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5版
两大产业撑起榆林三个“国字号”
陕西大地种业公司千亩苜蓿饲草基地。

    榆林马铃薯 。
    国家马铃薯工程技术中心专家在榆林研讨。
    榆林市农科院马铃薯研究所副所长汪奎介绍科研情况。
  鱼玉军 何艳艳 文/图
  从榆林城区出发,沿210国道榆林过境线向东北行驶10公里,便来到了榆林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目前,这里正在创建第三个“国字号”——榆阳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从2009年开始,榆林市及榆阳区两级政府共同启动建设榆林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2013年,该园区被科技部批准为第五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2019年2月,经国家发改委等7部门批准,该园区被认定为榆林市榆阳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2019年6月,该园区被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列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目前,榆林市榆阳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中。
  两大产业主导
  “马铃薯和白绒山羊是榆阳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的主导产业。在两年的创建期内,我们将重点围绕做优做强主导产业、集聚生产经营要素、推进适度规模经营、推动种植养殖业耦合循环、加快产业融合和乡村振兴、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六大任务,实施马铃薯提质增效、白绒山羊产业化发展等7大工程28个重点项目。”8月13日,榆林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管委会主任刘海江介绍了产业园创建情况。
  榆阳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范围是榆阳区北部草滩区的岔河则乡等6个乡镇及榆林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核心区,涉及72个行政村9.22万人,规划总面积356万亩,其中耕地面积51.93万亩。
  该产业园以马铃薯倒茬轮作为连接点,大力发展饲草饲料产业,全力建设马铃薯生产基地及标准化白绒山羊养殖基地,形成“马铃薯-饲草饲料-白绒山羊”为结构的种养模式。同时,产业园将着力发展精深加工,建设“大生产+大加工+大科技”的现代农业产业集群。
  根据计划,该产业园将经过两年创建,建设成产业特色鲜明、要素高度聚集、设施装备先进、生产方式绿色、一二三产融合、辐射带动有力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基本实现“一年有起色、两年见成效”的阶段性目标。
  马铃薯“三化”发展
  马铃薯是榆林的传统产业,榆林是马铃薯的优生区。2016年以来,在国家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马铃薯主食化战略的背景下,马铃薯产业规模日益壮大,效益日渐凸显。
  “近几年,榆林旱地马铃薯面积不断减少,水地马铃薯面积逐年增加。尤其是榆阳区的马铃薯产业快速走向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农场发展,种植水平位居全省前列。”陕西省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推广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榆林市农科院院长常勇说。
  榆林市马铃薯产业的发展有六大优势:土地资源充足、地理气候适宜、经济条件优越、技术力量雄厚、群众基础良好、政策支持得力。颇具代表性的榆阳区,马铃薯种植面积虽居榆林市第二,产量却居全市第一。
  多年来,榆林市农科院挑起了马铃薯播种技术研发推广重担,制定了《马铃薯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规范》《马铃薯双膜覆盖栽培技术规范》《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栽培技术规范》等标准,获批《茎尖剥离针》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项,申报《茎尖脱毒试管苗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国家发明专利1项。
  产业园核心区建设了榆林市农科院马铃薯组培中心、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榆林综合试验站等省级以上科研平台8个,开展各类马铃薯品种、技术试验示范74项(次),初步筛选出马铃薯新品种(系)6个,技术规程5项,申报国家发明专利1项。开展马铃薯杂交育种工作,筛选出优良品系5个参加国家、我省马铃薯品种区域试验,并进行DUS测试等品种登记前准备工作。
