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3版
致敬三秦最美农民工
李静:更加努力,让操作技术再上新台阶
    扫码观看相关视频

  本报记者 赖雅芬
  2月3日,立春,暖阳削弱了冬日的寒意。在陕西五环(集团)实业有限责任公司细纱车间里,机器轰鸣声伴着一股热浪扑面而来。穿过几个过道,记者见到了李静。身着蓝色工服、头戴白色帽子的她,正穿梭在高速运转的细纱机之间,仔细地观察着每台机器的运转情况,并不时停下脚步,麻利地处理断经接头。
  此时,车间里的气温接近30摄氏度。“咱们能不能找个安静的地方聊两句?”由于声音嘈杂,记者只能凑在李静耳边大声跟她说话。车间里温度高、噪音大,就是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李静创下了多个记录,从一个普通的纺织女工成长为陕西省操作技术标兵。
  2004年,17岁的李静从老家扶风来到西安,成了陕西五环(集团)实业有限责任公司的一名纺织女工。工作之初,面对眼前陌生的机器,李静感到无从下手。但这个农村女孩身上天生有股不服输的劲头,她积极向老师傅请教,利用业余时间报考了集团的纺织技术学校,扎实系统地进行理论学习。
  由于长期训练,李静的双手略显粗糙,上面布满了大大小小的伤疤。“细纱值车工最关键的操作技能就是接头,稍不注意就会把手磨破,经常是旧伤还没好,新伤又来。”李静告诉记者,为了练好这一看似简单实际复杂的接头工作,下班后她总是待在车间里,手拿纱线反复操练,一练就是数个小时。
  回到宿舍后,李静又抓紧时间学习理论知识。床头几本厚厚的《棉纺织基础知识》《纺织工业技术》等专业书籍,每页她都背得滚瓜烂熟,有些地方甚至都翻烂了。遇到不懂的地方,她先认真做好笔记,第二天上班之后再反复练习。
  在外人看来,李静的工作枯燥又辛苦。每天重复着同样的动作不下千百回,除了三班倒外,光是在几台细纱机前来回穿梭、更换纱筒、连接断头,每天相当于步行十几公里。但是,她乐在其中。
  在巡回检查的过程中,李静练出了一双“火眼金睛”,哪里“绊线”了,哪里“断头”了,只要扫一眼,她就能在成百上千个线头中找出瑕疵,轻松解决问题。除此之外,她还解决了新型纤维纺纱、强捻纱、花式纺纱和色纺纱等高难新特产品的质量攻关难题,并发挥标兵作用,培养出了多名操作能手,使班组的技术水平显著提高。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09年,李静荣获西安市职工高技能人才大赛“细纱挡车工技术标兵”称号,这也是她作为纺织女工取得的第一份荣誉。随后,更多的殊荣接踵而来:2015年获西安市“轻纺杯”高技能人才大赛“操作状元”;2016年获西安市“五一劳动奖章”;2017年获陕西省劳动竞赛标兵……
  2021年1月,李静荣膺“三秦最美农民工”称号。这份沉甸甸的荣誉,带给她的不只是鼓励,更多的是鞭策。“接下来,我要更加努力,争取让自己的操作技术再上新台阶。”李静说。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