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7版
秦农论语
净化农村消费市场 保障农民权益
  ■赖雅芬
  11月9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安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和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五部门联合召开电视电话会议,部署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执法行动。
  “康师傅”被偷梁换柱成“康帅博”“唐师傅”,雪碧摇身一变成了“雷碧”,金龙鱼食用油被“金龙油”浑水摸鱼……长期以来,农村山寨商品泛滥,一些小超市、小卖部、集市等地方成了假货和山寨商品的主要销售集散地,严重危害农民群众的身心健康。
  山寨商品之所以能堂而皇之地进入农村市场,一是成本低,利润高,部分不良商家为了获取高额利润铤而走险。因此,加大监管力度和处罚力度刻不容缓。此次执法行动,将监管处罚触角伸及农村广大地区,严厉打击向食品中添加非食用物质,售卖“三无”食品、“超过保质期”食品等违法行为,进一步净化农村消费市场,保障农民群众权益。
  农村假冒伪劣商品层出不穷,另一重要的原因就是农民防范意识和辨别能力差。很多老百姓对于一些日用品、小食品了解甚少,遇到假货无法分辨。因此,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农民的质量意识尤为重要。相关职能部门可采取组织宣传车、张贴标语、举办产品质量讲座等方式入村巡回宣传,让广大农民群众知道假冒伪劣商品为什么不能买?买到应该怎么办?不断提高其商品质量意识和维权意识。
  相对于城市居民而言,农民收入普遍过低,一味追求低价商品,导致“知假买假”。因此,还应构建完善的农村商贸体系,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努力打通商品从厂家到农村的“最后一公里”,让农民群众买到更多质优价廉的商品。同时,严把农村市场经营主体准入关和商品进货关,加强对农村商品经营业主的培训,确保合格产品走入农村市场。
  净化农村消费市场,还可采取有奖举报的方式,激发百姓参与热情,确保农村市场监管没有“盲区”、不留“空挡”,让假冒伪劣商品无处遁形。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