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农家“小厕所”关乎“大民生”
灞桥区农村卫生厕所智能管护平台工作人员刘玲丽(右三)正在为村民讲解智能管护平台相关知识。
改建之后的农村厕所。
陈森道老人正在为大家介绍新农村的新厕所。
手机智能化管理。
新农村改厕后面貌。
本报记者 胡小宁 文/图
农村改厕工作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改厕后,粪便抽得不及时咋办?”“遇到问题,到哪投诉?”……一系列的问题,曾经长期困扰着相关职能部门和广大农户。
农村改厕“三分建、七分管”。随着农村改厕户数的逐渐增多,围绕农村改厕后续管护机制不健全、标准不统一、维护不及时等现实问题,西安市相关职能部门经多方考察、调研,适时、及时引进了“农村改厕智能管护平台”,以信息化技术为“巧劲”,高效、便捷、准确地解决了农村卫生厕所的一系列管护问题。
“新农村”有了“新厕所”
12月14日下午,记者来到西安市灞桥区农村无害化厕所智能管护指挥中心,体验这里的大数据如何为农家“改厕到位后”进行全方位管护。
进入大厅,墙上一幅装裱精致的字画立即映入众人眼帘,“这是东张家坡村的陈森道老人送来的,老人今年81岁了,他见证了农村改厕发展历程中的各种艰难和变化,对改厕这事感触特别深。”围观村民热情地介绍着。
提起农村改厕,陈森道老人有着说不完的话:“以前,家家户户的厕所都建在屋外,影响外观整洁不说,气味也很难闻。现在农村改厕,每家每户都建成了卫生厕所,干干净净,最关键的是后期服务也是非常好。现如今,我们新房子住着舒心,新厕所用得放心,咱农村人的小日子一点也不比城里人差。”
对于此前曾有部分村民担忧并试图阻止农村改厕的主要原因,工作人员表示,农村改厕必须与后续管护工作同步推进、同步实施,确保“厕所坏了有人修、粪便满了有人抽、抽走之后还能有效用”,并通过市场化运营,建立起专业、稳定的服务管理队伍。只有确保西安市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的有序运行,才能让这一民生工程扎实惠农。
“新厕所”有了“新大脑”
无害化厕所建好了,后期维护怎么办?厕所满了找谁处理?
在推进改厕过程中,灞桥区农业农村局局长辛锋涛发现了一些棘手的问题。“新厕所建好之后,如何更好地管理和维护它,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辛锋涛说。
带着这个难题,由具体负责改厕工作的邓宗强带领改厕办工作人员,积极向改厕长效管护工作开展相对成熟的山东省有关部门上门取“经”,对山东省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后续管护长效机制建设情况进行了考察调研。
“当地的农村卫生厕所智能管护平台建设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依托互联网大数据平台,我们可以建立、健全改厕后续的长效管护机制,从而解决厕所建好了‘怎么管’的头疼问题。”邓宗强说。
很快,一场新一轮的“厕所革命”在灞桥区迅速开启,并很快掀起了一股强劲的“智慧新风”。之所以说是“智慧新风”,那是因为,当地也有了“农村无害化厕所智能管护平台”这个新兴大脑。
“新大脑”有了“新智慧”
14日下午,记者在灞桥区农村无害化厕所智能管护指挥中心看到,平台智慧大屏幕上正在清晰显示着全区各个街道、各个村庄、各个农户家的实时厕所动态信息。
灞桥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杨小龙告诉记者:“我们开发了‘1+3+4’为核心的户厕智能管护平台。建立1个统一数据中心,对户厕信息、日常管护动态数据统一录入,形成大数据,为长效管护提供基础数据支持和动态监管依据。建立三级监管终端,成立区、街管护中心、村级管护平台,实现了分级管控。安装四型APP工作终端(车辆端、维修端、村管端、用户端),实现了报抽、报修、管护网上‘接单’,高效作业、全程管控。村民家的厕所满了,只需要微信扫码或者打个电话,48小时内,吸粪车就会准时来到家门口。”
辛锋涛介绍:“我们成立了灞桥区农村卫生厕所智能管护指挥中心,在各街道设立智能管护中心,村民报抽保修数据、满意度、吸粪车乱倒报警等各项管护数据能够实时显示,并生成对街道工作人员的准确考核数据。”
