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3版
致敬三秦最美农民工
张严峰的光热人生
  本报记者 杨杰
  初春时节,天刚微亮,工地上逐渐嘈杂起来。张严峰匆匆吃过早饭,就来到工地准备上班。材料取样、核对信息、填写试样委托单……一番整理之后,他便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今年35岁的张严峰是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的一名劳务派遣工,在工程项目中担任试验员。他出生于周至县尚村镇张屯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自记事起,父亲就靠着种地、养猪和手工编织竹筛来维持生计,日子虽过得清贫,但一家人都干劲十足。然而,天不遂人愿,张严峰9岁那年,一场意外的火灾让全家数十年的辛劳付之一炬,整个家庭就此陷入困境。
  父母的艰辛与不易,张严峰都看在眼里。为了帮助他们减轻负担,张严峰毅然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选择去技校读书,早日为家里增加一份收入。毕业后,张严峰顺利进入了安徽芜湖的一家工厂上班,为了多挣钱,他常常主动加班,然后将工资全部寄回家里。“爸妈为了这个家付出了太多,我也应该承担起自己的一份责任,只要能帮到他们,就算没有上大学,我也不觉得遗憾。”提及往事,张严峰云淡风轻。
  2009年,张严峰进入西安地铁一号线项目工作,全新的领域令他一时无法完全适应,为了尽快掌握业务知识,他过起了两点一线的生活。白天跑工地、晚上学技术,他用比别人多几倍的时间来提高自己。遇到不懂的问题,张严峰就查资料、看图纸、问同事。靠着一股刻苦钻研的实干劲,张严峰练就了一身硬本领。
  “工程质量大于天,材料合格是关键。”张严峰常常将这句话挂在嘴上。物资材料进场时,他严把质量验收关。罐车到达浇筑地点后,核对混凝土标号、查验质保资料、检测坍落度、取样制作试块、测试抗压强度……每个环节,他都一丝不苟,不仅确保了检测的准确性,更是从源头保证了工程质量。
  多年来,遇到急难险重任务,张严峰总是冲锋在前。西安地铁五号线11标“卡脖子”F6地裂缝暗挖段施工时,地下26米深的隧道里阴暗潮湿,环境十分恶劣。工人们用水泵将水抽干后,张严峰与同事才能踩着泥浆进行检测,进度十分缓慢。眼看着只剩几十米就能完成,但80多厘米深的地下水让检测工作顿时陷入了僵局。此时早已过了下班时间,协助检测的5位工人都已离开,为了不延误工期,张严峰选择留下继续检测。他和同事冒着严寒走进刺骨的水里,脚上的胶鞋早已灌满水,衣服也被浸湿。就这样,他们撸起袖子蹲在泥水里,托着仪器一步一步往前推进,最终,初支检测任务顺利完成,比计划时间足足提前了7天。
  如今,西安地铁五号线已经正式通车运营,看着自己曾经参建的工程顺利竣工,为广大市民出行提供便利,张严峰的心里无比自豪。“所有的幸福都要靠自己去创造,只要肯吃苦、能坚持,在任何行业都能发光发热。”张严峰说。
  从业期间,张严峰先后参与多条西安地铁线路的建设,其本人也荣获“西安最美农民工”“西安青年五四之星”“陕西好人”“三秦最美农民工”等20余项荣誉称号。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