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4版
搬进新家园 开启新生活
    白河县西营镇天逸安置社区。(资料图)

  ●2015年,我省全面吹响向贫困宣战的冲锋号。
  ●2019年底,全省贫困人口从2015年底的229.88万人减少到18.34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75%。
  ●2020年,我省56个贫困县全部实现“摘帽”脱贫,区域性脱贫基本解决。
  ●“十三五”期间,全省24.9万户84.4万名贫困群众和同步搬迁的15.9万户53.9万人,共计40.8万户138.3万人,挥别大山,搬进新家园,开启新生活。

    临潼区穆寨街道东岳村西王坡安置点的社区工厂食品加工车间内,陈秋秋在工作。 记者 邵林喜 摄
    扫码观看相关视频
  这一天,她盼了近三十年
  本报记者 黄敏
  刚建成的三居室,里外焕然一新。白色的墙面,白色的地板,客厅和卧室桌椅床柜一应俱全,屋外小院的大铁门还没有安装,陈秋秋一家就拎着几件行李住进了新房子。那一天,距离2018年春节还有两天。
  从西安市临潼区穆寨街道三庙村到东岳村西王坡移民安置点,是陈秋秋搬迁的距离。这10公里路程,她走了近30年。
  “这些家当都是我的?”至今,陈秋秋还记得第一次站在新房里,捏着钥匙的双手微微颤抖。
  “是的,进了这道门,全部都是你家的。”跟随而来的村干部和扶贫干部笑着告诉她。
  陈秋秋愣了一会儿,才低声道出“谢谢”两个字。回去的路上,这位用坚强撑起一个贫困之家的山村妇女的眼泪怎么都止不住。这一天,她盼了太久了。
  将时光倒回到30年前,22岁的陈秋秋嫁到三庙村,“婚房”是盖在山坳里的三间空荡的土坯房,墙面上的秸秆清晰可见。没有家底,没有家当,连出行的路都得自己一步一步踩出来,但那时的陈秋秋满怀信心。
  “当时年轻,身体也好,我想着只要手脚勤快,日子就能过好,总有一天要在公路边盖上三间砖瓦房。”回忆最初的幸福时光,陈秋秋的眼里流露出些许羞涩。
  2003年,35岁的陈秋秋准备大干一场时,却遭遇人生当头一棒——比她大两岁的丈夫贾骊山在干活时突然两眼一黑,倒地不起。此后,“主外”的贾骊山视力持续下降,双目几近失明。这个家的大半边天塌了。
  “从那以后,我再不想盖房的事,也不置办一件家当,只想把两个娃养大成人,一家人平平安安。”陈秋秋说。一夜之间,家里的事,地里的活,所有重担一下子落在她的肩上。但是再难,她都咬牙撑着。她说,她不能倒,一倒这个家就散了。
  “有一次,上树摘柿子,不小心掉下来摔到沟里,当时胳膊像针扎一样疼,我咬牙忍着。过了两天实在疼得受不了才去了诊所,检查发现是骨折了。”陈秋秋说得轻描淡写。
  2016年,陈秋秋家被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并纳入易地扶贫搬迁范围。从此,她不再是孤军奋战,难以承受的重担有人帮她一起扛。
  雪拥秦岭,群峰磅礴。11月28日,记者驱车行驶在山路上,不知转了几道弯才到三庙村,眼前是绵绵白雪。车子停在公路边,陈秋秋以前的家就在路旁的山沟里,一条羊肠小道从沟底曲折而上。沿山路而下,覆满积雪的泥路有些滑。到了沟底,两只脚被泥巴糊得几乎抬不起来。
  按照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搬至新居住地以后,旧宅面临着拆除、腾退,以及复垦。2019年,承载着陈秋秋半生记忆的土坯房被拆除。
  走出大山天地宽,挥别过去,才能重新开始。而这也是易地扶贫搬迁的最终目标——挪出穷窝、换掉穷业、斩断穷根。
  “从搬出来的那一天开始,我没想过再回去。”2018年春节前搬进新家时的场景,陈秋秋历历在目,“我们一家人提着几件行李就过来了,门窗、地板和屋里的每一样家具,我都细细地擦了一遍,到处崭新明亮。”
  西王坡安置点共有23户村民,都是曾经居住在困厄山地的贫困群众。2017年12月25日,安置点全面竣工。当时临近年关,大部分群众打算年后再搬。
  但拿到钥匙的陈秋秋没有犹豫,一边卖鸡卖羊,一边收拾行李,赶在年前举家出山。从黑黢黢的老房子搬到亮堂堂的新房子,陈秋秋觉得这是一个好兆头。“在新房过新年,把不好的搁在年那边,把美好的搁在年这边。过了年,一切都是全新的。”
  2020年8月,我省“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全面收官,138.3万名群众搬离自然条件恶劣的旧居,全省各地工作重心也从工程建设全面转向搬迁群众后续扶持上。
  搬迁不是一“搬”了之,易地其实并不“易”。实际上,陕西在推进易地扶贫中,一直同步推进产业、就业、教育、健康、社会保障等综合帮扶举措落地见效。2016年以来,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扶持建成社区工厂601家、农业产业园1104个、就业扶贫基地104家……工程建设多点开花,34.73万名搬迁群众由此走上工作岗位,初步实现了安居乐业。
  过去5年,我省脱贫攻坚硕果累累、乡村振兴加足马力,农业变强、农村变美、农民变富,“三农”领域日新月异的变化令人瞩目。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收官之际的2020,陕西交出了圆满的答卷。
  从村外到村里,从山里到山外,从贫困地区到宜居家园,易地扶贫搬迁改变的不是陈秋秋一个人的命运,而是整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广大群众的命运。如今,它依然在持续发力,并且借着乡村振兴的东风,还将给搬迁群众带来无限幸福。
  搬进新家后,陈秋秋在家门口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在安置点的社区工厂上班,同时兼做保洁。用她的话说,这是双收入,也是“双保险”。“以后的生活还是要靠自己去奔,不能什么都靠政府。”陈秋秋说,过两天新房的房产证就要发下来了,持“证”奔走在小康路上,她心里踏实,底气也足。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