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徐家湾唱响“荷”经济
本报记者 姚远
盛夏,亭亭玉立的荷花竞相开放,争奇斗艳。
在汉中市汉台区徐望镇徐家湾村,吴传军每天早上8时左右,都要把煮好的玉米棒、南瓜,以及新鲜的西红柿、莲菜等装上三轮摩托车,拉到村头的十字路口销售。
荷塘边,沟渠衬砌,产业步道纵横交错。一朵朵荷花,紧紧依偎着荷叶,就像碧绿的大圆盘,守护着花瓣儿。
一边悠哉闲逛,一边赏荷拍照,不知不觉间,几位客人围拢到吴传军的摩托车旁。
“玉米棒多少钱一个?”
“一块五。”
“来两个。”吴传军正准备装袋时,“不用装,不用装,我们现在就吃”说完,客人扫二维码付完钱,自己从盆里挑了两个,人手一个,随手撕开苞谷叶子,站在荷塘边吃了起来。
“南瓜咋卖的?”“你看这莲菜,水嫩水嫩的,多新鲜,买上几斤?”客人边说边挑选起喜欢的蔬菜。
“今天卖了多少?”吴传军刚忙完,徐家湾村党支部书记朱新成刚好路过便问道。“卖了四五十个棒子,还卖了些莲藕……”“那还可以嘛,百十元又装进兜里了。”
11时,天气骄阳似火。蜻蜓落在荷叶伞下,躲起了荫凉。吴传军整理好剩下的蔬菜,也准备回家。“我每天8点钟来,11点多收摊。回家吃饭休息,等到下午再出来卖,每天能挣200多元。”
徐家湾村属于浅丘陵区域,有601户208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09户767人,耕地3665亩,人均耕地1.76亩。耕地少,如何让群众增收致富,是摆在村两委面前的难题。
自2016年以来,徐家湾村陆续流转土地1200亩,发展16个荷花品种,其中有15个观赏莲,打造连片荷塘,发展乡村旅游。
赏荷花,游荷园,唱响“荷”经济。徐望镇每年举办荷花节,今年已经是第6年了。时间从7月初持续到9月中旬。
这个季节,正是徐望镇桃、李、美蛙、小龙虾、莲藕上市的季节。游客可进园采摘新鲜果蔬,享受田园采摘乐趣。
记者来到吴传军家里,宽敞的院落,建起了三间两层楼房,他正从三轮车上往家里抱蔬菜,“我再煮点甜苞谷,下午还要去卖。”利用荷园优势,吴传军成了“上班族”。
而在此之前,吴传军还是一位打工仔,他曾经和爱人在新疆种过棉花,到北京和渭南打工。在外面闯荡了多年,也没挣下几个钱。
凭借“荷”经济,吴传军把4亩多水田,3亩多流转给了村上,每年挣流转费2200元,留下1亩多地自己种水稻。他自己又低价流转了别人家26亩水田种莲藕,每年稳定收入10万元以上。
在村委会旁边,由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牵头,精心打造的消费扶贫专区,收购周边群众农副产品。客人游完荷塘,便在展区就能买到放心的农产品。
随着“荷”经济知名度不断提高,徐家湾、余桥、丰河村的鲜桃,被西安、宝鸡等地客商订购,至今已经销售了10多万元。
徐家湾村依托汉台区恒运家庭农场新型经营主体,带来60多万元土地流转收入,贫困户务工收入50多万元,带动周边农户189户(其中贫困户43户),户均增收3000多元。
脱困户徐汉平之子徐光创办的家庭农场,养美蛙100余万尾,草鱼、鲤鱼等5万余尾,鲈鱼2万尾,莲藕16亩,养鹅1500只,今年预计收入60万元。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又大又圆的荷叶,就像插在水中的大伞,撑起徐家湾村扶贫之路,越走越宽。
盛夏,亭亭玉立的荷花竞相开放,争奇斗艳。
在汉中市汉台区徐望镇徐家湾村,吴传军每天早上8时左右,都要把煮好的玉米棒、南瓜,以及新鲜的西红柿、莲菜等装上三轮摩托车,拉到村头的十字路口销售。
荷塘边,沟渠衬砌,产业步道纵横交错。一朵朵荷花,紧紧依偎着荷叶,就像碧绿的大圆盘,守护着花瓣儿。
一边悠哉闲逛,一边赏荷拍照,不知不觉间,几位客人围拢到吴传军的摩托车旁。
“玉米棒多少钱一个?”
“一块五。”
“来两个。”吴传军正准备装袋时,“不用装,不用装,我们现在就吃”说完,客人扫二维码付完钱,自己从盆里挑了两个,人手一个,随手撕开苞谷叶子,站在荷塘边吃了起来。
“南瓜咋卖的?”“你看这莲菜,水嫩水嫩的,多新鲜,买上几斤?”客人边说边挑选起喜欢的蔬菜。
“今天卖了多少?”吴传军刚忙完,徐家湾村党支部书记朱新成刚好路过便问道。“卖了四五十个棒子,还卖了些莲藕……”“那还可以嘛,百十元又装进兜里了。”
11时,天气骄阳似火。蜻蜓落在荷叶伞下,躲起了荫凉。吴传军整理好剩下的蔬菜,也准备回家。“我每天8点钟来,11点多收摊。回家吃饭休息,等到下午再出来卖,每天能挣200多元。”
徐家湾村属于浅丘陵区域,有601户208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09户767人,耕地3665亩,人均耕地1.76亩。耕地少,如何让群众增收致富,是摆在村两委面前的难题。
自2016年以来,徐家湾村陆续流转土地1200亩,发展16个荷花品种,其中有15个观赏莲,打造连片荷塘,发展乡村旅游。
赏荷花,游荷园,唱响“荷”经济。徐望镇每年举办荷花节,今年已经是第6年了。时间从7月初持续到9月中旬。
这个季节,正是徐望镇桃、李、美蛙、小龙虾、莲藕上市的季节。游客可进园采摘新鲜果蔬,享受田园采摘乐趣。
记者来到吴传军家里,宽敞的院落,建起了三间两层楼房,他正从三轮车上往家里抱蔬菜,“我再煮点甜苞谷,下午还要去卖。”利用荷园优势,吴传军成了“上班族”。
而在此之前,吴传军还是一位打工仔,他曾经和爱人在新疆种过棉花,到北京和渭南打工。在外面闯荡了多年,也没挣下几个钱。
凭借“荷”经济,吴传军把4亩多水田,3亩多流转给了村上,每年挣流转费2200元,留下1亩多地自己种水稻。他自己又低价流转了别人家26亩水田种莲藕,每年稳定收入10万元以上。
在村委会旁边,由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牵头,精心打造的消费扶贫专区,收购周边群众农副产品。客人游完荷塘,便在展区就能买到放心的农产品。
随着“荷”经济知名度不断提高,徐家湾、余桥、丰河村的鲜桃,被西安、宝鸡等地客商订购,至今已经销售了10多万元。
徐家湾村依托汉台区恒运家庭农场新型经营主体,带来60多万元土地流转收入,贫困户务工收入50多万元,带动周边农户189户(其中贫困户43户),户均增收3000多元。
脱困户徐汉平之子徐光创办的家庭农场,养美蛙100余万尾,草鱼、鲤鱼等5万余尾,鲈鱼2万尾,莲藕16亩,养鹅1500只,今年预计收入60万元。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又大又圆的荷叶,就像插在水中的大伞,撑起徐家湾村扶贫之路,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