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1版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产业园里的笑声
  本报记者 赖雅芬
  肩上扛着铁锨,嘴里哼着小调。10月16日一大早,渭南市临渭区阳郭镇贺家村村民贺选迈着欢快的步伐,行走在村里的水泥路上。
  “老贺,又到园子里干活去呀?”路边的村民问道。
  “是呀,下雨在家窝了几天,感觉浑身上下都不舒服。”贺选笑呵呵地答着。
  “老贺这两年日子好过了,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了。”
  “就是,以前他整天愁眉苦脸的,见了人连句多余话都没有。自从进了园子干活后,整个人开朗多了。”几位村民围在一起,小声谈论着。
  大家所说的园子,就是村里占地268亩的有机猕猴桃产业园,老贺从2015年年初就在这里上班。几年下来,不仅每月有1800元的固定收入,老贺还学到了不少果树种植技术和管理技巧。家里脱贫了,手头宽裕了,老贺连脸上的褶子里都藏着笑容。
  村道两边的园子里,一个个毛茸茸、肥嘟嘟的猕猴桃缀在郁郁葱葱的藤蔓上,秋风拂过,满园飘香。顺着排列整齐的猕猴桃树旁边挖开一条渠,再开着农用车拉了几车有机肥,干开活来的老贺,瞬间觉得身上舒坦多了。
  “一天不来这,就心慌得不行。虽然不是我的园子,但是看着这些猕猴桃,比见了孙子还高兴。”不善言辞的老贺,竟然跟记者开起了玩笑。
  正说着,产业园负责人姚新星也来了。“老贺,目前发酵好的有机肥能供上吗?”
  “姚总你放心吧,一点问题也没有。”
  “那就好,最近你辛苦了,坐下休息一会,吃个桃再干。”姚新星摘了个成熟的猕猴桃,递到贺选手上。
  “今年咱园子的猕猴桃总产量能达到60万斤,预计经济效益在150万元左右。6年了,终于要看到胜利的‘曙光’了,不容易呀姚总。”
  “是呀,等年底了好好把你们这些出力的人感谢一下。”
  “说到感谢,我还要好好谢谢你呢。要是没有你,我现在还在贫困线上挣扎呢。”
  在姚新星的有机猕猴桃产业园里,像老贺这样的贫困户,还有很多。从2016年至今,园区积极参与产业扶贫,按照“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成立渭南华驰猕猴桃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贫困户30余户,解决贫困就业人员50余人。
  不仅如此,今年疫情防控期间,姚新星还为临渭区抗疫一线人员免费捐赠了2万余斤猕猴桃,价值8万余元。
  “最近受区政府邀请参加渭南市扶贫农特产品展销活动,没想到咱家的猕猴桃很受欢迎,参展当天就预定了6000多斤。等今年的果子卖完了,有了流动资金,我准备在地里建个600吨的冷库,方便储存猕猴桃。老贺,接下来咱有的忙了。”姚新星坚定地说。
  “哈哈,忙点好,就怕闲着,有活干我才觉得日子有奔头哩。”
  说罢,二人对视了一下,爽朗的笑声传遍园子的每个角落。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