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谁说农村不留人?这个村年轻人回来了八成
本报记者 陈强
尹成友说,如果再给他一次选择的机会,他还会义无反顾的回村。
尹成友,37岁,出生在山东省寿光市洛城街道东斟灌村。5年前,他从烟台市一家公司辞职,回家种植五彩椒,发展特色农业。
从早些年,东斟灌村里的年轻人争相外出闯荡,到这几年,外出的年轻人又都争着回来,这个村经历了什么?
5月17日,天色渐晚,刚刚当选东斟灌村村委会委员的尹成友带领着“全国农民报总编辑看寿光乡村振兴”采访团一行,沿着厚实的围墙爬到大棚棚顶,夏天的风,惬意,放眼望去,村内美景尽收眼底。
尹成友指着村内的一座座大棚说,这就是他当时回来的原因,“都是因为俺村李书记,他鼓励年轻人回乡创业种大棚,不但优先给我们解决土地问题,还帮助解决资金贷款和种植技术等难题。”
李书记名叫李新生,1998年,他被迫切想发展的东斟灌村村民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在他的带领下,村民开始外出考察学习,初次接触到五彩椒。
李新生对记者说:“当时我跟大家讲,要是成功了,可为大家探出一条新的路子,要是失败了,大不了我们就损失这一季子的苗子钱。”
正是因为李新生敢想敢为,在村内率先种植取得成功,村民开始种植五彩椒,一年下来,五彩椒比以前种的黄瓜经济效益增长20%以上。慢慢地,东斟灌村形成了以五彩椒种植为主导的“一村一品”发展模式,成功地走出了一条致富之路。
为方便村民生产,东斟灌村党支部组织村民严格实行标准化生产,从农资供应、产品检测等各个环节加强管理。目前,产品获得出口蔬菜备案基地认证,出口到新加坡、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地,蔬菜种植基地还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彩椒产业成了名副其实的富民产业。
2019年,23岁的村民李彦俊从城市回到东斟灌村,花了1.8万元租了村集体占地18亩的大棚,一年四季种彩椒。宽敞的大棚里种植着2万余棵彩椒苗,挂果后,一棵苗就值25元左右,就算遇到价格不好的年份,李彦俊纯收入也能保证在30万元以上。
类似的人不在少数。李新生说:“目前全村回乡创业的年轻人70后300人,80后120多人,90后20人。村里年轻人回来了八成。”
记者从东斟灌村提供的2021年从事农业生产人员年龄结构统计表看到,该村39周岁以下专门在一线从事种植的人数为124人,占总从业人数的22.83%。他们有知识、能钻研、会经营,成了彩椒生产主力军,他们的家庭年收入基本都在20万元以上。
彩椒带回年轻人,年轻人则带回比彩椒更加光鲜的东西。比如茶馆、化妆品商店、辅导班,以及庭院里种满竹子的“民宿”。
彩椒让这个村子年年换新颜:去年硬化了大街小巷,建起了老年门球场、健身娱乐广场,完工的3栋楼房已分配到户,今年又投资15万元,与周边村联建小学教学楼。就连开了十几年的斟灌饭庄也换了门脸,设了包间,名号更响了。
去年,东斟灌村经济总收入5500万元,村集体收入16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6万元。这个数字,东斟灌村人看了心里热乎,他们可以拍着胸口骄傲地说:“斟灌彩椒,中国‘椒’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