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7版
信合风采
栉风沐雨扶贫路 满载浓浓信合情
——汉中农信扶贫工作纪实
  本报记者 赖雅芬 通讯员 庞珊
  近年来,汉中农信审计中心和11家县级行社积极履行扶贫帮困的社会责任,大力发放精准扶贫贷款,持续推进普惠金融建设,以实绩和行动践行着“金融扶贫攻坚、信合一马当先”的承诺。
  小额信贷 金融活水精准滴灌
  12月20日,勉县镇川镇胡家渡村村民张刘安正在自家院里忙活着喂鸡,“这些玉米都是我自己种的,纯天然无污染。”张刘安告诉记者,他在养鸡过程中先种植玉米和西瓜为饲料,再利用鸡粪作肥料,形成循环种养,因此他的土鸡和土鸡蛋供不应求。看着眼前生机盎然的农场和刚刚盖好的新房,张刘安感慨道:“这在3年前真是想都不敢想!”
  2017年,张刘安想发展循环种植养殖农场,却一直没有启动资金。勉县联社了解到情况后经过调查,用“5321扶贫小额信用贷款”模式为其办理了5万元贷款,全力支持他扩大养殖规模。有了资金注入,张刘安的设想逐步变成了现实。这两年农场年均销售额达到20余万元,张刘安顺利摘下“穷帽”奔向小康生活。
  像这样的故事在汉中农信扶贫路上还有很多。近年来,汉中农信联合政府部门持续深入了解分片包干区域内扶贫小额信贷需求情况,将农户建档评级授信和精准扶贫贷款“联姻”,做到扶贫小额信贷“能贷尽贷”,让金融扶贫的“春雨”,滋润着贫困村的每一寸土地。
  截至2020年11月末,汉中农信历年累计投放各类扶贫贷款37.16亿元,份额约占全市金融机构扶贫贷款的96%以上。其中产业扶贫贷款3.28亿元,扶贫小额信用贷款33.88亿元,直接支持建档立卡贫困户8.46万户,成为名副其实的金融扶贫“主力军”。
  产业扶贫 输血向造血转变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汉中农信按照“产业导向、带动致富”的原则,将扶贫贷款向扶贫产业贷款方向倾斜,将以投放贫困户扶贫小额信贷为主转变为扶贫小额信贷与扶贫产业、扶贫设施贷款并重,实现金融扶贫方式由“输血”向“造血”转变。
  勉县新铺镇铜钱坝村是省联社汉中审计中心的定点帮扶贫困村,当地贫困户除了缺资金外,还存在缺技术、缺管理等问题。省联社汉中审计中心经过调研了解,依据铜钱坝村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了“物资保生存、资金打基础、产业促发展”的全方位扶贫方案。对有劳动能力和生产技能的贫困户,一方面为其提供相应的生产资料、生产工具并组织技能培训,另一方面通过信贷资金支持,帮助其扩大生产规模,增加家庭收入。2017年,为了扩大产业带动效果,省联社汉中审计中心引进勉县三友食用菌种植合作社,与全村38户贫困户建立了产业链关系,通过“农户+合作社”的模式,带动贫困户共同增收致富。
  让扶贫产业贷款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走,汉中农信充分发挥龙头企业、致富能人、新型农业主体、电商平台等辐射带动作用,不断推动地方特色产业发展,有效地将支持农业产业与脱贫攻坚战略和乡村振兴有机结合。截至11月末,汉中农信当年累计投放扶贫产业贷款251.6万元,帮助更多的贫困群众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战“疫”扶贫 危难时刻见真情
  家住西乡县茶镇康乐村的陈兴华一家靠种植烤烟为生,2017年他在西乡农商银行的支持下,贷到了5万元扶贫小额信用贷款,种植规模不断扩大,日子也过得红红火火。但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彻底打乱了老陈的安排。
  受疫情影响,烟草市场低迷,种植的烤烟销售困难无法变现。眼看着贷款到期却没有能力归还,这可愁坏了老陈。西乡农商银行的客户经理了解情况后,主动上门调查,为其办理了延期还本贷款,缓解了老陈的经济压力,解决了他的燃眉之急。
  面对疫情,省联社汉中审计中心第一时间组织全市农信机构对存量扶贫小额信用贷款受疫情影响情况进行摸排,及时采取一系列措施,最大限度地减轻了疫情对贫困户及其产业发展带来的不良影响。截至11月末,汉中农信共为473户受疫情影响的贫困户办理了贷款延期手续,为69户贫困户贷款调整了逾期记录,为4645户贫困户发放扶贫小额信贷,全力帮助受疫情影响的贫困群众恢复生产。
  真情帮扶 爱心助力暖人心
  “以前夜里出门很不方便,现在路宽了,路灯也装好了,我们出行方便多了!”贫困村张坪村的百姓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该村是城固联社的定点帮扶村,城固联社先后投入20余万元,帮助村上改善基础设施。同时,城固联社多次与村党支部联合开展送金融知识下乡、主题党日、脱贫帮扶座谈会等活动,帮助张坪村和多个农业龙头企业开展合作,真正把党建活力转化为脱贫攻坚动力。目前,汉中农信共定点帮扶贫困村11个,帮扶贫困户1466户。自2015年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汉中农信帮扶干部跑遍了帮扶贫困村的田间地头,与贫困户结下了深厚的感情,积极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让贫困户在脱贫致富路上没有后顾之忧。
  为夯实精准脱贫基础,汉中农信一直致力于完善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居环境提升,截至11月末累计投入资金300余万元,为1400余户贫困户改善了居住条件,捐建贫困村道路23公里,架设便民桥11座,修建标准化饮水池16座、移动饮水池180座,进一步增强了贫困村稳定脱贫、不再返贫的“底气”。
  普惠金融 有效衔接乡村振兴
  南郑区黎坪镇黄家坝村的76岁李大爷,拿着刚从本村助农服务E终端上领取的养老金,乐呵呵地逢人就夸:“党的政策就是好,连‘银行’都搬到我们村上了!现在每月领养老金、补贴款再也不用翻山越岭到镇上信用社去了。”
  为提升农村基础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增强普惠金融服务能力,汉中农信以改善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环境为核心,以线上贷款业务“e农贷”为驱动,以设立惠民金融服务点、布放助农服务E终端为延伸触角,彻底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全面实现了行政村基础服务“村村通”。截至11月末,全市共设立惠民金融服务点1882个,安装助农E终端1882台,发放“惠民补贴一卡通”43.68万张,将金融服务送到每一家农户门口。
  同时,汉中农信加强金融扶贫政策宣传,广泛树立诚实守信贫困户典型,将打造诚实守信模范信用村作为改善地方信用环境和金融生态环境的切入点。截至11月末,全市共评定信用村(镇)746个,“诚信换金,致富有望”的良好信用环境正在逐步形成。
  下一步,汉中农信将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的基础上,继续探索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越来越多的贫困村在实现“脱贫摘帽”后,又将迎来“乡村振兴”的曙光。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