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传统村落展新颜
榆阳区罗硷村举行传统村落挂牌仪式。
佳县荷叶坪村的古枣园。
横山贾大峁仰韶文化遗址。
佳县荷叶坪村全貌。
本报记者 鱼玉军 见习记者 何艳艳 文/图
近年来,榆林各级部门积极探索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途径,结合脱贫攻坚战略,为乡村振兴树立起典型。榆林市佳县荷叶坪村、榆阳区罗硷村、横山区贾大峁村等10个村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荷叶坪村唱新曲
“天下黄河几十几道弯哎……天下黄河九十九道湾哎……几十几道弯上有几十几只船哎……”
一个世纪以前,常年在黄河上搬船谋生的艄公李思命,在佳县螅镇荷叶坪村的山水间,唱响了陕北民歌《黄河船夫曲》。而今,大河之上早已不见为了生计而奔命的老艄公,新“艄公”榆林市能源局驻村第一书记高旭带领下村民唱响了新时代《黄河船夫曲》。
荷叶坪村坐落于黄河之滨,距佳县县城38公里。该村自然环境优美,历史文化厚重,地质资源丰富,是佳县南部黄河沿岸的一个古老的小村庄。
《荷叶坪村志》记载:荷叶坪东眺临县,南吞吴堡,西接绥米,北连佳县,地处水旱两栖之关口,是古佳州九大渡口之一。2019年,荷叶坪村被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新时代古村庄如何发展?高旭带领扶贫工作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近年来,随着农村年轻劳力的外出,荷叶坪村种植红枣的人越来越少。村里红枣陷入了“下雨裂变——红枣歉收——树无人管——枣无人收”的困局。高旭调研后,决定结合农村“三变”改革,成立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对农户枣树进行集中流转,从根本上解决红枣管理水平低、销售难、收入不稳定的难题。
“目前,合作社每天用工30余人,其中贫困人口占到四成以上,每人每天至少收入五六十元。”高旭说。
“我们还成立鲶鱼养殖合作社,引导其他村民参股。今年计划投放鱼苗10万尾、养殖土鸡2000只、鹅500只、鸭500只、羊300只,实现林下经济和水体经济共同发展,在全村构建起树上有枣、树下有鸡、水中养鱼、水面养鹅的立体种植养殖产业格局。”荷叶坪村党支部书记张宏伟介绍。
荷叶坪村山势陡峭,陡立的石壁上,分布着大大小小无数的洞渠和纹理,就像一幅幅精美绝伦的壁画。这些未经雕琢的天然画卷,凹凸有致,像人似物。它就是著名的黄河壁画,也称黄河天书,更有自然天成的蟾蜍望月、虎啸松风、天犬吠狺等景观石。
高旭带领村民依托自然资源优势,大手笔启动乡村旅游项目。2016年10月,荷叶坪村九曲黄河地质公园通过省级评审。高旭协调各方投资1400万元,积极推动基础设施、基层组织阵地建设、河堤加固、产业发展等项目建设。
“下一步,荷叶坪村将全方位打造以地质科普、观光旅游、乡村度假、农家体验、传统民宿、田园写生为主题的农村精品旅游项目,把荷叶坪村发展成为有较大辐射能力的生态村、文化村和旅游村。”谈到荷叶坪村未来的发展,高旭胸有成竹。
罗硷村里新产业
走进榆阳区古塔镇罗硷村,一排排白砖红瓦的平房,平坦宽阔的道路,整洁大方的院落,村庄两岸沟峁交错,水石相连,绿树成荫,居民依山傍水而居......
