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小镇年集

陈亮
老家在秦岭山脚下的一个小镇上,谓之黑龙口镇,著名作家贾平凹笔下的《商州初录》就曾专门描写过这个神秘而偏僻的小镇。如今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排排古朴的店铺错落有致,一幢幢新建的楼房鳞次栉比。
小镇因为地域广阔,人口居住分散,不能天天开市。因此,当地流传这样一句俚语:“三六九,黑龙口。”就是说,每月逢奇数的日子才开市赶集。
每次逢集,小镇方圆数十里的群众就来此“赶场”。生意人摆摊设点是为了赚钱,而大多数老人则是趁着赶集,顺便去银行领取每月的养老金和高龄补贴。领了钱后,老人自然要在集市上买一些营养品,最后再买份像样的吃食犒劳一下自己。
年轻人在外为生计奔波,留守的大多是上了年纪的人。平日里的集市,即使是逢集的日子,行人也是稀稀拉拉的,似乎卖东西比买东西的人都要多。而只有到了每年的腊月,赶集的人才一次比一次多,尤其是临近年关的那几天,在外奔波的人们为了和家人团聚也赶回来了。
商贩们提前备足货品,准备趁着年关好好赚一笔。街道两旁的店铺摆满了各种年货,就连大门两边的空地都摆放得严严实实。鞭炮、糖果、对联、蔬菜、大肉……挨挨挤挤的年货将整个集市装扮得热闹非凡。农妇把辛辛苦苦喂养了一年的老母鸡和土鸡蛋装进箩筐,挑到集市上变卖。闲了多年的老木匠也按捺不住自己,将平日里制作的木质锅盖、桌椅板凳等工艺品挑到集市上凑热闹。平日里悄无声息的铁匠铺,这会儿也传来了敲打铁器时“叮叮当当”的声响。被火光映红脸庞的打铁人,系着满是窟窿眼的围裙,正聚精会神地敲打着通红的铁器。霎时间,小镇当真热闹起来了。售卖豆腐和麻花的小贩见到过往的行人就大声吆喝,似乎和满大街的人都是熟人。
腊月里的年集,来来往往的人们摩肩接踵,远比平时赶集的人要多好几倍。农人们辛勤劳作了一年,趁着腊月里的清闲,是该上街逛一逛了。除了满足一下口欲,让眼睛看一下稀奇,也该为自己置办一身像样的衣服了。在外奔波的游子携着家人逛街,只要看上了,不管便宜贵贱,说好了就买。过年就图个平安吉祥,只要一家人身体健康,他们掏钱时毫不犹豫,也不在意平日的辛劳。
整条街上,除了人来车往,映入眼帘的就是一片通红,红的橘子、红的对联、红的鞭炮、红的年画……就连街边流动售卖的糖葫芦,也在保鲜膜的包裹下透着红色琉璃的光芒,吸引着馋嘴的娃娃。
在冬日荒凉的大地上,腊月的年集让人感受到生活的富足、精神上的富有。小镇的年集哟,它好比一块吸引力十足的磁铁,把十里八村忙碌的人们聚拢到一起,不仅小镇上热闹非凡,就连通往小镇的一条条道路上,也穿梭着奔跑的车辆和肩扛手提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