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农业丰收 全民小康
大棚草莓丰收了。
合作社机械化收鸡蛋。
本报记者 张恒
金秋九月,在举国上下全面迎小康的历史性时刻,迎来了第三个“中国农民丰收节”。西安市作为省会城市,在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和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
西安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扎实推进特色现代农业建设”及系列重要指示,将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作为全市十项重点工作大力推进。以产业振兴为基础、为首要,统筹五个振兴一起抓,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2018年以来,西安市深入推进农业农村综合改革,顺利通过全国整市试点城市验收,率先在全省完成改革任务。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做强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作为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和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基础。两年来,仅市级财政在支持农村、农民合作社专项资金上就投入了1.7亿元,撬动社会资本8.3亿元。相关部门持续组织培训、考察、座谈,经过不懈努力,全市培育发展了848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和2404个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基本覆盖了全市“三农”领域,成为乡村产业振兴的生力军,为西安农业保供、农民增收、农产升级、农村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中国农民丰收节之际表彰的100个合作社就是在特色产业发展、带贫益贫、农村电子商务、区域品牌打造、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等方面具有特色发展模式和典型经验,在农业生产、科研推广、脱贫攻坚、疫情防控等方面作出积极贡献,起到有力带动作用的先进代表。
“今天太激动了,感谢党!感谢政府!不仅指导我们建立合作社,帮助我们提高技术,支持我们资金,还给我们荣誉。接下来我们更要好好干,把合作社做大做强,争取带动更多的群众致富。”蓝田县西河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李小平激动地说。
“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是党中央国务院就推进农业农村改革作出的重大部署,以产改为突破,明晰和盘活“三农”资产,以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推进农村硬环境的系统治理,并且不断打通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瓶颈,指引农业产业树品牌强价值,推动全产业链、集群化、生态化,推动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西安市“三农”战线抢抓各方面机遇,做强乡村产业。加强合作社自身能力建设,坚持立农为农、市场导向、融合发展、绿色引领、创新驱动;积极发挥农业龙头企业作用,努力将合作社镶嵌在产业链上,形成“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民”的强力路径;加快构建全产业链发展,推进聚集发展;培育知名品牌,提升附加值;深入推进产业扶贫,不断优化乡村产业,促进农业多环节增效、农民多渠道增收。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明显。高陵区获得了“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激励县”称号,长安区获得“全省人居环境示范县”称号,蓝田县成功入选全国乡村建设评价试点县、第一批全国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培训基地,涌现出桐花沟村、董岭村、簸箕掌村等一批美丽乡村和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全市进一步将人居环境与产业振兴统筹规划,一体谋划,形成农业农村转型升级的发展实效。
面对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西安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及时有力地控制了疫情,并以新发展理念统筹全市工作,实施“六稳六保”一系列措施,化危为机,迎难而上,各项发展逆势飞扬。其中,农业领域为全市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西安市2019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588元,同比增长9.8%,高于目标增速1.2个百分点,总量排在全省第一位。粮食再获丰收,蔬菜总产同比增长1.3%;水果产量同比增长9.0%;肉类、禽蛋、奶类、渔业稳产保供。都市农业特征更加显著,农业产业化优势聚集。家庭农场总数达1600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70家,实现经营收入660亿元,增长8.2%,其中,国家级11家,省级51家;市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177个;首批6个田园综合体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0.68亿元;推进长安唐村、高陵源田梦、蓝田桐花乡等4个省级改革试验区项目建设。
同时,西安市建成国家级“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14个,省级“一村一品”专业村487个;国家级“一村一品”专业示范镇6个,省级“一村一品”专业镇27个。市级财政投入资金所支持的全市幸福新农村示范村总数达82个。
粮食满仓,果菜飘香,农业丰收,全民小康。西安明年将举办十四届全运会,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和“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又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三农”工作亦将开启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的新篇章。
合作社机械化收鸡蛋。
本报记者 张恒
金秋九月,在举国上下全面迎小康的历史性时刻,迎来了第三个“中国农民丰收节”。西安市作为省会城市,在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和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
西安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扎实推进特色现代农业建设”及系列重要指示,将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作为全市十项重点工作大力推进。以产业振兴为基础、为首要,统筹五个振兴一起抓,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2018年以来,西安市深入推进农业农村综合改革,顺利通过全国整市试点城市验收,率先在全省完成改革任务。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做强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作为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和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基础。两年来,仅市级财政在支持农村、农民合作社专项资金上就投入了1.7亿元,撬动社会资本8.3亿元。相关部门持续组织培训、考察、座谈,经过不懈努力,全市培育发展了848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和2404个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基本覆盖了全市“三农”领域,成为乡村产业振兴的生力军,为西安农业保供、农民增收、农产升级、农村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中国农民丰收节之际表彰的100个合作社就是在特色产业发展、带贫益贫、农村电子商务、区域品牌打造、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等方面具有特色发展模式和典型经验,在农业生产、科研推广、脱贫攻坚、疫情防控等方面作出积极贡献,起到有力带动作用的先进代表。
“今天太激动了,感谢党!感谢政府!不仅指导我们建立合作社,帮助我们提高技术,支持我们资金,还给我们荣誉。接下来我们更要好好干,把合作社做大做强,争取带动更多的群众致富。”蓝田县西河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李小平激动地说。
“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是党中央国务院就推进农业农村改革作出的重大部署,以产改为突破,明晰和盘活“三农”资产,以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推进农村硬环境的系统治理,并且不断打通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瓶颈,指引农业产业树品牌强价值,推动全产业链、集群化、生态化,推动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西安市“三农”战线抢抓各方面机遇,做强乡村产业。加强合作社自身能力建设,坚持立农为农、市场导向、融合发展、绿色引领、创新驱动;积极发挥农业龙头企业作用,努力将合作社镶嵌在产业链上,形成“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民”的强力路径;加快构建全产业链发展,推进聚集发展;培育知名品牌,提升附加值;深入推进产业扶贫,不断优化乡村产业,促进农业多环节增效、农民多渠道增收。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明显。高陵区获得了“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激励县”称号,长安区获得“全省人居环境示范县”称号,蓝田县成功入选全国乡村建设评价试点县、第一批全国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培训基地,涌现出桐花沟村、董岭村、簸箕掌村等一批美丽乡村和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全市进一步将人居环境与产业振兴统筹规划,一体谋划,形成农业农村转型升级的发展实效。
面对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西安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及时有力地控制了疫情,并以新发展理念统筹全市工作,实施“六稳六保”一系列措施,化危为机,迎难而上,各项发展逆势飞扬。其中,农业领域为全市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西安市2019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588元,同比增长9.8%,高于目标增速1.2个百分点,总量排在全省第一位。粮食再获丰收,蔬菜总产同比增长1.3%;水果产量同比增长9.0%;肉类、禽蛋、奶类、渔业稳产保供。都市农业特征更加显著,农业产业化优势聚集。家庭农场总数达1600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70家,实现经营收入660亿元,增长8.2%,其中,国家级11家,省级51家;市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177个;首批6个田园综合体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0.68亿元;推进长安唐村、高陵源田梦、蓝田桐花乡等4个省级改革试验区项目建设。
同时,西安市建成国家级“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14个,省级“一村一品”专业村487个;国家级“一村一品”专业示范镇6个,省级“一村一品”专业镇27个。市级财政投入资金所支持的全市幸福新农村示范村总数达82个。
粮食满仓,果菜飘香,农业丰收,全民小康。西安明年将举办十四届全运会,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和“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又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三农”工作亦将开启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