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7版
临渭区:产业绘就脱贫新画卷
  王军锋
  渭南市临渭区辖20个镇(街道)59个社区283个行政村。2016年,临渭区有贫困村81个,建档立卡贫困户30067户101810人,贫困发生率8.7%。自实施精准扶贫工作以来,经过几年的努力和奋斗,截至2019年底,81个贫困村全部脱贫,贫困人口减少到2364户4019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77%。
  特色产业引领山乡巨变
  阳郭镇高李村地处秦岭北麓浅山地带,三面环沟,农业基础薄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45户1131人,是一个典型的贫困村。2016年,在临渭区果菜局的指导和支持下,高李村建成百亩猕猴桃示范园。在示范园的带动下,高李村猕猴桃种植面积从当初的百亩发展到现在的2000多亩,成为远近闻名的猕猴桃种植大村。
  “化整为零、无中生有、改容换貌。”临渭区副区长张占权用12个字概括总结了高李村这些年来的发展变化。高李村将村民分散的承包地统一流转,采取集约化经营管理,聘请专家进行技术指导,组织开展村民电商培训,开拓产品销售渠道。
  对于高李村发生的巨大变化,67岁的李友民老人有着很深的感触。他家有5口人,地里只种植大田作物,收入有限,加上家人患病,生活十分艰难。2016年,李友民老人和许多村民一样,通过村上的帮扶栽植了5亩猕猴桃树,去年收入1万多元,今年猕猴桃已经卖了5万多元。“通过种植猕猴桃树,我已经脱贫了,日子会越来越好。”老人想起这两年来的收入,灿烂的笑容洋溢在脸上。
  今年9月,为了开拓猕猴桃销路,高李村和顺丰快递开展合作,今年猕猴桃销售收入达到1700万余元。下一步,高李村准备增加700亩猕猴桃树栽植面积,建设猕猴桃储藏冷库和产业服务中心,深加工产品,延长产业链,全力打造具有高李村特色的绿色有机猕猴桃品牌,争取把产业做大做强。
  社区工厂助力群众增收
  近几年来,临渭区积极探索“先业后搬促乐业、稳定收入扩就业”的总体思路,先后建成雨露社区、阳光社区、双创家园社区集中扶贫移民安置点,搬迁贫困群众2535户10144人。社区周边配套了相关生产生活设施,建成创业孵化基地7个、社区工厂9家、就业扶贫基地8家,为农民举办实用技能培训200余场次,受益群众2900余人,搬迁群众通过多渠道稳定就业、创业,增加收入。
  阎村镇副书记东涛介绍,双创家园安置社区是一个扶贫移民搬迁社区。为了使群众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阎村镇经过多次联系,邀请企业来考察,并两次赴外争取合作,最终实施了这个扶贫项目。项目总投资1000万元,其中,镇上利用国家专项扶贫资金400万元、浙江源添针织有限公司资金600万元。项目建成后,年产袜子1000万双,每年增加收入30余万元,解决双创家园安置社区及周边群众100人就业,一般工人每月收入1500~2000元,年增加群众务工收入200万元。
  58岁的阎村镇三李村村民王亚锐,由于身患残疾,日子过得艰难。驻村第一书记罗竞男了解到王亚锐有做鞋的特长后,帮助她成立了手工布艺坊,并成功入驻电商扶贫超市。在王亚锐的带动下,周边10多名妇女加入了这个行业,每双鞋底能挣10元,每天有三四十元不等的收入。现在,王亚锐依靠布艺坊年收入七八千元,丈夫也在社区当保洁员,月收入500多元。
  “文化传承,技艺致富。”巧娘草编合作社理事长陈春苗向笔者讲述了自己的创业理念。自从2016年学会了草编工艺,陈春苗就以草编工艺合作社为平台,义务为周边贫困户、残疾人和其他群众培训技能。几年来,她先后举办120多期培训,参训群众6000余人,辐射带动周边留守妇女500多户,其中有贫困户300多户2000余人,带动相关产业扶贫400余人,年销售收入500余万元。
  如今的临渭乡村,产业兴旺了,生活便捷了,群众的腰包鼓起来了,幸福指数不断提升。一个宜居、宜游、富裕、文明的临渭美丽乡村新画卷已经呈现在眼前。G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