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7版
党建发力助脱贫 群众增收奔小康
——商州区大荆镇抓党建促脱贫工作侧记

    郭红林整理飞鼠食材。
  靳天龙
  两年前,年近七旬的老党员郭红林没有想到,在深山沟里,竟然还能找到工作挣到钱。
  商州区大荆镇东峪村飞鼠养殖有限责任公司是村支部管理经营的村集体经济企业。在省煤矿安全监察局的帮扶和支持下,公司推行“公司+基地+贫困户”模式,以村民入股、盈利分红、务工就业的合作经营方式,增加贫困户家庭收入,实现贫困户长期稳定脱贫。
  大荆镇以党建统领全局,建强村支部战斗堡垒,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因地制宜谋划绿色产业,强化贫困群众创业就业服务意识,积极开展精神文化脱贫活动,持续加大农村环境治理。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全镇呈现出党建强、产业兴、群众富、乡村美的和谐图景。
  党旗插到哪里 阵地建在哪里
  扶贫21年,19年时间情结商州,共产党员陈伟星用双脚丈量了高山的海拔,体验了河水的清凉。这面党的旗帜,在黄山村迎风飘扬。
  西北大学驻黄山村工作队队长陈伟星是“四支队伍”发挥党建引领的典型之一。他为群众修路、谋划产业并帮助他们解决技术难题。小到会说话的小孩,上至耄耋老人,大家都亲切地称他“老陈”。
  东峪村是大荆镇插在深山里的另一面旗帜。村支部按照镇党委党建工作要求,根据山区自然资源条件,引进飞鼠养殖项目,以养殖带动贫困群众增收。
  今年70岁的郭红林,六口之家仅靠儿子一人外出打工。“自从到飞鼠养殖基地务工后,日子一下好转起来,去年家里还添置了电视机和冰箱。工作轻松,整天和生灵打交道,这小飞鼠都成了吉祥物。”郭红林满脸喜悦地说。
  大荆镇东峪村支部书记王立峰介绍,飞鼠养殖公司投入资金189万元,建成大型飞鼠养殖基地1处,种植侧柏1万余株,带动18户贫困户就业。2019年收入12万元,贫困户年分红2000元。
  大荆镇党委书记周涛介绍,目前全镇8个贫困村每村注入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资金110万元。其中,16万元用于商州区城投公司认领光伏20千瓦,年分红1.2万元;34万元用于商州区城投公司入股租车项目,年分红2.72万元;60万元用于菊芋制造项目,年分红收益3万元,实现贫困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近7万元。
  据了解,大荆镇依托荆河生态工业园建成社区工厂3座,建成200平方米就业创业中心,持续加大就业创业实用技术培训力度,举办技能培训16期(次),培训贫困户劳动力900余人。截至目前,全镇贫困户劳动力5428人中,顺利实现转移就业4630人,就地就近就业675人,自主创业50人,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58人,城乡保洁公益性岗位安置220人。
  培育新兴产业 凸显增收效益
  “以前还能外出打工挣钱,2016年,我做手术后就没事干,家里的收入全靠儿子外出打工。现在,我在康城医药公司上班,每天管3顿饭,每月能挣2500元。”52岁的孟村贫困户苏会利对这份工作很满意。
  2018年,东峪村在西安做医药生意的王宝峰返乡创业,在大荆镇荆河生态工业园成立了一家集中药饮片、中成药等医药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股份制企业——陕西康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我们家乡地处秦岭深处,道地中药材品种繁多,既可以发展事业,又能帮助父老乡亲解决就业问题,目前已解决当地群众就业85人。”王宝峰说。
  据介绍,总投资3.4亿元的康城医药公司,一期中药材加工项目已经完成,二期中药提取制剂建设接近尾声。全面建成投产后,企业将实现年产值亿元以上。
  在大荆镇镇长张文华看来,产业叠加效应,加速了带贫益贫进程。他说:“我镇持续壮大‘4+X’扶贫产业规模,坚持以‘光伏+食用菌+劳务输出+菊芋+X’的产业扶贫模式,以香菇等食用菌产业为重点,扩大种植规模,以菊芋深加工产业为轴心,向全区镇村辐射,增加贫困群众收入。”
  值得一提的是,在大荆镇众多带贫企业中,陕西森弗天然制品有限公司菊芋加工生产线去年带动全区种植菊芋27452户47854亩,实现经济效益8393万元。
  “把党支部建在园区,把党小组建在产业链上,让群众从产业中获利,从就业中脱贫。”大荆镇党委副书记张玉旗说。
  目前,全镇2649户贫困户在大荆龙山光伏基地认领光伏8兆瓦,每户3千瓦,四年一个周期共分红1.05万元;2025户贫困户在大荆镇秦绿源食用菌基地、腰市润科食用菌基地和秦涛食用菌专业合作社认领食用菌610万袋,每户3000袋,年分红1000元;全镇种植中药材3215亩,核桃建园1万亩,畜牧养殖5万只(头)。
  守护绿水青山 提升乡村“颜值”
  党组织做坚强后盾,产业得到长足发展,园区就业实现增收,脱贫后的群众,对未来村居环境倾注了更多希望。
  普陀村四组贫困户王小利原来住的土房遇雨必漏,墙被烟熏得漆黑,地面坑洼不平,房前屋后垃圾乱堆。经过村支部推荐,夫妻双双进入食用菌合作社就业,脱贫后于2019年盖起了新房子。现在,她家地面贴了瓷砖,墙体粉白,购置了新家电,屋里屋外清扫得很干净。
  大荆镇副镇长王超说:“我们这地方山青水碧,通过基础设施的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乡村环境的综合治理,这里成为了宜居、宜业、宜游的养生之地。”
  做好脱贫攻坚,打牢乡村振兴基础,提升乡村“颜值”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大荆镇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发挥党建作用,组建了人居环境整治突击队,聚焦国道沿线、集贸市场、河道、通村通组路等重点区域,每天利用4小时进行集中攻坚,逐组梯次推进整治工作。量体裁衣探索出一条由村支部搭舞台、党员挑大梁、群众唱主角的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新路子,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参考、可借鉴的模板。
  在推进措施上,大荆镇围绕“齐动手、扫干净、摆整齐、保畅通”的目标,以“八强化、八确保”为抓手,研究制订了《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考核奖惩办法》,严格落实网格化管理责任。在经费保障上,镇政府压缩公务支出,挤出11万元为每村拨付5000元专项经费,各村在村级经费中自筹5000元保障经费,每月考核实行以奖代补,对前5名的村奖励1000元。
  现在,这里白墙碧瓦依山而建,错落有致;水泥路面宽阔平整,干净整洁;田间大棚鳞次栉比,井然有序;文化广场上村民翩翩起舞……获得感、幸福感、自豪感极大增强。
  “我们以‘抓情况掌握、抓队伍建设、抓阵地建设、抓纪律作风、抓精神面貌、抓习惯养成’的‘党建六抓’为抓手,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主战场,打造一支能打硬仗、善打胜仗的铁军队伍,为群众共奔小康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周涛说。G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