指挥中心给每一家改厕户安装了改厕户牌、张贴了便利贴、发放了使用“明白纸”,针对拨打电话或扫码有困难的群众,指挥中心还特别贴心地在村里专门设置了协管员帮助保修。
为了对吸粪车进行有效管理,车上装有GPS定位系统、智能传感系统和无线监控系统等智能化硬件设备。当车辆排污时,系统会自动对车辆定位,如非指定坐标范围,软件会自动报警,同时给出报警的地点坐标及监控画面。
“解决了抽粪问题,厕所坏了也知道该找谁修,这下卫生厕所用起来就更舒心了。”村民姚新利开心地说。
据了解,自2018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开展以来,西安市累计完成了无害化户厕提升改造41.02万座,超额完成三年改厕40万座的目标任务。下一步,西安市将不断完善该智能管护平台,充分发挥好平台作用,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手记
厕所建得好 更要管得好
■胡小宁
厕所建得好,更要管得好。
2018年至今,农业农村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有关部门积极行动,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60%。这两年,去农村实地走访,也能切身感受到改厕工程给群众生活所带来的新变化。
但当前农村改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说,一些地方技术模式选择不科学、产品和施工质量不高、运行维护机制不完善等现象依然存在。改厕的初衷是为了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但是,农村各种改厕乱象始终不容忽视。“改”后的厕所也有质量差不实用,导致厕所“前头改,后面拆”,或者长期闲置,成为“摆设”,让民生工程变成了“民怨”工程。一些村民甚至把厕改称为新的形式主义,有些村镇甚至是为完成任务而勉强敷衍改建厕所。
试问这样的改厕质量,村民怎能用得放心?新农村生活又怎能让群众“过得舒心”?
所以,相关职能部门要提高服务意识,逐步完善农村改厕标准体系,才能有助于上述问题的逐一解决与逐步完善。
小厕所,关乎大民生。为群众办实事的时候,相关部门要多做调研,实际了解群众需求。这样的为民工程才能经得起群众考验,让群众切实体会到“大家庭”的温暖和“小家庭”的幸福。
改建之后的农村厕所。
陈森道老人正在为大家介绍新农村的新厕所。
手机智能化管理。
新农村改厕后面貌。
本报记者 胡小宁 文/图
农村改厕工作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改厕后,粪便抽得不及时咋办?”“遇到问题,到哪投诉?”……一系列的问题,曾经长期困扰着相关职能部门和广大农户。
农村改厕“三分建、七分管”。随着农村改厕户数的逐渐增多,围绕农村改厕后续管护机制不健全、标准不统一、维护不及时等现实问题,西安市相关职能部门经多方考察、调研,适时、及时引进了“农村改厕智能管护平台”,以信息化技术为“巧劲”,高效、便捷、准确地解决了农村卫生厕所的一系列管护问题。
“新农村”有了“新厕所”
12月14日下午,记者来到西安市灞桥区农村无害化厕所智能管护指挥中心,体验这里的大数据如何为农家“改厕到位后”进行全方位管护。
进入大厅,墙上一幅装裱精致的字画立即映入众人眼帘,“这是东张家坡村的陈森道老人送来的,老人今年81岁了,他见证了农村改厕发展历程中的各种艰难和变化,对改厕这事感触特别深。”围观村民热情地介绍着。
提起农村改厕,陈森道老人有着说不完的话:“以前,家家户户的厕所都建在屋外,影响外观整洁不说,气味也很难闻。现在农村改厕,每家每户都建成了卫生厕所,干干净净,最关键的是后期服务也是非常好。现如今,我们新房子住着舒心,新厕所用得放心,咱农村人的小日子一点也不比城里人差。”
对于此前曾有部分村民担忧并试图阻止农村改厕的主要原因,工作人员表示,农村改厕必须与后续管护工作同步推进、同步实施,确保“厕所坏了有人修、粪便满了有人抽、抽走之后还能有效用”,并通过市场化运营,建立起专业、稳定的服务管理队伍。只有确保西安市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的有序运行,才能让这一民生工程扎实惠农。
“新厕所”有了“新大脑”
无害化厕所建好了,后期维护怎么办?厕所满了找谁处理?
