纷抢占市场。
“借助‘一带一路’大平台,陕茶异军突起,迅速走红,走出了一条全新的生产贸易之路。”陕西省茶叶协会会长、咸阳泾渭茯茶有限公司董事长纪晓明表示,以泾渭茯茶为例,历史上的外销区域是俄罗斯和中亚地区。为拓展更广阔的全球市场,在出口方向上,公司更侧重于购买力较高的国家和地区。目前,泾渭茯茶已在美国设立分公司,并在韩国、日本、马来西亚等国家拥有稳定的销售渠道。
2015年6月9日,陕西鹏翔茶叶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加工的9357公斤绿茶顺利出口马来西亚,实现了陕西绿茶出口“零”突破。
“这是陕茶首次自营出口,打破了多年来我省茶叶出口‘为他人作嫁衣’的尴尬局面。”提及此事,纪晓明难掩欣喜,“特别是去年年底,包括茯茶在内的黑茶取得出口税则号列,彻底解决了困扰我省茯茶企业在出口时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带一路”增强了陕茶与沿线国家的交流沟通,纪晓明建议,在相关政策引领下,陕西茶企应立足优势,借力发挥,乘势作为。对此,陕西鹏翔茶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段成鹏表示赞同。“‘一带一路’让陕茶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不断提升,逐渐得到沿线国家消费者的认可和喜爱。”段成鹏说,为推动陕茶走出国门,公司在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指导下取得茶叶种植、加工基地出入境检验检疫备案,为陕茶自营出口畅通渠道。
“从2015年至今,我们一直在做出口业务,茶叶已远销印度尼西亚、俄罗斯、迪拜等国家。”在段成鹏看来,尽管出口业务没断,但陕茶出口也有“短板”,“大部分是原材料出口,名优茶不多。今后茶企在扩大宣传的基础上,还应建立渠道,抱团取暖,让陕茶走出国门,拥有更广阔的市场前景。”
“东风”已来 陕茶未来大有可为
“如果说茶叶以品质塑魂,那么陕茶绝对是佼佼者。凭借秦巴山区的绝佳气候条件和适宜茶叶生长的沃土,陕西茶叶拥有极为优良的生态环境。”说起陕茶优势,孙越赟如数家珍。
在品质优势上,孙越赟称,陕茶多年来在农残抽检中合格率达100%,整体品质首屈一指。特别是陕南地区,被公认为地球上同纬度地带中最适合茶树生长的地方。
历史文化也是陕茶的一大优势。陕西南部汉水流域属古老的巴蜀茶区,是中国茶叶原生地和中国茶文化发祥地之一,有着3000多年的悠久茶史。
“面对市场,单打独斗肯定不行,所以我们组织陕茶企业抱团发展,这样才能扩大市场。”孙越赟告诉记者,为推动陕茶走出去,我省曾组织企业重走丝绸之路,沿途宣传陕茶文化。同时建立激励奖励机制,鼓励各茶叶主产区域以建设生态茶园、推进生态种植为核心,进一步推广绿色生产模式,建立出口茶叶基地,夯实出口茶园基础,确保出口茶叶质量稳步提升。
“一带一路”的政策利好,为陕茶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中欧班列“长安号”的开通,为陕茶外销提供了最大便利。此外,3月1日正式生效的《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也为陕茶进入欧盟市场、提升知名度提供了有力保障。尤其是4月28日,陕西陕茶产业集群入选农业农村部、财政部“2021年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名单”,陕茶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黄金发展期。
“‘一带一路’涵盖全球40亿人口,市场非常广阔。我们应抓住机遇拓展陕茶市场,瞄准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研发适合当地的茶产品。同时以中欧班列和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以及产业集群建设为抓手,奋力将陕茶做大做强。”孙越赟表示,政策东风已经徐徐吹来,陕茶未来大有可为。
咸阳泾渭茯茶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核对出口茶叶产品。
女娲凤凰茶业现代示范园区。
扫码观看视频
本报记者 赖雅芬 文/图
陕西自古出好茶。
商队骑着马匹、骆驼,穿越崇山峻岭、河谷沙漠,历经千辛万苦,终将中国的丝绸、瓷器和茶叶运往古丝绸之路沿线各国,以及遥远的欧洲……2000多年前,陕西茶香就这样弥漫在古老的商道上,流传到世界各地。
2000多年后,借助“一带一路”东风,陕西茶产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强品质、塑品牌、拓市场,陕茶已远销美国、韩国、欧洲、中亚、东南亚多个国家和地区,重现当年悠悠茶香“通”西域、飘四海的辉煌。
重获新生 陕茶发展势头强劲
陕西种植茶叶始于商周,兴于秦汉,盛于唐宋,繁荣于明清,而中国最早种茶、用茶、开启贡茶历史的便是西周初期的陕南巴人。
“张骞出使西域带去的巴蜀茶叶,汉阳陵出土的世界最古老的茶叶遗存,这些都证实了陕茶的悠久历史。”5月10日,省园艺技术工作站副站长、省茶叶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孙越赟告诉记者,陕茶曾踏上这条丝绸之路风光一时,但后来由于种种原因,陕茶一度沉寂,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在孙越赟看来,“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及脱贫攻坚工作的开展,给了陕茶一次重获新生的机会。他说:“陕西是西北地区最大的产茶省,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新起点和重要承载区。我们应抓住这个机遇,拓展国际市场,重塑陕茶辉煌。”