罗硷村被誉为古村落活化石,目前依然保持着明清时期的风貌。2019年6月,罗硷村入选“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今年7月24日,榆阳区在古塔镇罗硷村举行了中国传统村落挂牌仪式。
榆阳区古塔镇罗硷村位于榆林城区东南20公里处,是一个山大沟深的小山村。2008年村级换届,该村在外创业的年轻人罗彦如当选村支书。上任后,他积极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与村班子成员一道带领村民劈山修路,改变村民出行条件,实施移民搬迁,改善村民居住环境,将罗硷村打造成了榆阳区新农村建设先进示范村。
古塔镇作为榆阳区大扁杏主产区,该镇在对境内杏树资源进行挖掘和发展的同时,注重开辟新的生态资源、农业资源进行策划和包装,丰富旅游内容,彰显地域特色,提升旅游档次。
除了传统的赏花赏叶以外,古塔镇还计划举办传统农业耕种体验、农车代步体验、采摘农业体验和游人步行体验等活动,提升旅游的附加值,力争将古塔打造成榆林市休闲后花园、自驾体验游乐园、山区群众增收园。
为了进一步打造“体验式”农村田园采摘旅游,让前来旅游的游客玩起来、动起来,古塔镇围绕杏产业景区建设,突出交通路网完善、水利质量提升、生态景观打造、风貌展示带构建和精品新农村旅游打造,实现串点成线、连线成片、扩片成面。该镇积极推广山地大棚种植,种植反季节蔬菜和经济作物,获得可观的经济收益和社会效益。
“传统村落挂牌保护意义深远,我们将系统谋划,不断挖掘村落价值,在修缮利用中保持传统风貌,留住乡愁。同时,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打造精品旅游、精品小镇,保障农民持续受益,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古塔镇党委书记张敏波表示。
贾大峁上古遗址
贾大峁是横山区横山街道高家坬村的自然村,北距横山城区5公里。大约4000年前,贾大峁这座山头上就生活着古人类,刀耕火种,稼穑耕耘,因此是中华民族的起源地和发祥地之一。
20世纪五六十年代,考古部门在贾大峁发现新石器时代以古场梁为中心的仰韶、龙山文化遗址,采集到不少文物。2016年,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进驻贾大峁进行实地发掘。在现场七处遗址发掘点,考古人员已清理出仰韶文化晚期和龙山文化早期的古人类居所、壕沟等,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
据横山区文物部门负责人介绍,在贾大峁这个方圆两三平方公里的山头上,广泛分布着仰韶、龙山文化遗迹,建有陈家大院、马王庙,深沟里有龙王庙和清同治年间两处避乱崖窑。村里保存有诸多文史资料,人类遗存和人文历史底蕴深厚。
据了解,仰韶文化是黄河中游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持续时间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3000年,即距今约7000年至5000年,持续时长2000年左右,分布在整个黄河中游区域。
在贾大峁史前人类遗址区域,散落着大大小小的泥质红陶、灰陶和夹砂红陶片,素面或饰篮纹、绳纹、附加堆纹,可辨器形为尖底瓶、罐等,以场梁为中心,分布面积超过百万平方米,皆为新石器时代仰韶、龙山文化遗存。
陈家大院坐落在横山贾大峁山头上,建于清代,传承沿袭有二三百年,规模颇大,极具历史文化价值。陈家大院建筑集单孔拱劵窑、接口土窑、土窑、枕头窑为一体,囊括了陕北窑洞的多种形式。它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形、土质和功能采用不同的形式,且窑窑相同,窑中有窑,变化多端,布局精巧,对研究横山区乃至陕北窑洞的平面布局、结构及构造方法提供了实物证据。
8月的陕北风清气爽,站在贾大峁高高的山梁上,极目远眺,远山如黛,注目近观,山川翠绿。人们不禁感叹大自然鬼斧神工造成的一幅幅美丽画卷,更感叹政府实施“退耕还林、封山禁牧”政策所带来喜人变化。
