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3版
基层见闻
“桃王”马志明的幸福生活
  本报记者 程立忠 通讯员 高学
  8月16日下午,记者走进延川县杨家圪坮镇桑塬村马志明家的桃园,马志明正忙着摘桃、装箱。
  “这20箱‘秦皇’桃是给延安客户准备的,明天上午客户就开车过来取货。都是老客户,提前摘了装好。因为明天上午我还得去清涧送桃。”马志明笑着招呼着客人,“来,吃桃子,想吃哪个自己摘。”
  马志明种植果树20余年,通过辛勤劳作与过硬的技术,从起初的3亩桃园发展到现在的20亩,供养了两个儿子上完大学。从贫困户转变为远近闻名的“桃王”,这都与党的好政策是分不开。尤其是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他搭上各项扶贫政策的“快车”,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发展壮大桃园生产规模,又通过网络渠道在“朋友圈”卖起了桃子,逐渐成了桑塬村种桃大户。
  “我的20亩桃子主要销往延安、延川、清涧等地,我平时也在延川、清涧农贸市场上卖,一天能卖600多斤。去年卖了11万多元,今年已卖了8万多元。”马志明高兴地说。
  桑塬村发展果业有20余年。原来主要种植土豆、玉米、麦子、豆类等农作物,进出村的路是一条羊肠小道。而现在的桑塬村主要产业是苹果和桃,通村路是柏油路,家家户户通了自来水,有了旋耕机和农用三轮车;每家都有果树,桃尤为出名。靠着130余亩的桃园,村民已不愁吃穿。
  2018年,马志明凭借20亩优质桃子收入10余万元,还清了两个儿子上大学的债务,一举摘掉了“贫困帽”,成为种桃大户。头脑灵活的他又在桃园里间种了梅杏,每年又多了近万元的收入。他在“朋友圈”经常发布桃子的相关信息,成了网络“大红人”,大家都叫他“桑塬桃王”。
  “马志明的桃园里,种有‘红不软’‘沙红’‘秦皇’等品种,可以从农历五月一直卖到八月。县上通过产业扶贫资金及相关政策,支持农业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并补助有机肥,让果农增收致富。”驻村第一书记乔风银说。
  如今,马志明除种20亩桃园外,还种有7亩山地苹果树,今年他还准备买辆小轿车。夕阳西下,“桃王”马志明结束一天的劳作,他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种了20多年桃,习惯了一茬接一茬干活,现在党的政策这么好,趁着还能干动,想多挣点钱,把我家的光景过得红红火火。”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