  在绿色发展方面,产业园围绕种养大循环发展思路,打造种养循环发展示范基地。产业园内优质马铃薯生产基地全部采用标准化大型喷灌圈和辅以边角的滴灌等节水灌溉系统,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7,化肥和农药利用率提高到40%。农业包装废弃物妥善处理,畜禽粪便、秸秆等综合利用率达到90%。产业园积极落实质量安全追溯激励挂钩政策,园内82%的生产经营主体及其产品纳入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系统。
  2019年,产业园投入2.6亿元,推动科技创新。科研经费投入同比增长5%以上,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8%。以榆林市明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和陕西大地种业有限公司为代表的经营主体,建设了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基地。
  目前,产业园马铃薯标准化种植基地达26万亩,集中连片标准化基地16万亩,平均亩产3800公斤,耕、种、收实现全程机械化,具备施肥、病虫害防治精准航化作业。
  产业园所在区域创新“三权分置”,实施“一户一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比例达到65%,马铃薯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8%,建成了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
  “龙头”引领养殖
  榆林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总农艺师刘王叶介绍,榆阳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羊子养殖产业计划总投资8.3亿元,其中中央奖补资金1850万元。产业园总体归为白绒山羊、湖羊良种繁育体系建设项目,白绒山羊、湖羊养殖规范标准化建设项目,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项目三大类。
  目前,产业园已建成年产10万吨草颗粒全混日粮生产线,建成年产有机肥1万吨的加工厂,可以处理秸秆、畜禽粪污3.5万吨。陕西中盛农投实业开发有限公司建成20万只湖羊养殖基地,榆林市三农养殖公司建成15万只湖羊养殖基地。
  在草田轮作方面,基地已种植优质饲草20万亩。2019年,产业园白绒山羊年饲养量达70.2万只,存栏43.5万只,出栏26.7万只,全面实现羊子产地检疫电子出证。
  产业园核心区建设有榆林学院白绒山羊研发中心和白绒山羊良种繁育基地,开展陕北白绒山羊主要疫病流行病学调查,研制可调节有免疫力的中药及其绿色添加剂。开展羊粪无害化处理技术及在马铃薯种植中的应用研究。产业园引进陕西中盛公司百万只肉羊屠宰加工项目,该项目将在今年9月底建成投产;培育出羊绒毛防寒服企业60余家,涌现出羊老大、七只羊等一批地方知名企业品牌。
  融合助农增收
  产业园在做强两大主导产业的工程中,积极创新联农带农机制,采取“企业+股份经济合作社+农户”的土地等资源入股模式、“产业联合体+农户”和“股份经济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和“乡镇合作总社+股份经济合作社+农户”的集体经营管理模式等9个模式,带动农民稳步增收。
  榆阳区现有农业产业化企业共有166家,其中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省级17家、市级51家,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9家、省市农业园区37家,市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55家、市级以上家庭农牧场76个,成立农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403个。榆阳区是全国创新创业示范区,通过园区专家工作站培育高素质农民500名,累计培训各类农村实用技术人员5000人次,吸纳返乡农民工就业1000余名。
  多年来,产业园以龙头企业为依托,打造了大漠马铃薯赏花节、中国农民丰收节和毛乌素沙漠南缘草滩风情游等系列乡村文旅活动和旅游线路。涌现出国家级美丽乡村1个、省级旅游乡村4个、市级休闲农业示范点30余个、农家乐乡村旅游点260余家。产业园正在构建起从良种繁育、外销到机械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从引进培育龙头企业到全面推进产学研结合,从建设仓储物流体系到打造公用品牌,再到集乡村旅游、农业休闲观光、特色餐饮体验于一体的产业融合模式,三产融合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2019年,产业园农业总产值33.06亿元,主导产业产值21.8亿元,主导产业占产业园总产值的65.9%,主导产业覆盖率达到60%以上。农产品初加工转化率达85%,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的比值3.1:1。
  “去年以来,产业园统筹中央财政专项、涉农项目和经营主体自筹等资金,计划总投资16.96亿元、2年内实施马铃薯提质增效、羊产业发展、品牌建设与市场开发、科技创新与产品开发、乡村产业融合、社会化服务与保障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等7大工程28个重点项目。目前,已完成投资11.23亿元,其中中央财政奖补资金3000万元已经兑付,其中的26个项目完成76%。”刘海江说。G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