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1版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杨抗战“战贫”记
    扫码观看相关视频

  本报记者 赖雅芬
  村里的人都说,杨抗战变了。虽然走路还是以前那个姿势,一步一步地往前挪,但脸上的笑容多了,紧蹙的眉头舒展开了。
  52岁的杨抗战是乾县注泔镇东南村村民,世代务农、长期贫困的他,在各级部门的大力帮扶下,凭着一股敢于抗争的倔劲,撕掉了“贫穷”的标签,成了村里的脱贫致富“明星”。
  11月30日中午,老杨刚从果园干活回来。旁边的手推车上,装着一捆苹果树根和一把䦆头。见到乾县农业农村局驻村工作队队长南龙飞来了,老杨笑着汇报起这两天的“成绩”:“南队长,那些老苹果树马上挖完了,我准备再栽两亩梨树。”“行啊,梨树苗我给你解决。老杨,平时干活可得悠着点,身体重要。”南龙飞顺手拿起一个凳子递给老杨。
  “老杨家情况特殊,家里4口人,3个人身体都患有疾病。”南龙飞告诉记者,“2017年我刚认识老杨的时候,他整天愁眉苦脸,见了人也不爱笑。”从1983年患上强直性脊柱炎开始,老杨的背就没完全直起来过。随着病情加重,胯部逐渐变窄,到1997年时,老杨已经无法正常行走。雪上加霜的是,老杨的大儿子16岁时因背疼也被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小儿子几年前得了滑膜炎,家里唯一的一个正常劳力就是媳妇吴贤妮。几间老屋年久失修,连件像样的家具都没有。满打满算,老杨家一年勉强能收入1万元。
  那时候,老杨脸上很少有笑容。他甚至觉得,日子可能一辈子就这样过下去了。让他没想到的是,曾经阴云密布的生活,竟然也有拨云见日的一天。2016年被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后,老杨陆续享受到产业、教育、健康等扶贫政策的“红利”。精准扶贫犹如冬日里的一缕阳光,温暖了老杨一家的同时,也激发出了他战胜“贫困”的决心。
  “光靠政府扶持不行,我也要加把劲,把日子过好!”有了心劲的老杨,从此“泡”在地里。别人干活讲究效率,到了老杨这,全凭熬时间。由于不能长时间弯腰,大多数时候,他都跪着锄地。绑在膝盖上的草垫子,老杨一年到头要磨烂好几双。“只要把时间熬到,别人能干的我照样能行。”不服输的老杨,今年还学会了开农用三轮车和旋耕机。堆放在后院的1万公斤酥梨,就是他一车一车拉回来的。
  不光经营自家的5亩果园,老杨还把村里的闲置土地承包过来,种上了玉米和小麦。加上驻村工作队帮忙栽种的1亩花椒树和2亩杏树,最多的时候老杨一共种了17亩地。
  最近,老杨打算把剩下的那点边角地锄完之后,开始修剪果树。“一直都是忙忙碌碌的,基本没有闲时间。”老杨笑着说,“我不仅是为贫困而战,也是为尊严而战。”
  2018年对老杨来说,是值得铭记的一年。这一年,不经意间就能看到老杨挂在脸上的笑容。老房子换成了宽敞明亮的大平房,三大间还带一个厨房。长期卧床的大儿子在工作队的帮助下做起了电商,把村里的农特产品卖到了省内外。小儿子享受了国家的“雨露计划”,每学期能拿3000元补助。老杨和媳妇用心经管着家里的十几亩地,一年收入超过4万元。这一年,老杨终于脱贫了!
  脱贫后的老杨,干劲十足,见人就笑,像换了个人似的。脱贫后的老杨,成了东南村的励志典型。在他的鼓励和带动下,贫困户黄翻身翻了“穷身”摘了“穷帽”,贫困户杨扎根盖了新房拔了“穷根”,一个个脱贫致富的鲜活事例正在东南村涌现。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