为唤醒“沉睡”的陕茶,近年来我省通过“扩规模、优品质、塑品牌、提效益”等手段振兴陕茶。多方发力之下,目前茶产业已成为我省区域优势主导产业,成功打造出安康富硒茶、汉中仙毫、秦岭泉茗、泾阳茯砖茶四大区域公用品牌。
来自省农业农村厅的一组数据印证了陕西茶产业的发展势头。
截至2020年年底,全省茶园总面积293.4万亩,茶叶加工企业1800余家,发展茶叶合作社、家庭农场等6000余家,引领全省茶农超过100万人,茶产业从业人员超过200万人。我省已跃居全国植茶大省第八位,产值、产量稳居全国前十。
2019年,全省茶叶出口实现稳定增长,累计出口66批,共401.9吨,出口额达1144.6万美元,品种以绿茶和茯茶为主;2020年,安康市茶叶出口额达1.16亿元,占全省茶叶出口的94%。
在古丝绸之路上,陕茶是“明星产品”,依靠丝绸之路起点千里留“香”;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陕茶是“新晋网红”,依靠品质和文化获得青睐。正如孙越赟所说,“一带一路”不仅是连接中西方的重要导航,也是一条茶韵飘香的文化之路,让陕茶与世界走得更近。
各显神通 茶企纷纷抢占市场
历史上,陕西是茶叶生产、茶文化、茶贸易的高地和中心。如今,陕西是中国江北茶区最大的绿茶生产基地,被列入“长江中上游特色和出口绿茶重点区域”。除茶区整体环境向好之外,各茶企也各显神通,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纷纷抢占市场。
“借助‘一带一路’大平台,陕茶异军突起,迅速走红,走出了一条全新的生产贸易之路。”陕西省茶叶协会会长、咸阳泾渭茯茶有限公司董事长纪晓明表示,以泾渭茯茶为例,历史上的外销区域是俄罗斯和中亚地区。为拓展更广阔的全球市场,在出口方向上,公司更侧重于购买力较高的国家和地区。目前,泾渭茯茶已在美国设立分公司,并在韩国、日本、马来西亚等国家拥有稳定的销售渠道。
2015年6月9日,陕西鹏翔茶叶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加工的9357公斤绿茶顺利出口马来西亚,实现了陕西绿茶出口“零”突破。
“这是陕茶首次自营出口,打破了多年来我省茶叶出口‘为他人作嫁衣’的尴尬局面。”提及此事,纪晓明难掩欣喜,“特别是去年年底,包括茯茶在内的黑茶取得出口税则号列,彻底解决了困扰我省茯茶企业在出口时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带一路”增强了陕茶与沿线国家的交流沟通,纪晓明建议,在相关政策引领下,陕西茶企应立足优势,借力发挥,乘势作为。对此,陕西鹏翔茶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段成鹏表示赞同。“‘一带一路’让陕茶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不断提升,逐渐得到沿线国家消费者的认可和喜爱。”段成鹏说,为推动陕茶走出国门,公司在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指导下取得茶叶种植、加工基地出入境检验检疫备案,为陕茶自营出口畅通渠道。
“从2015年至今,我们一直在做出口业务,茶叶已远销印度尼西亚、俄罗斯、迪拜等国家。”在段成鹏看来,尽管出口业务没断,但陕茶出口也有“短板”,“大部分是原材料出口,名优茶不多。今后茶企在扩大宣传的基础上,还应建立渠道,抱团取暖,让陕茶走出国门,拥有更广阔的市场前景。”
“东风”已来 陕茶未来大有可为
“如果说茶叶以品质塑魂,那么陕茶绝对是佼佼者。凭借秦巴山区的绝佳气候条件和适宜茶叶生长的沃土,陕西茶叶拥有极为优良的生态环境。”说起陕茶优势,孙越赟如数家珍。
在品质优势上,孙越赟称,陕茶多年来在农残抽检中合格率达100%,整体品质首屈一指。特别是陕南地区,被公认为地球上同纬度地带中最适合茶树生长的地方。
历史文化也是陕茶的一大优势。陕西南部汉水流域属古老的巴蜀茶区,是中国茶叶原生地和中国茶文化发祥地之一,有着3000多年的悠久茶史。
“面对市场,单打独斗肯定不行,所以我们组织陕茶企业抱团发展,这样才能扩大市场。”孙越赟告诉记者,为推动陕茶走出去,我省曾组织企业重走丝绸之路,沿途宣传陕茶文化。同时建立激励奖励机制,鼓励各茶叶主产区域以建设生态茶园、推进生态种植为核心,进一步推广绿色生产模式,建立出口茶叶基地,夯实出口茶园基础,确保出口茶叶质量稳步提升。
“一带一路”的政策利好,为陕茶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中欧班列“长安号”的开通,为陕茶外销提供了最大便利。此外,3月1日正式生效的《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也为陕茶进入欧盟市场、提升知名度提供了有力保障。尤其是4月28日,陕西陕茶产业集群入选农业农村部、财政部“2021年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名单”,陕茶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黄金发展期。
“‘一带一路’涵盖全球40亿人口,市场非常广阔。我们应抓住机遇拓展陕茶市场,瞄准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研发适合当地的茶产品。同时以中欧班列和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以及产业集群建设为抓手,奋力将陕茶做大做强。”孙越赟表示,政策东风已经徐徐吹来,陕茶未来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