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3版
一年种菇脱贫忙 两年种菇存银行 三年种菇盖新房
念好“生态经” 吃上“生态饭”
  本报记者 黄敏 胡小宁
  蓝天白云下,青山绿水间。7月8日,记者走进位于秦岭腹地商洛市商州区的食用菌种植基地——盛泽农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一排排遮阳网下的温室大棚格外引人注目,棚内一个个菌棒整齐排列,鲜嫩的菌菇破袋而出,长势喜人。
  “现在天气炎热,棚内温度不能太高,多盖一层遮阳网,菌菇就不会晒着。”现场,几名工作人员正忙着为大棚覆盖遮阳网,一派忙碌场景。
  食用菌种植基地位于商州区杨斜镇,占地面积120亩,主要培育和研发食用菌和菌种,共引进了香菇、木耳、灵芝、羊肚菌等11类30多个品种。采取生物技术的育种方法,已培育香菇优良品种5个。2018年至2019年,基地年生产香菇菌种100余万袋,木耳菌种100余万袋,实现产值1000余万元。
  商洛市地处秦岭腹地,林木资源和野生食用菌种资源丰富,食用菌生产历史悠久,被认定为全国食用菌七大优生区之一。“一年种菇脱贫忙,两年种菇存银行,三年种菇盖新房。”秦岭无闲草,处处都是宝,小香菇也孕育着大财富。
  “食用菌种植是一项周期短、见效快的特色产业,效益是大棚蔬菜的4倍、大田作物的30倍。尤其是秦岭地区,食用菌种植更具环境优势,有品质,有品牌,可以说是自带‘流量’。”公司负责人贾小卫说,秦岭山珍美味鲜嫩,有极高的营养价值,是典型的绿色农特产品,线上线下拥有很多“粉丝”。
  在贾小卫的发展理念中,普及、推广循环生产模式是他一直遵循并坚持的。多年以来,他们始终以关中苹果树木屑为主要原料发展食用菌,实现了食用菌生产由资源消耗型向农林废弃物再利用型转变,节省了成本,延伸了产业链,同时,致力培育秦岭原生态农特产品,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推动产业与生态环境深度融合。
  自己顺利走上了产业发展之路,如何才能带领乡党们一起吃上“生态饭”呢?贾小卫认为必须念好“生态经”。为此,他们在成立之初,就陆续创建科研平台,建立了食用菌研发博士工作站,成立了商洛市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秦岭特色产业资源技术研究院,并整合专家团队开展“食用菌优良品种选育”“废料生产有机肥技术研发”等重大项目的研发,以科技创新激活产业发展的源头活水,加快了农业经济与生态经济动能转换。
  “眼下,公司年产500万袋菌种,菌包生产线及食药用菌研发示范基地已经开始建设,更多的山珍美味将搭上电商顺风车,走出商洛,走出绵延的秦岭。”贾小卫说。 
  如今“商洛蓝”文化逐步深入人心,并从商洛向四面八方辐射、蔓延,一幅天蓝、地绿、水清的秦岭生态产业图徐徐铺开。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