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8版
春来踏青

  韩青莲

  春天需要好天气,有了好天气就可以欢欣雀跃地踏青去。“踏青”一说在先秦时期就已形成。据《晋书》记载,每年春天,人们都要结伴到郊外游春赏景,至唐宋尤盛。“逢春不游乐,但恐是痴人。”白居易对春天外出游玩的感悟说到人的心坎里了。
  踏青为什么广受欢迎?从古到今,亲近大自然是人们心灵的需要,尤其现代社会生活压力大,每日困在城市里,时间长了,难免感觉压抑。踏青可以暂时摆脱日常束缚,在快节奏的工作间隙体验慢生活,像陶渊明那样生发“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喜悦,感觉也蛮好。
  踏青要到哪里去?近可三五里,远则百十里。如今,出行方式十分便捷,如果条件允许,完全可以随心所欲做选择。烟花三月春光无限,可下扬州,可上伊犁。当然,大多数人囿于工作家庭限制,远行不太现实,近处公园、郊外就成心头好。王勃有一首诗,写的就是悠闲惬意的郊外踏青游历。“东园垂柳径,西堰落花津。物色连三月,风光绝四邻。鸟飞村觉曙,鱼戏水知春。初晴山院里,何处染嚣尘。”通过优美的诗句,我们和诗人一起感受晴好的天气,东园西堰,垂柳依依,落花纷纷,飞鸟报晓,游鱼戏水,美不胜收。是啊,春天似乎在郊野更显蓬勃生机,让久居城里的人们偷得半日闲,自由自在地流连沉醉,把大美春景赏个够。
  踏青就是这样的令人愉悦,连杜甫也多情地书写“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更有“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的如画绝句。春天抚慰了杜甫多灾多难的人生,让他得到了许多慰藉。《论语》中也有“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样唯美的篇章。这般潇洒惬意的踏青之行,难怪连孔子都要闻之颔首:“吾与点也!”
  春天是一个适合携几卷诗书去踏青的季节。不牵古代的马,不乘古代的舆,却也有古人的雅致,边看边听边想,让粗糙的心灵变得细腻,让疲惫的灵魂得到洗礼,让陈旧的自我焕发生机,让遥想的梦想依然美好。
  踏青,甚至也不必局限于天气。下雨了就去找一条雨巷,去偶遇那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听她的叹息,看她的彷徨,和她一起默默行走在悠长的小巷,探寻青春的雨梦。还可以去寻觅站在桥上看风景的人,看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听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像春天一样又一次获得新生。
  踏青去,且开颜,不负春光,不误卿,不负春光,不误你。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