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7版
发展高质高效农业 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姚萍
  当前,“三农”工作的重心正由“解决温饱问题”转向“让农民变富有”,而农村产业的繁荣兴旺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前提。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的新阶段,有必要深刻认识产业振兴的核心地位,以农业全产业链思维,重构乡村产业体系和空间结构,探索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势在必行。
  明确产业定位,构建特色产业体系
  围绕市场需求,立足资源禀赋,突出产品特色,加快培育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做大做强,使之成长为支柱产业。对当地的农业产业进行系统分析,对自然特色和文化特色鲜明、品种独特、品质特殊、种植区域比较特定的农牧渔产业进行分类,对区域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大,可打造成为“全国知名、区域畅销”品牌的产业,将其列为优势产业。在优势产业中,进一步明确哪些产业能够支撑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可将其重点培育为优质支柱产业,以形成独具特色的农业产业体系。
  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农业转型升级
  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在制度设计、政策创新上想办法、求突破。
  首先,加快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持续深化农村土地经营制度改革,夯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基础,完善土地承包关系。推进“三权分置”,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促进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
  其次,加快构建职业农民队伍。以专业化、职业化为方向,加快培养现代青年农场主、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农业职业经理人,建设高素质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
  最后,围绕主导产业,加快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发展以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为主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升小农业经营组织化程度,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加强对外合作,发展高质高效农业
  抓住农业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时期,实施质量兴农战略,加快发展外向型农业。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支持加工贸易向中西部转移等国家战略,充分发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的功能和作用,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农产品贸易关系。着眼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加快培育具有区域特点和竞争优势的特色产品,建设外向型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和加工基地,加强品牌建设,强化质量监管,促进特色农产品“出省出国”,引领推动农业高质高效发展。
  持续培优培新,促进产业深度融合
  充分认识和挖掘农业的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教育等多种功能,重新审视农业与农村的价值,培育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拓宽农民增收就业渠道,让乡村产业在深度融合中实现振兴。
  以全产业链思维培育大产业。现代化农业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大田生产,而是农产品生产、加工、物流、销售等多环节的有机贯通,是农业产业与农村工业、乡村旅游、健康养生、农村电商等多产业的融合发展。要尽快补齐农业品牌、服务、加工、流通等产业链条上的短板,构建农业全产业链生产体系。积极做强一产、做优二产、做活三产,利用农业信息化等新技术新装备,加快提升发展休闲农业、农村电商、体验农业、康养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提升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培育大产业。
  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建设融合园区。以适应和满足城乡居民生产生活需求新变化为目标,在强化基地提升、品牌创建和加工配套的基础上,不断优化营商环境,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投入现代农业。加大对返乡创新创业的政策支持,充分挖掘和发展差异化特色化产业,强化公共服务配套和服务规范化,建设现代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园区,支撑产业小镇建设。(作者单位:镇安县大坪镇人民政府)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