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弘扬脱贫攻坚精神 提振乡村振兴信心

加春阳
当前,脱贫攻坚战取得的全面胜利,在这场彪炳史册的人民战争中形成了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又一项重大任务,需要用新的发展理念、新的发展格局解决“三农”问题。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对提振乡村振兴信心,向着第二个百年目标奋勇前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统一领导。脱贫攻坚精神是从脱贫攻坚事业当中孕育的伟大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性质宗旨的本质体现,各级扶贫干部要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深刻领会脱贫攻坚精神的理论特质、理论思维,谋划乡村振兴蓝图,谋求乡村振兴发展。各级党组织要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认真研究“三农”问题,继续用好精准扶贫这一有效法宝,上下同心,精准施策,帮助贫困地区人民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提振乡村振兴的信心。
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乡村振兴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统筹协调各方面的社会力量,帮扶贫困地区巩固脱贫成果,改善产业环境,提高人民群众收入水平。全党全社会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优先发展农村和农业,统筹协调各类产业资金,形成乡村振兴的新格局、新体系,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制度及物质保障,将脱贫攻坚精神变为乡村振兴的物质力量。
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脱贫攻坚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赓续和传承,乡村振兴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人心,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人民群众,用脱贫攻坚精神涵养灵魂、淬炼品质,鼓励更多的个人参与到乡村振兴的历史潮流之中,形成气势磅礴、催人奋进的振兴力量,推动乡村振兴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实践创新,激发人民群众勇于创造的内生动力,促进乡村振兴向更高层次、更加可持续稳定前行,为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提供科学路径与持久动力。
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必须始终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必须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把群众满意度作为衡量社会发展的重要尺度。
乡村振兴要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转化为振兴农村的内生动力,促进农村和农民的全面发展,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乡村振兴要充分挖掘蕴藏在人民当中的首创精神和集体智慧,将精准帮扶和开发式扶贫方针紧密结合,在更深层次、更宽领域,凝聚起全体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弘扬脱贫攻坚精神,需要创作一批宣传脱贫攻坚事迹的文艺作品。“任何一个时代的经典文艺作品,都是那个时代社会生活和精神的写照”,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就要凝练脱贫攻坚当中涌现的感人事迹,创作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学影视作品。人民是英雄,我们要浓墨重彩地记录脱贫攻坚中的英雄人物、时代楷模,用他们的事迹激励人民,让脱贫攻坚精神渗透到乡村振兴的方方面面,成为实现美好生活,实现人生价值的精神导向。
(作者单位:陕西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