近年来,包括贾大峁在内的高家坬村,依托当地靠近城区的便捷交通条件和沿河地理优势,引进特色经济林产业,打造集采摘、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精品水果观光采摘园,发展绿色富民产业,助推乡村振兴。
“前几年,因为有水地,山地没有人种。现在,我们抓住乡村振兴机遇,把山地改造一下,打造一个采摘园,引进了桃、杏、李子等十几个有特色的新品种果苗,先栽160亩,搞个试点。”村党支部书记贾君雄说。
高家坬村通过积极推进特色经济林栽植,建立水果观光采摘示范园,辐射带动全村发展绿色富民产业。高家洼村真正把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打造了一条以经济林带动,生态建设、旅游文化协调发展,不断延伸林果产业化发展的新路子,让特色经济林成为全村群众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
佳县荷叶坪村的古枣园。
横山贾大峁仰韶文化遗址。
佳县荷叶坪村全貌。
本报记者 鱼玉军 见习记者 何艳艳 文/图
近年来,榆林各级部门积极探索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途径,结合脱贫攻坚战略,为乡村振兴树立起典型。榆林市佳县荷叶坪村、榆阳区罗硷村、横山区贾大峁村等10个村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荷叶坪村唱新曲
“天下黄河几十几道弯哎……天下黄河九十九道湾哎……几十几道弯上有几十几只船哎……”
一个世纪以前,常年在黄河上搬船谋生的艄公李思命,在佳县螅镇荷叶坪村的山水间,唱响了陕北民歌《黄河船夫曲》。而今,大河之上早已不见为了生计而奔命的老艄公,新“艄公”榆林市能源局驻村第一书记高旭带领下村民唱响了新时代《黄河船夫曲》。
荷叶坪村坐落于黄河之滨,距佳县县城38公里。该村自然环境优美,历史文化厚重,地质资源丰富,是佳县南部黄河沿岸的一个古老的小村庄。
《荷叶坪村志》记载:荷叶坪东眺临县,南吞吴堡,西接绥米,北连佳县,地处水旱两栖之关口,是古佳州九大渡口之一。2019年,荷叶坪村被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新时代古村庄如何发展?高旭带领扶贫工作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近年来,随着农村年轻劳力的外出,荷叶坪村种植红枣的人越来越少。村里红枣陷入了“下雨裂变——红枣歉收——树无人管——枣无人收”的困局。高旭调研后,决定结合农村“三变”改革,成立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对农户枣树进行集中流转,从根本上解决红枣管理水平低、销售难、收入不稳定的难题。
“目前,合作社每天用工30余人,其中贫困人口占到四成以上,每人每天至少收入五六十元。”高旭说。
“我们还成立鲶鱼养殖合作社,引导其他村民参股。今年计划投放鱼苗10万尾、养殖土鸡2000只、鹅500只、鸭500只、羊300只,实现林下经济和水体经济共同发展,在全村构建起树上有枣、树下有鸡、水中养鱼、水面养鹅的立体种植养殖产业格局。”荷叶坪村党支部书记张宏伟介绍。
荷叶坪村山势陡峭,陡立的石壁上,分布着大大小小无数的洞渠和纹理,就像一幅幅精美绝伦的壁画。这些未经雕琢的天然画卷,凹凸有致,像人似物。它就是著名的黄河壁画,也称黄河天书,更有自然天成的蟾蜍望月、虎啸松风、天犬吠狺等景观石。
高旭带领村民依托自然资源优势,大手笔启动乡村旅游项目。2016年10月,荷叶坪村九曲黄河地质公园通过省级评审。高旭协调各方投资1400万元,积极推动基础设施、基层组织阵地建设、河堤加固、产业发展等项目建设。
“下一步,荷叶坪村将全方位打造以地质科普、观光旅游、乡村度假、农家体验、传统民宿、田园写生为主题的农村精品旅游项目,把荷叶坪村发展成为有较大辐射能力的生态村、文化村和旅游村。”谈到荷叶坪村未来的发展,高旭胸有成竹。
罗硷村里新产业
走进榆阳区古塔镇罗硷村,一排排白砖红瓦的平房,平坦宽阔的道路,整洁大方的院落,村庄两岸沟峁交错,水石相连,绿树成荫,居民依山傍水而居......
