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四好农村路”串起田园好风光
兴平市马嵬景区旅游经济环线。
美丽西村,因路而兴。
场畔北路的建成助力仁村党建花园农场成为高陵区产业结构调整的示范点。
本报记者 王琦 文/图
近年来,我省把“四好农村路”建设作为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抓手,结合脱贫攻坚、产业发展、全域旅游等工作,按照“公路+”模式,坚持把“四好农村路”建设作为助力乡村振兴的“先行军”和“排头兵”,以“四好农村路”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现追赶超越。截至目前,我省共创建“四好农村路”国家和省级示范县36个。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省将扎实推进交通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巩固拓展建制村‘两通’成果,鼓励各地延长公交路线,通过增加班线客运停靠点等方式,不断扩大建制村通班车、通公交服务范围,提升农村客运服务水平;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深入开展示范县创建,积极培育创建示范市,以促进产业开发,服务农民增收为重点,加快建设资源路、产业路、旅游路,全力推进人民满意交通建设。”省交通运输厅厅长夏晓中说。
1 绿色发展路
4月21日,天空下着小雨,记者驱车行驶在西安市高陵区场畔北路,双向12米宽的路面平坦整洁,道路两旁的红叶李唯美俊秀。“这是2018年高陵区为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按照二级公路标准建设的农村路,全长10.04公里。这条路不仅连接了何村大棚、仁村党建花园农场、场畔农耕生态观光园等产业园,也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出行,加速了城乡客货流通。”高陵区农村公路管理站工会主席张敏向记者介绍。
说话间,仁村党建花园农场映入眼帘。农场智能温室大棚里各色草花争相开放,淡淡清香沁人心脾。
“当时门前这条路是一条4米宽的生产路,产业选址这里的话,不具备引流观光旅游,打造全区产业示范点的优势。”仁村党支部书记、仁村党建花园农场主肖鹏说。2017年,为深化农村经济改革,壮大集体经济,引导村民优化产业结构,经过市场调研,村上确定了前景较好的草花种植项目,但选址却成了最大的难题。
2018年,随着场畔路改扩建项目的启动,该村顺势将仁村花园项目选址确定下来。如今占地62亩的仁村党建花园农场,集草花生产展销、休闲观光、职业花农培训、设计租摆于一体,是高陵区通远街道仁村集体经济合作社首个项目。合作社采取“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民”的模式,年创收150万元,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30余人。
“道路的提升,为产业发展提供了便利,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支撑。”肖鹏表示,下一步,他们将会把更多的群众镶嵌到苗木花卉这条产业链上,形成以村集体合作社为龙头企业的局面,带动更多的群众增收致富。
2 美丽经济路
建一条路,造一片景,富一方百姓。4月23日,在兴平市马嵬驿景区,马嵬驿民俗文化体验园戏楼上的精彩表演引来台下游客的阵阵掌声。来自西安的李先生从2015年马嵬驿景区开园起,每年都会带着家人或朋友来此游玩。他说:“近年来,随着兴平市交通道路状况的不断提升,游客旅游的体验感更舒畅,也为进入景区的好心情打上了提前量。”
“从104省道到景区门口这段通村路共1.5公里,是进入景区的必经之路,由于当时只有4米宽而且是单行道,在人流车流过大的时候,很多游客望得见‘马嵬驿’却半天到不了跟前。”提起马嵬驿景区2015年春节期间的情形,景区负责人李团结说,“当地政府能因地制宜及时改扩建这条农村公路,打通了最后一公里的‘交通瓶颈’,让我们坚定了投资信心、商户入住率增长、游客数量激增、群众收入增加。”
随着马嵬驿民俗文化体验园的成功运营,吸纳了周边劳动力1000余人,他们的月平均工资从最初的900元涨到现在的3000多元,最高工资达8000元左右,间接带动4000余人就业。该景区也先后荣获“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CCTV十大美丽乡村”“省级现代农业园区”等称号。
“兴平市始终把‘四好农村路’建设作为改善民生、推动发展的重要举措,把交通路网建设作为大西安产业转移承接的重要保障,把交通路网规划与乡村振兴、美丽乡村、产业发展、脱贫攻坚等有机融合,高标准编制《兴平市交通路网近远期规划》,全力推动农村道路有序建设、合理布局、持续优化。”兴平市交通运输局党委副书记马宇琼介绍。
事实上,从2014年开始,兴平市就以“汇文聚景”为理念,结合马嵬驿景区历史文化与景观资源,开始了马嵬驿大景区的规划并分步实施,整体推进。2017年3月,该市围绕马嵬驿景区、贵妃墓景区、黄山宫景区修建的旅游经济环线正式通车,加快了全市绿色生态化、旅游多样化、收入多元化的进程。