在推进改厕过程中,灞桥区农业农村局局长辛锋涛发现了一些棘手的问题。“新厕所建好之后,如何更好地管理和维护它,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辛锋涛说。
带着这个难题,由具体负责改厕工作的邓宗强带领改厕办工作人员,积极向改厕长效管护工作开展相对成熟的山东省有关部门上门取“经”,对山东省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后续管护长效机制建设情况进行了考察调研。
“当地的农村卫生厕所智能管护平台建设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依托互联网大数据平台,我们可以建立、健全改厕后续的长效管护机制,从而解决厕所建好了‘怎么管’的头疼问题。”邓宗强说。
很快,一场新一轮的“厕所革命”在灞桥区迅速开启,并很快掀起了一股强劲的“智慧新风”。之所以说是“智慧新风”,那是因为,当地也有了“农村无害化厕所智能管护平台”这个新兴大脑。
“新大脑”有了“新智慧”
14日下午,记者在灞桥区农村无害化厕所智能管护指挥中心看到,平台智慧大屏幕上正在清晰显示着全区各个街道、各个村庄、各个农户家的实时厕所动态信息。
灞桥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杨小龙告诉记者:“我们开发了‘1+3+4’为核心的户厕智能管护平台。建立1个统一数据中心,对户厕信息、日常管护动态数据统一录入,形成大数据,为长效管护提供基础数据支持和动态监管依据。建立三级监管终端,成立区、街管护中心、村级管护平台,实现了分级管控。安装四型APP工作终端(车辆端、维修端、村管端、用户端),实现了报抽、报修、管护网上‘接单’,高效作业、全程管控。村民家的厕所满了,只需要微信扫码或者打个电话,48小时内,吸粪车就会准时来到家门口。”
辛锋涛介绍:“我们成立了灞桥区农村卫生厕所智能管护指挥中心,在各街道设立智能管护中心,村民报抽保修数据、满意度、吸粪车乱倒报警等各项管护数据能够实时显示,并生成对街道工作人员的准确考核数据。”
指挥中心给每一家改厕户安装了改厕户牌、张贴了便利贴、发放了使用“明白纸”,针对拨打电话或扫码有困难的群众,指挥中心还特别贴心地在村里专门设置了协管员帮助保修。
为了对吸粪车进行有效管理,车上装有GPS定位系统、智能传感系统和无线监控系统等智能化硬件设备。当车辆排污时,系统会自动对车辆定位,如非指定坐标范围,软件会自动报警,同时给出报警的地点坐标及监控画面。
“解决了抽粪问题,厕所坏了也知道该找谁修,这下卫生厕所用起来就更舒心了。”村民姚新利开心地说。
据了解,自2018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开展以来,西安市累计完成了无害化户厕提升改造41.02万座,超额完成三年改厕40万座的目标任务。下一步,西安市将不断完善该智能管护平台,充分发挥好平台作用,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手记
厕所建得好 更要管得好
■胡小宁
厕所建得好,更要管得好。
2018年至今,农业农村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有关部门积极行动,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60%。这两年,去农村实地走访,也能切身感受到改厕工程给群众生活所带来的新变化。
但当前农村改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说,一些地方技术模式选择不科学、产品和施工质量不高、运行维护机制不完善等现象依然存在。改厕的初衷是为了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但是,农村各种改厕乱象始终不容忽视。“改”后的厕所也有质量差不实用,导致厕所“前头改,后面拆”,或者长期闲置,成为“摆设”,让民生工程变成了“民怨”工程。一些村民甚至把厕改称为新的形式主义,有些村镇甚至是为完成任务而勉强敷衍改建厕所。
试问这样的改厕质量,村民怎能用得放心?新农村生活又怎能让群众“过得舒心”?
所以,相关职能部门要提高服务意识,逐步完善农村改厕标准体系,才能有助于上述问题的逐一解决与逐步完善。
小厕所,关乎大民生。为群众办实事的时候,相关部门要多做调研,实际了解群众需求。这样的为民工程才能经得起群众考验,让群众切实体会到“大家庭”的温暖和“小家庭”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