罗硷村被誉为古村落活化石,目前依然保持着明清时期的风貌。2019年6月,罗硷村入选“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今年7月24日,榆阳区在古塔镇罗硷村举行了中国传统村落挂牌仪式。
榆阳区古塔镇罗硷村位于榆林城区东南20公里处,是一个山大沟深的小山村。2008年村级换届,该村在外创业的年轻人罗彦如当选村支书。上任后,他积极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与村班子成员一道带领村民劈山修路,改变村民出行条件,实施移民搬迁,改善村民居住环境,将罗硷村打造成了榆阳区新农村建设先进示范村。
古塔镇作为榆阳区大扁杏主产区,该镇在对境内杏树资源进行挖掘和发展的同时,注重开辟新的生态资源、农业资源进行策划和包装,丰富旅游内容,彰显地域特色,提升旅游档次。
除了传统的赏花赏叶以外,古塔镇还计划举办传统农业耕种体验、农车代步体验、采摘农业体验和游人步行体验等活动,提升旅游的附加值,力争将古塔打造成榆林市休闲后花园、自驾体验游乐园、山区群众增收园。
为了进一步打造“体验式”农村田园采摘旅游,让前来旅游的游客玩起来、动起来,古塔镇围绕杏产业景区建设,突出交通路网完善、水利质量提升、生态景观打造、风貌展示带构建和精品新农村旅游打造,实现串点成线、连线成片、扩片成面。该镇积极推广山地大棚种植,种植反季节蔬菜和经济作物,获得可观的经济收益和社会效益。
“传统村落挂牌保护意义深远,我们将系统谋划,不断挖掘村落价值,在修缮利用中保持传统风貌,留住乡愁。同时,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打造精品旅游、精品小镇,保障农民持续受益,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古塔镇党委书记张敏波表示。
贾大峁上古遗址
贾大峁是横山区横山街道高家坬村的自然村,北距横山城区5公里。大约4000年前,贾大峁这座山头上就生活着古人类,刀耕火种,稼穑耕耘,因此是中华民族的起源地和发祥地之一。
20世纪五六十年代,考古部门在贾大峁发现新石器时代以古场梁为中心的仰韶、龙山文化遗址,采集到不少文物。2016年,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进驻贾大峁进行实地发掘。在现场七处遗址发掘点,考古人员已清理出仰韶文化晚期和龙山文化早期的古人类居所、壕沟等,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
据横山区文物部门负责人介绍,在贾大峁这个方圆两三平方公里的山头上,广泛分布着仰韶、龙山文化遗迹,建有陈家大院、马王庙,深沟里有龙王庙和清同治年间两处避乱崖窑。村里保存有诸多文史资料,人类遗存和人文历史底蕴深厚。
据了解,仰韶文化是黄河中游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持续时间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3000年,即距今约7000年至5000年,持续时长2000年左右,分布在整个黄河中游区域。
在贾大峁史前人类遗址区域,散落着大大小小的泥质红陶、灰陶和夹砂红陶片,素面或饰篮纹、绳纹、附加堆纹,可辨器形为尖底瓶、罐等,以场梁为中心,分布面积超过百万平方米,皆为新石器时代仰韶、龙山文化遗存。
陈家大院坐落在横山贾大峁山头上,建于清代,传承沿袭有二三百年,规模颇大,极具历史文化价值。陈家大院建筑集单孔拱劵窑、接口土窑、土窑、枕头窑为一体,囊括了陕北窑洞的多种形式。它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形、土质和功能采用不同的形式,且窑窑相同,窑中有窑,变化多端,布局精巧,对研究横山区乃至陕北窑洞的平面布局、结构及构造方法提供了实物证据。
8月的陕北风清气爽,站在贾大峁高高的山梁上,极目远眺,远山如黛,注目近观,山川翠绿。人们不禁感叹大自然鬼斧神工造成的一幅幅美丽画卷,更感叹政府实施“退耕还林、封山禁牧”政策所带来喜人变化。
近年来,包括贾大峁在内的高家坬村,依托当地靠近城区的便捷交通条件和沿河地理优势,引进特色经济林产业,打造集采摘、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精品水果观光采摘园,发展绿色富民产业,助推乡村振兴。
“前几年,因为有水地,山地没有人种。现在,我们抓住乡村振兴机遇,把山地改造一下,打造一个采摘园,引进了桃、杏、李子等十几个有特色的新品种果苗,先栽160亩,搞个试点。”村党支部书记贾君雄说。
高家坬村通过积极推进特色经济林栽植,建立水果观光采摘示范园,辐射带动全村发展绿色富民产业。高家洼村真正把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打造了一条以经济林带动,生态建设、旅游文化协调发展,不断延伸林果产业化发展的新路子,让特色经济林成为全村群众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