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4版
“大美榆阳” 从杏树林“走”出了文旅产业
    榆阳区古塔镇郑家川村万寿菊。

    榆阳麻黄梁黄土地质公园。

    榆阳区赛马节。

  本报记者 鱼玉军 何艳艳 文/图
  “榆阳区的乡村旅游,是从一片杏树林开始的。”榆林市榆阳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王森说。
  从单个杏树文化节到“大美榆阳”百余项系列活动,从旅游周到四季游,从空壳村到中国美丽田园,榆阳区不断探索农业、文化、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之路,初步形成全域旅游的框架格局。在发展过程中,榆阳区也创建出“全国文旅融合示范县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等11个“国字号”样板,为文旅产业的发展夯实了基础。
  杏树林里走出“大美榆阳”
  三月中旬,塞上榆林的天气渐暖,在榆阳区古塔镇赵家峁村的山峁上,成片的杏树枝条泛红,颗颗花蕾日渐成型。这里,就是榆阳区举办首届杏树文化节的地方,榆阳区的乡村旅游也是从这个村开始的。
  20世纪末,随着退耕还林的实施,榆阳区东南部山区种植了15万亩大扁杏。春季杏花飘香,秋季红叶传情,大片的杏树林让山区变得风光旖旎、景色迷人。
  2011年10月,榆阳区在赵家峁村启动了为期一周的首届杏树红叶文化节,拉开生态文化旅游的序幕。
  “受晚霜冻害困扰,长期以来,大扁杏的经济效益较低。守着这么好的景色,农民却难增收。当我们举办首届杏树红叶文化节时,一些干部群众却对此持怀疑态度。”榆林市政协副主席、榆阳区委书记苗丰说。
  随着文化旅游活动的逐年开展,榆阳区不断拓展活动内容,城区周边的村庄逐渐凝聚起人气。2013年9月,赵家峁村启动了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逐步建成集观光、采摘、游乐为一体的休闲度假村。2014年,“榆阳杏花景观”被评为“中国美丽田园”。
  此后,榆阳区不断丰富“大美榆阳”文旅品牌活动内容,从单一杏树文化节拓展为黄崖窑油菜花节、岔河则马铃薯赏花节、赵庄溜溜音乐节、小壕兔赛马节、郑家川万寿菊赏花节、冰雪节等40大项100余小项的活动。榆阳区文旅活动可谓月月有节目、处处有精彩,带动了三道河则草滩风情、红石桥乐沙戏水、白舍牛滩田园综合体、“泛赵家峁”田园综合体等30多个乡村旅游景区蓬勃发展。截至2020年年底,榆阳区已建成2个省级旅游特色名镇、2个市级旅游特色名镇、6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3个市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大美榆阳”已成为榆阳区乡村文化旅游的特色品牌和活动主线。
  精品项目提升文化品位
  “物质上富裕起来的父老乡亲,绝不能在精神文化上当贫困户。”苗丰多次强调,“我们要涵养人文情怀,开阔格局境界,富有创新精神,本着对历史、对民族高度负责的态度,推进文化建设,讲好人文故事,点亮精神灯塔。”
  事实上,榆阳区文脉悠长、人文荟萃,拥有丰富厚重的文化资源、独特鲜明的文化气质。早在1986年,榆阳区就被国务院列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刚刚过去的2020年,榆阳区又被命名为“中国民歌之乡”。榆阳区将文化元素融入旅游事业,建成了一批重点文化精品项目,不仅大幅提升了全区的文化品位,而且为全区文化旅游发展注入新活力,带动了乡村旅游和全域旅游的高质量发展。
  2015年,榆阳区确定了30个重点文化旅游项目。2018年5月建成的陕北民歌博物馆,秉承“全国性、唯一性、权威性”的理念,不仅让陕北民歌有了自己的家,而且成为中国博物馆协会团体会员、陕西省第二批科普教育基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类现场教学点,被誉为陕北民歌研究创作的高地、年轻艺术人才辈出的摇篮、全国民歌交流荟萃的殿堂,入选“陕西2019年度最具综合实力文旅景区”,是陕北文化旅游的重要目的地。
  在榆林古城夫子庙文化旅游街区,2019年以来陆续建成的陕北民俗博物馆、古代碑刻艺术博物馆、陕北红色藏品陈列馆、走出家乡的榆林人展馆、丝路脱模艺术馆和榆阳区文化艺术中心等“五馆一中心”,融合了传统文化和时尚元素,成为传承陕北民俗文化的精神家园、传播陕北红色革命精神的重要基地、展示碑刻艺术瑰宝的灿烂宝库、展现榆阳文化艺术事业的重要平台。
  弘扬治沙精神的补浪河女子民兵治沙连展览馆,凝聚爱国正气的邓宝珊将军纪念馆,被誉为报界宗师的张季鸾纪念馆,全国罕见的黄土地质遗迹与沙漠地貌景观并存的麻黄梁黄土地质公园,这些在全国叫响的重点文化工程,形成了多层次、多元化的文化载体,增强了榆阳文化建设的精神内核。
  “十三五”以来,榆阳区累计投入20多亿元用于文化事业建设,建立了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成了一批高质量的精品文化工程,启动建设了3个文化产业创意园。文化旅游与党的建设、高端能化、现代农业、社会治理等一并成为榆阳区的五项重点工作,并持续推进,使榆阳区的文旅产业不断迈上新台阶。
  融合发展形成特色产业
  种植、观赏、运动、休闲、加工,多种业态融合,正成为榆阳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榆阳区大扁杏的规模化种植,催生了大扁杏加工业的发展。2010年成立的榆林好婆姨农业科技公司是省林业产业龙头企业,是榆阳大扁杏产业的引领者。公司负责人胡艳珍介绍,“好婆姨”商标及其产品先后被省有关部门评为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
  榆阳区青云镇郑家川村距离城区不到10公里。2020年,郑家川村结合全镇“四季三游”的赏花旅游规划,种植了800亩万寿菊,不仅将赏花作为旅游业的支点,还成立了郑万菊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提取叶黄素,加工菊花茶,形成了集育苗、种植、观赏、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万寿菊全产业链,实现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旅游业的兴起,也吸引了年轻人回村创业。”郑家川村党支部书记赵志雄介绍,“2019年,村里5名大学生带头,48名妇女入股,成立了艾草种植合作社,带动就业200余人。”
  榆阳区在持续开展“大美榆阳”系列文化活动、建设重点文化项目的同时,打造推出了原创大型音乐剧《我的榆林小曲》、公益电影《大漠巾帼情》等一批文艺精品。榆阳区文旅产业初具规模,2020年,虽然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但榆阳区接待游客仍达到895.48万人(次),实现文旅综合收入35.73亿元。而整个“十三五”期间,榆阳区文旅综合收入突破140亿元。
  从榆阳区文旅产业发展历程可以看出,领导干部富有情怀勇于担当,挖掘汇聚文化主线,依托农村改革盘活资源,培育三产融合的特色产业,为当地发展文旅产业开拓了新路径。
  当然,业内人士认识到,榆阳区的文旅产业刚刚起步,还存在诸多问题,如投资主体单一,文旅资源开发利用不足,精品旅游线路欠缺,消费能力弱,产业规模小,有同质化趋向,文旅人才短缺等。
  “下一步,榆阳区将重点打造南部山区生态田园游、黄土边塞风情游、大漠生态观光游、现代农牧体验游、近郊川道休闲游等5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步伐,优化乡村文旅资源,提升景区业态质量和服务水平,坚决防止低水平同质化,推动乡村文旅产业健康发展。”榆阳区文化和旅游文物广电局局长杜飞说。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