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3版
基层见闻
旱地变良田 村民笑开颜
  本报记者 王琦
  “你看这玉米,秆高、棒大,保守估计亩产能有1200斤,而往年最多500斤。”9月11日,在淳化县秦河便民服务中心秦河村的玉米地旁,村民赵存生高兴地说。这好收成完全得益于去年淳化县自然资源局实施的“旱改水”项目。
  “一年只种一料,亩产咋还这么低?”赵存生说,这片地是旱地,地块大小不一、高低不平。收种时节,最头疼的是叫不来收播机,车在地里不好调头,石头容易打坏旋耕机犁铧。石头多加之土层薄,种子出苗率不高,所以打不下粮食。有的群众宁愿撂荒也不愿在地里耽搁工夫。
  “去年,县上在这里实施‘旱改水’项目,生产路由过去坑坑洼洼、坡陡弯急的土路变成了慢坡平整的水泥路;冶峪河上游修了大坝,建起了蓄水池;小块田并大块田,没有石头了,土层铺厚了。”赵存生提起今年种玉米的情景,第一次感觉到了扬眉吐气,播种机早早等在地头,而且有史以来,第一次实现了玉米密植。眼前,看着长势旺盛的玉米,他笑着说到,相信往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路通了,生活生产用水也方便了。村民方小春在两亩“旱改水”的地里装了滴灌,建起了3座蔬菜大棚。今年3月种葫芦、6月种豆角,实现了“两季”收入。
  “3座大棚,每座棚产值8000元,收入2.4万元。要放在过去,两亩地最多收入1000元,而且,还要在风调雨顺的情况下。”说起今年的收入,方小春不禁喜上眉梢,“这两天豆角就要上市了,收购价在两块二左右,今年的菜价很好。他打算明年继续扩建大棚,带动周边群众一起致富。”
  截至目前,该县实施“旱改水”项目增加水浇地面积8600余亩,有效提高了土地效益,形成了稳定的生产能力,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和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保障。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