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4版
“种下”责任 收获幸福
  本报记者 孙金龙
  “每次来都拿这么多东西,下次来就别拿了,都是一家人了,还这么客气。来,快坐。”刘亚琴用手擦了擦凳子,热情地招呼着“女儿”鲁斐。
  “我第一次到她家中时,家里四周昏暗,家具损坏,捡回来的垃圾也是随意堆放,凌乱不堪,本就狭小的空间无处下脚,空气污浊。”这是2017年西咸新区信息产业园投资发展有限公司鲁斐去贫困户刘亚琴家中的最初印象。
  今年67岁的刘亚琴是西咸新区沣西新城大王镇梧中村脱贫户,30多年前因家庭变故,家里清贫如洗,让她为孩子的生活犯了愁,没有经济收入的她仅靠捡垃圾维持生计。
  为改变刘亚琴的生活环境,鲁斐对接部门,联系项目,为其申报了户容户貌提升项目。鲁斐跟着施工队多次到刘亚琴家中帮忙,仅一个多月,让原本破旧的屋子变得亮亮堂堂,损坏的家具一展新颜。
  “老人年龄大了,干活也不方便,平时我就带着儿子和丈夫一起到她家里打扫卫生。儿子毫无怨言,拿起抹布就开始擦桌子凳子,很认真。丈夫也攀高爬低,忙里忙外。有了家人的鼓励和支持,让我干工作更加信心十足。”鲁斐感慨地说,“我时常带吃的去看刘亚琴,和她拉家常,夏天送西瓜、绿豆,冬天送棉衣、棉被,时间久了,她把许多不愿意与别人说的话都告诉我,她把我当自己女儿了。”
  居住环境改善了,在解决温饱的基础上,鲁斐进一步了解刘亚琴的生活、情感,并从思想、物质上给予温暖和关怀,把她当家人对待和照顾,让她享受到天伦之乐。
  “其实,老太太现在就和我家人一样,你要来,她就早早站在村口等着你。你走,她就望着你渐渐走远,久久不愿离去,就像母亲一样,看着离家的儿女。”鲁斐揉了揉眼角的泪珠说,“我怕老太太平常有事儿联系不上我,就给她买了个老年手机,老太太开始不要,我就说,拿上手机我才能每天安心地工作,如果有急事你可以联系我,听完她才欣然收下手机。”
  在鲁斐的帮扶下,刘亚琴成为村委会的保洁员,每天有20至30元的收入。她在地里种些蔬菜,解决了日常生活,政府每季度再给750元的帮扶资金,日子也渐渐好了起来。
  “刘亚琴不等、不靠,凭着自己辛勤劳动摆脱了贫困,她这种精神难能可贵,扶贫先要扶智,我要让她致富奔小康,这是我的责任和使命。”鲁斐坚定地说。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