近年来,兴平市累计投资22.3亿元,完成了国道344兴平段、兴礼路、兴小路、五龙路、茂陵旅游路、兴乾路等重大交通项目,建成通村公路33条、美丽乡村示范路28条,西宝高速西出口引线、兴渭大道等项目顺利推进,有效畅通了乡村振兴“双向道”。
“我有一个目标,也是我正在做的,把马嵬驿民俗文化体验园打造成中国乡村旅游品质化的典范。”谈及以后的发展,李团结信心满满。
3 生态文明路
这些年,西村的发展,因路而生,因路而兴,因路而美。
4月25日,铜川市印台区西村上空的雨点渐渐大了起来。在西村电子商务办公室里,电商管理员孙新平笑着对前来发快递的乡亲说:“不用着急,一会儿快递车就到了,现在路好得很。”
西村位于印台区西北部的塬上,20世纪90年代,村民要进城必须翻两架梁过一道沟。2000年以后,西村不但通了路,还通了班车。2017年,随着农村电商的发展,快递点也设到了群众家门口,当地苹果因此卖得又快又好,原来在外务工的人员也都回来种苹果。“西村118户486人,2100亩耕地种的全是苹果,人均4.3亩。2014年以来,全村苹果总产值连年都在900万元以上,年人均苹果纯收入1.5万元以上。”孙新平说。
“农副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关键在路。”印台区农村公路管理站的站长刘三会说。截至目前,印台区农村公路通车里程753公里,全区行政村公路通畅率达100%。印台区坚持“城乡统筹、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客货并举、运邮结合”的总体思路在全区开通通村客运线路27条,辐射9个镇(街道)、72个行政村。在建制村通客车率达100%的基础上,该区以物流园区和农村电子商,创业孵化为依托,完善农村物流网络,开展客货综合服务站建设试点,推广班线代运邮等物流模式,推动农副产品和农用物资的高效流通和交易,基本建成覆盖区、镇(街道)、村(社区)的三级物流网络。
随着印台区道路环境美化质量的不断提升,因路而富起来的西村人,有了更多的想法,做起了更大的文章。2015年,该村抓住美丽乡村建设的机遇,建设古色古香的美丽西村。2017年11月,西村获评“第五届全国文明村镇”荣誉称号。2018年11月,获评“2018年全国生态文化村”荣誉称号。
如今,行走在西村,绵延的绿篱、质朴的墙画、遒劲的古树,还有那抬眼入目的亭台……西村人将这些凝练成了一首诗,镌刻在木制的牌匾上,矗立在西村巷道边:“西村风古意绰然,把话碧云作笑谈。信步小道果林里,看处溢香报丰年。”
美丽西村,因路而兴。
场畔北路的建成助力仁村党建花园农场成为高陵区产业结构调整的示范点。
本报记者 王琦 文/图
近年来,我省把“四好农村路”建设作为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抓手,结合脱贫攻坚、产业发展、全域旅游等工作,按照“公路+”模式,坚持把“四好农村路”建设作为助力乡村振兴的“先行军”和“排头兵”,以“四好农村路”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现追赶超越。截至目前,我省共创建“四好农村路”国家和省级示范县36个。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省将扎实推进交通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巩固拓展建制村‘两通’成果,鼓励各地延长公交路线,通过增加班线客运停靠点等方式,不断扩大建制村通班车、通公交服务范围,提升农村客运服务水平;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深入开展示范县创建,积极培育创建示范市,以促进产业开发,服务农民增收为重点,加快建设资源路、产业路、旅游路,全力推进人民满意交通建设。”省交通运输厅厅长夏晓中说。
1 绿色发展路
4月21日,天空下着小雨,记者驱车行驶在西安市高陵区场畔北路,双向12米宽的路面平坦整洁,道路两旁的红叶李唯美俊秀。“这是2018年高陵区为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按照二级公路标准建设的农村路,全长10.04公里。这条路不仅连接了何村大棚、仁村党建花园农场、场畔农耕生态观光园等产业园,也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出行,加速了城乡客货流通。”高陵区农村公路管理站工会主席张敏向记者介绍。
说话间,仁村党建花园农场映入眼帘。农场智能温室大棚里各色草花争相开放,淡淡清香沁人心脾。
“当时门前这条路是一条4米宽的生产路,产业选址这里的话,不具备引流观光旅游,打造全区产业示范点的优势。”仁村党支部书记、仁村党建花园农场主肖鹏说。2017年,为深化农村经济改革,壮大集体经济,引导村民优化产业结构,经过市场调研,村上确定了前景较好的草花种植项目,但选址却成了最大的难题。
