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7版
秦农论语
治理“天价彩礼”要抓住关键少数
  ■ 黄敏
  “天价彩礼”现象由来已久,衍生的问题也是层出不穷,破坏着乡村文明,也影响了很多家庭的幸福和社会和谐。自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对“天价彩礼”等不良社会风气进行治理以来,各地因地制宜,在遏制这一陋习上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有些地方仍然饱受“天价彩礼”的困扰。
  近日,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又一次提出“加大高价彩礼等不良风气治理”,充分体现了国家建设文明乡风,促进乡村振兴,推进农村移风易俗的决心和共识。
  “彩礼”本是美好的寓意,但因“天价彩礼”引发的纠纷却屡见不鲜。这其中不乏面子、攀比、炫耀等心理作祟。因此,治理“天价彩礼”方法很重要,不能一刀切,要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家庭,开出不同方子,抓住关键,精准施策。
  首先,抓思想引导关键。归根结底,“天价彩礼”是人为造成的。无论是父母,还是子女,都可能是“天价彩礼”的主导者。对父母,要做好思想引导,让他们认识到,子女的幸福比什么都重要,不能借娶媳嫁女索要养老钱。对子女,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婚姻观和价值观。让他们明白,婚姻的幸福程度,取决于感情的真诚、思想的默契,而不是彩礼的多少,要积极主动倡导婚礼简办。
  其次,抓模范带头关键。在农村,党员干部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和带动力,应该一马当先,成为抵制“天价彩礼”的先锋军、带头人,以良好的家风促进乡风文明。鼓励文明家庭、美丽家庭等乡村文明户走在遏制“天价彩礼”的前列,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以自身行为引导大家树立文明婚俗,共建美好家园。
  最后,抓制度建设关键。近年来,很多农村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对婚丧嫁娶设定了相应标准并纳入村规民约,但由于缺少硬性处罚,导致“天价彩礼”屡禁不止。根治“天价彩礼”,就要在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自治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彩礼的标准和上限,制定奖罚机制,比如,将此纳入个人诚信、评先选优等考核中。同时,鼓励广大群众参与进来,相互监督,发现索要“天价彩礼”要及时引导,并根据措施实施惩戒。
  治理“天价彩礼”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既要常抓不懈,还要注意方式方法;既要依靠政策制度,还要发挥群众力量。只有凝聚共识,激活移风易俗的内生动力,人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婚姻观,家风乡风才会更淳朴更文明,群众生活才会更幸福更和美。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