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3版
描绘乡村振兴壮美画卷
——我省加快打造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
    猕猴桃成熟了,丰收的喜悦鼓舞人心。

    泾阳县云阳镇设施蔬菜发展势头强劲。
    旬阳县铜钱关镇辣椒喜获丰收。
  本报记者 黄敏 文/图
  金秋九月,到处一派喜人景象:一片片田野金浪翻滚,一座座温室大棚果蔬飘香,一个个美丽乡村绽放新颜……目之所及,处处生机勃勃。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农民生活的幸福指数和小康社会的成色。为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打造“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发展新格局,近年来,我省坚持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定位,因地制宜布产业,因势利导配资源,以“3+X”农业特色产业为抓手,不断优化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全省农业经济呈现蓬勃发展态势,助推乡村振兴持续释放活力,催生发展动能。
  特色农业
  托起群众致富梦
  9月15日,记者走进泾阳县云阳镇学明蔬菜种植基地,30余座现代化农业大棚整齐排列。棚内枝茂果红,绿意浓浓,滴管、温度调节器等设施一应俱全;棚外自动卷膜机分外显眼,千亩有机菜花长势良好。
  “近两年,云阳镇设施农业面积扩大了近一万亩,种植的瓜果蔬菜种类达百余种。”学明蔬菜合作社负责人廉锋告诉记者,随着产业发展,每一位贫困群众都被牢牢镶嵌在产业链中。“我们在‘合作社+农户+互联网’的基础上,实施订单农业管理,种的菜都是已经卖出去的,农户只要种好菜,收入就没有问题。”
  一个小镇设施农业的发展见证着全省现代农业的发展速度。两年来,我省持续改造提升设施农业关中渭北主产区,建设陕北百万亩大漠设施、发展陕南食用菌产业、加快打造设施农业新格局。目前,全省设施农业面积340万亩,总产1040万吨,综合产值920亿元,规模居西北首位,面积、产量、综合产值较2018年分别增长4%、2%、11%。
  秋天的陕北,随处可闻苹果的芳香,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丰收在望。一片片成熟的果园,彰显了我省苹果“北扩西进”的傲人成果。目前,全省苹果面积发展近千万亩,产量超千万吨,产值达到900多亿元,产业布局和品种结构不断优化,全省果业步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此外,我省围绕扩种群、促加工,加快奶山羊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千阳、陇县、富平等15个奶山羊示范县建设,存栏达到240万只,比2018年增长20%,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奶山羊群体。
  产业有特色,发展有活力。我省实施了一系列特色产业重大项目,加快全省特色产业规模扩张,推进集群式发展,辐射带动区域特色产业焕发新活力。2018年以来,作为特色产业中的“佼佼者”,猕猴桃加快“东扩南移”进程,逐步翻越大秦岭,在陕南部分地区扎根结果。全省猕猴桃面积已近90万亩,产量超过百万吨,带动了农民发展特色产业增收致富。
  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说:“以汉中、安康、商洛3市为重点,我省大力发展‘小木耳、大产业’式特色产业,茶叶、食用菌、中药材、富硒农产品等区域特色产业优势不断增强,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柱产业。”
  环境整治
  开启乡村“美颜”模式
  秋收时节,石泉县熨斗镇的先联村热闹而祥和,干净整洁的街道纵横交错,白墙青瓦的村庄花草环绕,茶园青翠碧绿,稻田一片蛙声,处处尽显丰收气息。
  先联村成为乡村旅游的“打卡地”,源于美丽的山水资源和特色的农耕文化。“以前环境差,到处乱糟糟,村里没美景,田里没风光,谁愿意来这里旅游?”说起以前,先联村一位刘姓村民记忆犹新。
  近年来,借着全省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的东风,熨斗镇大力实施村居环境整治,不断升级硬件设施,发展特色产业,扮亮村容村貌,把乡村旅游作为重要增长点推进全域发展,探索出“旅游+N”的产业深度融合模式,先后打造先联村万亩茶园、麦坪村千亩烤烟、刘家湾村百亩中药材等产业基地,形成景区带动特色产业、农民增收的发展格局,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乡村要美,改善环境是关键。2017年以来,我省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随着街巷硬化、脏乱区域清理、乱搭乱建整治、旱厕改造、人畜分离、排污治理等一系列工程落地,人居环境整治取得了显著效果。截至今年8月底,全省30个一二类县完成改厕9.12万座,全省农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的行政村占93.4%、农村生活污水有效治理和有效管控的行政村达到39.2%和45%。此外,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成果明显,全省近60%的县“一片净土”。
  人居环境整治开启了乡村“美颜”模式,一个个开窗见绿、鸟语花香的新农村遍布三秦大地。村庄变美了,环境变好了,既留住了美丽乡愁,又带动了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催生了新业态,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路子。
  记者从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下一步,我省将加快农村改厕进度,9月底前一类县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0%以上,二类县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左右。并集中开展“干干净净迎小康”秋冬季村庄清洁攻坚行动和农业生产废弃物整治,逐步实现村庄干净、田园整洁统一的美丽乡村,确保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圆满收官。
  绿色发展
  打造品牌新高地
  金秋九月,旬阳县铜钱关镇的坡上沟边成片成片的朝天椒相继成熟,红椒与绿叶交相辉映,椒农们忙碌采摘,田间地头一派丰收的喜悦。
  近两年,铜钱关镇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朝天椒产业,坚持绿色无公害种植,延伸拓展加工产业链,打响了品牌,并辐射带动全县发展朝天椒2万余亩,短短两年走出了一条“小辣椒、大产业”的特色致富路。
  “我镇朝天椒种植面积2300亩,从目前采收情况来看,今年预计产量能达到2000吨,将为种植户增收800万元左右,可以说是个丰收年。”铜钱关镇党委书记陈康高兴地说。
  有机果蔬走俏市场,食用菌栽培不断革新,稻鱼共养扩大规模……近年来,在我省推进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始终,农业特色化、绿色化、品牌化水平不断提升。两年来,培育出洛川苹果、眉县猕猴桃、柞水木耳、富硒农产品等一批区域公用品牌和产品品牌,陕西果业影响力不断提升。同时,大力建设生态绿色农业园区,做精做细农产品加工业,不断推进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和谐稳定。
  种出好产品,更要卖上好价钱。2018年以来,我省实施“三年百市”品牌营销行动,推动“陕牌”农产品走进全国50多个城市,合约金额达1364.6亿元,进一步擦亮陕西特色农产品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特色产业活力十足,乡村振兴持续绽放。一幅产业兴、农村美、农民富的时代画卷沿着绿水青山徐徐铺展,广大农民群众正在致富奔小康的路上稳步前行,奋力谱写陕西现代农业蓬勃发展的新篇章。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