2018年,随着场畔路改扩建项目的启动,该村顺势将仁村花园项目选址确定下来。如今占地62亩的仁村党建花园农场,集草花生产展销、休闲观光、职业花农培训、设计租摆于一体,是高陵区通远街道仁村集体经济合作社首个项目。合作社采取“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民”的模式,年创收150万元,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30余人。
“道路的提升,为产业发展提供了便利,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支撑。”肖鹏表示,下一步,他们将会把更多的群众镶嵌到苗木花卉这条产业链上,形成以村集体合作社为龙头企业的局面,带动更多的群众增收致富。
2 美丽经济路
建一条路,造一片景,富一方百姓。4月23日,在兴平市马嵬驿景区,马嵬驿民俗文化体验园戏楼上的精彩表演引来台下游客的阵阵掌声。来自西安的李先生从2015年马嵬驿景区开园起,每年都会带着家人或朋友来此游玩。他说:“近年来,随着兴平市交通道路状况的不断提升,游客旅游的体验感更舒畅,也为进入景区的好心情打上了提前量。”
“从104省道到景区门口这段通村路共1.5公里,是进入景区的必经之路,由于当时只有4米宽而且是单行道,在人流车流过大的时候,很多游客望得见‘马嵬驿’却半天到不了跟前。”提起马嵬驿景区2015年春节期间的情形,景区负责人李团结说,“当地政府能因地制宜及时改扩建这条农村公路,打通了最后一公里的‘交通瓶颈’,让我们坚定了投资信心、商户入住率增长、游客数量激增、群众收入增加。”
随着马嵬驿民俗文化体验园的成功运营,吸纳了周边劳动力1000余人,他们的月平均工资从最初的900元涨到现在的3000多元,最高工资达8000元左右,间接带动4000余人就业。该景区也先后荣获“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CCTV十大美丽乡村”“省级现代农业园区”等称号。
“兴平市始终把‘四好农村路’建设作为改善民生、推动发展的重要举措,把交通路网建设作为大西安产业转移承接的重要保障,把交通路网规划与乡村振兴、美丽乡村、产业发展、脱贫攻坚等有机融合,高标准编制《兴平市交通路网近远期规划》,全力推动农村道路有序建设、合理布局、持续优化。”兴平市交通运输局党委副书记马宇琼介绍。
事实上,从2014年开始,兴平市就以“汇文聚景”为理念,结合马嵬驿景区历史文化与景观资源,开始了马嵬驿大景区的规划并分步实施,整体推进。2017年3月,该市围绕马嵬驿景区、贵妃墓景区、黄山宫景区修建的旅游经济环线正式通车,加快了全市绿色生态化、旅游多样化、收入多元化的进程。
近年来,兴平市累计投资22.3亿元,完成了国道344兴平段、兴礼路、兴小路、五龙路、茂陵旅游路、兴乾路等重大交通项目,建成通村公路33条、美丽乡村示范路28条,西宝高速西出口引线、兴渭大道等项目顺利推进,有效畅通了乡村振兴“双向道”。
“我有一个目标,也是我正在做的,把马嵬驿民俗文化体验园打造成中国乡村旅游品质化的典范。”谈及以后的发展,李团结信心满满。
3 生态文明路
这些年,西村的发展,因路而生,因路而兴,因路而美。
4月25日,铜川市印台区西村上空的雨点渐渐大了起来。在西村电子商务办公室里,电商管理员孙新平笑着对前来发快递的乡亲说:“不用着急,一会儿快递车就到了,现在路好得很。”
西村位于印台区西北部的塬上,20世纪90年代,村民要进城必须翻两架梁过一道沟。2000年以后,西村不但通了路,还通了班车。2017年,随着农村电商的发展,快递点也设到了群众家门口,当地苹果因此卖得又快又好,原来在外务工的人员也都回来种苹果。“西村118户486人,2100亩耕地种的全是苹果,人均4.3亩。2014年以来,全村苹果总产值连年都在900万元以上,年人均苹果纯收入1.5万元以上。”孙新平说。
“农副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关键在路。”印台区农村公路管理站的站长刘三会说。截至目前,印台区农村公路通车里程753公里,全区行政村公路通畅率达100%。印台区坚持“城乡统筹、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客货并举、运邮结合”的总体思路在全区开通通村客运线路27条,辐射9个镇(街道)、72个行政村。在建制村通客车率达100%的基础上,该区以物流园区和农村电子商,创业孵化为依托,完善农村物流网络,开展客货综合服务站建设试点,推广班线代运邮等物流模式,推动农副产品和农用物资的高效流通和交易,基本建成覆盖区、镇(街道)、村(社区)的三级物流网络。
随着印台区道路环境美化质量的不断提升,因路而富起来的西村人,有了更多的想法,做起了更大的文章。2015年,该村抓住美丽乡村建设的机遇,建设古色古香的美丽西村。2017年11月,西村获评“第五届全国文明村镇”荣誉称号。2018年11月,获评“2018年全国生态文化村”荣誉称号。
如今,行走在西村,绵延的绿篱、质朴的墙画、遒劲的古树,还有那抬眼入目的亭台……西村人将这些凝练成了一首诗,镌刻在木制的牌匾上,矗立在西村巷道边:“西村风古意绰然,把话碧云作笑谈。信步小道果林里,看处溢香报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