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4版
从3天迁坟72座说起
——我省推进移风易俗厚植“文明祭祀”理念见闻
    大荔县许庄镇西小坡村公益性墓地。(资料图)

    扫码观看相关视频

  本报记者 黄敏
  清明节前夕,在大荔县许庄镇西小坡村安乐园公墓,记者看到文明祭祀蔚然成风,前来祭奠的群众或端一盆清水、拿一把扫帚清扫墓地;或手捧鲜花、鞠躬默哀;或闭目缅怀、追思亲人。这一切,源于西小坡村几年前的一次集体迁坟。
  2016年,西小坡村启动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开足马力建设美丽乡村。但在西小坡村4组,堆立在村民房前屋后的72座坟头成了大问题。在农村,迁坟是极其重要的事。村两委班子成员经过协商后,组织党员干部前往村民家中沟通谈心,很快达成协议:54户村民一致同意迁坟。
  迁坟顺利完成 村民观念有转变
  西小坡村有515户村民,以种植冬枣和葡萄为主导产业。如何让乡村从里美到外,带动产业做大做强?经过不断摸索,西小坡村两委决定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打造移风易俗样板,为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4组72座坟头堆在村子当中,很多工程没办法落实。为了村子发展,迁坟是唯一办法,乡亲们会理解的。”说起迁坟的初衷,西小坡村党支部书记董秦军记忆犹新。
  一听迁坟,很多村民从思想上无法接受。西小坡村4组72座坟牵扯54户村民,如何做通他们的思想工作,成为摆在董秦军和村两委面前的一道难题。
  “当时工程正开展到紧要关头,所以我们决定3天内把72座坟迁出去,重新安葬。”董秦军发动村里的党员干部带头迁坟,又叫上前任村支书挨家挨户做工作。原以为要费一番功夫,没想到经过村干部细致耐心地讲解,大家最终同意迁坟。
  董秦军惊喜之余又感动不已。当他组织54户村民协商签协议时,有人提出了意见,“一定选个好日子迁坟。”“新墓园的环境不知道好不好。”……
  关键时刻,村里几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站了出来:“现在村里发展得越来越好,大家生活也越来越富裕。为了让我们生活的环境更加安全和美丽,早点把坟迁了挺好。”原来,72座坟离村民居住地太近,因祭祀放炮烧纸发生过多次火灾,有几次火情差点蔓延到村民家里,令人心有余悸。这也是大家同意迁坟的一大原因。
  “大家的心情我们明白。但迁坟一是出于安全考虑,二是顺应村庄发展的需要。我们要抓住这次乡村建设机遇,不能让工程等咱们。大家放心,迁坟移墓、重新安葬会有专业人员安排,所有费用由村上承担。”董秦军推心置腹的一番话,给大伙吃了定心丸。
  此后的3天,72座坟被全部迁到村外新建的公益性墓地安葬,为村里腾出了10余亩土地,工程进度未受影响。“大家不仅没要一分钱赔偿,还主动出了新墓地的成本钱,让我很感动!”董秦军说。
  加快移风易俗 白事简办促新风
  在大荔县及周边地区,一直有这样的传统:父母过世,嫁出的女儿要“扛大头”,不仅出“份子钱”,还要给帮忙的乡党每人一份礼。“以前,我们村在白事上攀比成风,你给一瓶酒,我送一条烟,还有给毛毯的。如果帮忙的有50人,就是50条毛毯,这得多少钱?不算其他花销,一场白事下来,外嫁女要花上万元甚至几万元,一般家庭根本承受不起。”大荔县许庄镇中汉村党支部书记王林对此深有体会。
  2014年,中汉村成立红白理事会,大刀阔斧地进行殡葬改革,树立文明殡葬祭祀新风尚。“最初,我们把相关规定印成传单发给村民征求意见,没有一人持反对意见。”王林说,经过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加强监管力度,村民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现在,家家户户都自觉按标准办事。”
  清明节前几天,中汉村很多村民开始扫墓、除草。清明节当天,村民们拿着鲜花、水果进行祭拜,处处彰显着“绿色环保”新风尚。
  “目前,我们村的公益性墓地已经开始筹建。下一步,我们村将全面推行生态殡葬、绿色祭祀,营造文明乡风,为全村产业发展提供更加美丽的环境。”王林说。
  推行“生态殡葬”群众从中得实惠
  4月2日,西小坡村村民刘蒙、刘阳姐妹俩手捧鲜花、提着水果,走进西小坡村安乐园公墓祭拜亲人。她们一边小心翼翼地擦拭墓碑,一边摆好鲜花和祭品,共同缅怀亲人。
  “父亲去年不在了。去世前,父亲要求火葬,我们都支持。”刘蒙说,父亲的身后事办得简单,严格按照村上红白理事会规定的标准操办,至少节省了3万元。
  为全面落实我省城乡新型殡葬政策和农村婚丧礼仪改革,西小坡村在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前就成立了红白理事会。谁家过事,红白理事会就在事主家门口放上通告牌,标明宴席标准、烟酒价格,以及不准放烟花、不准请商演、不准索要钱物等规定,村干部全程参与并进行监督。一场事下来,可以为事主节省1万元到5万元。现在,“厚养薄葬”理念在西小坡村越来越深入人心。
  西小坡村安乐园公墓的建设使“生态殡葬、文明祭祀”理念落到实处。村里一位八旬老人告诉记者:“墓地有专人管理,环境干净卫生。我的身后事也要按新办法来办。”
  如今,西小坡村在72座坟旧址上建成的文化活动广场,成了村民文化娱乐的聚集地,乡村道路四通八达,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为产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西小坡村也成为当地乃至全省移风易俗的示范村,每年有大批省内外考察团前来学习“取经”。
  “这两年回乡发展产业的村民越来越多。下一步,我们准备建设现代化产业园,大力发展种植、养殖、深加工等产业,形成一个产业集群,让村民真正享受到生态、经济双红利。”董秦军告诉记者。
  手记
  文明祭祀 让追思更悠远
  ■ 黄敏
  大荔县农村清明节文明祭祀只是我省多举措推进移风易俗,厚植绿色、生态、文明祭祀理念的缩影。目前,鲜花祭祀、植树祭祀、“云祭祀”等已成为我省各地清明节扫墓的新亮点。
  在宝鸡市岐山县等地,把周礼文化融入清明节祭祀当中,既弘扬了传统文化,也使清明节祭祀充满文明气息;在西安市临潼区等地,很多移民搬迁安置点在清明节期间开展社区公祭,同时倡导在线祭祀,引导群众通过默哀、献花、留言等方式追思亲人、缅怀先烈,文明、环保又不失庄重。
  殡葬改革归根结底是一场思想革命,不仅为农民减负,也使多年来祭祀的陈规陋习逐渐消退。近年来,我省各地农村以绿色发展为引领,全面推进殡葬改革,逐步落实移风易俗惠民政策,让广大农村群众从文明新风中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幸福感、获得感。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人们传统观念的根深蒂固,农村殡葬改革依然面临着“持久战”,尤其涉及土葬、迁坟、传统祭祀习俗等敏感又棘手的问题。这就要求当地政府部门除了要因地制宜,更要以人为本,持续推进,让群众转变观念,变被动为主动。如此,绿色、环保、文明的祭祀方式才会“水到渠成”,从而让“清明”更“清”,让追思更悠远、更厚重。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