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5版
澄城县安里镇 助力群众脱贫 促进乡村振兴

    畅销省内外的“清香翠玉”甜瓜。
    安里镇兴安现代设施农业园区。
  通讯员 刘红涛
  面对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澄城县安里镇党委、镇政府励精图治,再添措施,团结和带领全镇人民只争朝夕,进一步扩大产业规模,提高产品品质,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突出特色和优势,用一流的业绩谱写新时代安里镇追赶超越的新篇章。
  让群众走上脱贫致富路
  9月的澄城,果香飘溢,绿色愈浓。在安里镇刘卓村“新农人”果蔬专业合作社的蔬菜大棚里,理事长翟书民和几位工人正在采摘蔬菜,棚内一派热火忙碌的景象。
  2014年,当时家境贫困的翟书民借着镇村两级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兴建扶贫蔬菜园区的良好机遇,筹集部分资金,建起了3座日光温室大棚,同时,他鼓励有意向的乡邻也建起了大棚,实现共同致富。
  翟书民说:“我的冬暖式大棚采用绿色、高效种植模式,坚持使用农家肥、生物肥等,生产的蔬菜瓜果质量高、卖价好,取得了较好的效益。现在,规模从原来的3座扩展到10座,带动周围群众发展大棚37座,占地150余亩,为至少40多位村民提供了稳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
  2016年底,翟书民如期脱贫,真正实现了脱贫致富。2017年,他参加农广校组织的职业农民“十百千”工程,利用自己的技术,帮扶10个贫困户,带动他们进行产业脱贫。几户贫困户常年在翟书民的大棚里务工,每人年收入1.5万元。目前,刘卓村仅设施果蔬这一项,年收入就在120万元以上。
  任有祥是安里镇东富庄村四组人,妻子患病,长期需看病吃药。以前,他以种植玉米、小麦为主,经济上入不敷出,常有外债。任有祥说:“镇上倡导建设设施大棚后,我经营了1座大棚,年利润在四五万元。同时,我在园区担任管护工作,不但在家门口就业,增加了收入,还清了欠账,而且还不用出远门就可以照顾家人,一举两得。”
  在安里镇,像翟书民、任有祥这样依靠发展蔬菜产业走上脱贫致富的农民还有很多。他们在自己发展的同时,主动将多年积累的经验、技术传授给大家,帮助更多的乡邻转变观念,为本镇设施农业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让乡村振兴步入快车道
  安里镇辖13个行政村,111个村民小组,25607口人,主导产业以设施农业、生猪养殖、花椒、苹果种植为主。
  近年来,安里镇立足镇情实际,以脱贫攻坚为统揽,积极实施“产业兴镇、创业富民”的战略,科学提出了“一带三区六基地”的产业发展思路,为安里的经济发展绘就了美好的蓝图。
  “一带三区六基地”即建设一个围绕安里242国道至安善路以设施果蔬种植为主的农业产业科技开发带;全力打造段庄拓日新能源农光互补园区、义井庄高效农业园区、兴安现代设施果蔬园区;强势推进东富庄百亩樱桃育苗基地、郊城堡、段庄千亩金银花栽植基地、程家洼千亩黄花菜种植基地、东富庄万头标准化生猪养殖基地、全镇万亩花椒基地和万亩现代设施农业基地。
  安里镇党委、镇政府举全镇之力,按照乡村振兴“二十字方针”的总体要求,积极争资引项,勇于创新,在原有常规产业的基础上,成功引进青岛昌盛、拓日光伏和大唐实业有限公司等3家光伏企业入驻安里,再一次开创了安里区域产业发展的先河。
  与此同时,该镇结合“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发展思路,全镇首先突出发展了设施农业。在资金困难、水资源匮乏的逆境中,镇上通过组织机关干部担保贷款、鼓励村干部先建棚等多种措施,率先在全县建起了农业园区,盛产的“清香翠玉”甜瓜畅销省内外大中城市,靠质量和信誉跻身于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截至目前,全镇共发展设施大棚1000余座,涉及义井庄、段庄、安里、东富庄、刘卓、西峰、义合、义南、程家洼9个行政村;发展樱桃育苗基地一个,面积200余亩;郊城堡、段庄栽植金银花面积突破1500亩;以程家洼为中心栽植黄花菜,辐射全镇栽植面积突破5000亩;以东富庄盛天养殖为龙头的万头标准化生猪养殖;全镇栽植花椒万余亩。通过多措并举的发展,去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1160元,为镇域经济发展和群众增收致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也让乡村振兴步入了快车道!G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