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8版
笔耕处的“粮心”

亲爱的农民朋友:
  你们好!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感念如今丰裕的物质生活给予我们的富足,铭记曾经物质匮乏时代所经历的诸多不便,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每每触及这句话,心中不免涟漪万千。
  “民以食为天”,泱泱大国、巍巍中华,五千年的历史和文明,农桑是根基。始祖神农氏尝百草、亲耕种、其妻亲织,只为食能果腹、衣能蔽体。祖辈教育我们做人不能忘本,至今记得恩师曾在课堂上拍着桌子说:“大多数人往上数三代,基本都有农民的根基,所以不要看不起农民,更不要糟蹋农民给我们生产的粮食瓜果蔬菜,食不果腹,你将什么也干不了!”
  晚清名臣曾国藩更是秉承祖训,坚持建设耕读世家,勤俭节约,一生黄金白银尽数散尽,只留几亩薄田给子孙,让后代明白“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万物得来皆不易的道理。特别是农产品,它的收获需要四季的细心呵护、一年的耐心等待、不谈劳作的辛苦,只就时间的耗费就能说明其弥足珍贵,我们怎么能浪费,怎么好意思浪费!
  一直以来,党教育我们要继续保持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牢记党发展壮大的艰难历程。我经常给小孩讲述几十年前,中国人与粮食作斗争的进程,让他自小明白“锄禾日当午”的辛苦、“粒粒盘中餐”的珍贵。作为成年人,我们更要懂得“珍珠为宝,稻米为王”的道理,以身作则,不攀比不浪费,坚持节约原则。在家吃多少,做多少;在外吃多少,点多少。要知道浪费不等于富足,面子不是“剩”下来的,是节约“赚”来的。
  如今,我们拥有的一切是大自然的赠予,不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要常怀忧患意识。在享受的同时,我们要多一些珍惜,少一些理所当然,更要怀揣感恩之心,感恩你们的辛劳。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勤俭节约的民族。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只有敬天惜粮、勤俭节约,才能让我们的国家长治久安,让我们的民族生生不息。
  仓廪实,天下安。我们要永葆一颗“粮心”,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赵亚红
  2021年1月11日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