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延安693个贫困村全部脱贫
本报讯(记者 程立忠)9月15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打赢脱贫攻坚战共圆全面小康梦”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六场。延安市委副书记、市长薛占海,延安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严汉平,延安市政府党组成员、市扶贫开发局局长朱东平,介绍“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相关情况。
据了解,5年来,延安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变化,生产总值接连攀升、突破1600亿元大关,经济增速年均增长5.3%,走出了连续多年全省排名垫底的困境,人均GDP和人均财力稳居全省前列,产业结构更趋合理,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民生保障更加有力。
2018年,延安实现区域性整体脱贫,彻底告别绝对贫困。延长、延川、宜川3个国定贫困县“摘帽”退出;693个贫困村全部脱贫,19.52万人告别“穷日子”;荣获全国、全省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目前,延安市贫困人口从2014年的20.52万人下降到8544人,贫困发生率从13.2%降至0.56%。
延安市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五年来,市县累计投入财政资金48.2亿元,全面实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易地扶贫、危房改造、生态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兜底保障“八个一批”工程。大力发展特色致富产业。鼓励发展苹果、棚栽、养殖等特色产业,5.7万户15.6万人受惠产业扶贫政策,有劳动能力贫困人口实现产业全覆盖。
延安市坚持把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全面推广“扶志六法”,大力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坚持典型示范引领带动,开设《帮扶榜样》《脱贫之星》专栏,加大脱贫攻坚宣传力度,表彰奖励了一批好媳妇、好婆婆、五星级文明户、脱贫之星、致富带头人等先进典型。
同时,延安市深入开展“三排查三清零”百日行动,及时开展脱贫攻坚“回头看”,认真做好国家和省上普查验收工作,全面查遗补漏、补短固底;建立贫困人口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稳定增收、“三保障”巩固提升、村集体经济发展、乡村治理等十项长效机制,充分发挥脱贫攻坚大数据平台作用,对确定的边缘户和脱贫监测户,实行“人盯人”“一对一”精准帮扶,筑起了防止返贫“防火墙”,加上了稳定脱贫“保险阀”;树立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鲜明导向,将县(区)、部门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分值全部调整提高,确保脱贫攻坚成果,奠定全面小康和乡村振兴基础。
据了解,5年来,延安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变化,生产总值接连攀升、突破1600亿元大关,经济增速年均增长5.3%,走出了连续多年全省排名垫底的困境,人均GDP和人均财力稳居全省前列,产业结构更趋合理,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民生保障更加有力。
2018年,延安实现区域性整体脱贫,彻底告别绝对贫困。延长、延川、宜川3个国定贫困县“摘帽”退出;693个贫困村全部脱贫,19.52万人告别“穷日子”;荣获全国、全省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目前,延安市贫困人口从2014年的20.52万人下降到8544人,贫困发生率从13.2%降至0.56%。
延安市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五年来,市县累计投入财政资金48.2亿元,全面实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易地扶贫、危房改造、生态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兜底保障“八个一批”工程。大力发展特色致富产业。鼓励发展苹果、棚栽、养殖等特色产业,5.7万户15.6万人受惠产业扶贫政策,有劳动能力贫困人口实现产业全覆盖。
延安市坚持把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全面推广“扶志六法”,大力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坚持典型示范引领带动,开设《帮扶榜样》《脱贫之星》专栏,加大脱贫攻坚宣传力度,表彰奖励了一批好媳妇、好婆婆、五星级文明户、脱贫之星、致富带头人等先进典型。
同时,延安市深入开展“三排查三清零”百日行动,及时开展脱贫攻坚“回头看”,认真做好国家和省上普查验收工作,全面查遗补漏、补短固底;建立贫困人口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稳定增收、“三保障”巩固提升、村集体经济发展、乡村治理等十项长效机制,充分发挥脱贫攻坚大数据平台作用,对确定的边缘户和脱贫监测户,实行“人盯人”“一对一”精准帮扶,筑起了防止返贫“防火墙”,加上了稳定脱贫“保险阀”;树立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鲜明导向,将县(区)、部门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分值全部调整提高,确保脱贫攻坚成果,奠定全面小康和乡村振兴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