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甜蜜的烦恼”如何破除
纯正的蜂蜜晶莹透亮、清甜可口。
本报记者 黄敏
近日,记者走访发现,面对今年蜂蜜丰产,很多蜂农却高兴不起来。究其原因,问题出在销路上——销售难,蜂蜜虽丰产,蜂农却不增收。
“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蜂产业整体呈现下滑趋势,蜂产品销量下降明显,市场低迷。虽然中蜂产量较往年有所提高,但意蜂产量与往年相比下降了60%。蜂产量的下降,对蜂产品的市场价格、销售都会造成影响。”省蜂业协会秘书长吕焕明表示,要缓解蜂蜜滞销问题,除了要拓展销售渠道,还要用高标准、高质量的产品推进蜂产业发展。
需求不旺,市场销量低
作为一种营养价值颇高的食品,蜂蜜一直为人们所喜爱,市场销售形势良好。但在今年的市场上,蜂蜜却一再遇冷,不仅线上线下销量平平,且呈现持续走低的态势。
6月15日,记者走访了西安华润万家、人人乐、永辉等几大超市,发现蜂蜜货量充足,品种丰富,价格与往年持平,但货架前却冷冷清清,鲜有人光顾。
在西安市西影路华润万家超市食品区,槐花蜜、百花蜜摆放整齐,但一个上午,前来购买的顾客却寥寥无几。“目前同等品质的蜂蜜供货量充足,价格也没有上涨,但与往年同期相比销量直线下降,有时一天也卖不出几瓶。”华润万家食品区负责人说。
“蜂蜜不像蔬菜或米面油,一天不吃就不行。而且市场上的产品真假难辨。不小心买来假蜂蜜,还容易吃出高血糖。”在西安市明光路人人乐超市里,市民杨女士看着货架上的蜂蜜说。
面对实体店销量下降,网上销售也不景气的局面,吕焕明分析:“今年蜂蜜整体产量有所提高,形成供大于求的趋势,这是造成蜂蜜滞销的直接原因。同时,蜂蜜不是生活必需品,而且入市门槛低,消费者难辨真假,尤其是线上销售更难分辨,所以销量一再降低,滞销在所难免。”
丰产不增收,分散养殖路子窄
6月17日,在蓝田县灞源镇张家斜村的山坡上,一个个的蜂箱摆放有序,成群的蜜蜂围着蜂箱来回飞舞,远远便可闻到蜂蜜的清甜。
“今年采集的蜂蜜晶莹透亮,特别浓稠,产量也比去年高,但就是卖不出去。”一说起最近蜂蜜的销售情况,张家斜村“养蜂达人”李小玲担忧起来。
李小玲是张家斜村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养殖中蜂脱贫致富以后,这两年还托管了村里其他6户贫困户的120箱中蜂。今年开春以来,她先后取了两次蜜400公斤,产量喜人。如今,这400公斤蜂蜜大部分滞销在家,李小玲为此忧心不已,直言自己遭遇了“甜蜜的烦恼”。
“去年产出的蜜基本销售一空,今年却卖不出去,真叫人发愁。”蜂蜜高产滞销,李小玲尽管苦恼,却也不灰心,“按照以往经验,下半年才是蜂蜜销售旺季,即使现在销售状况不好,但我们背后还有扶贫单位和挂靠的蜂业公司。公司最后会保底收购,保障蜂农收益。”
李小玲告诉记者,她的养蜂技术和日常管理不存在问题,最大的困扰是销售环节。最近她在思考一个问题:如果蜂业公司不再保底收购,蜂蜜的销路在哪里?“我们不能总是依靠政府和公司来销售,而是要走出自己的路子,才能解决销售难题。”李小玲坦言,激发自身内生动力才是解决蜂蜜滞销的根本途径。
对此,吕焕明认为,尽管目前蜂蜜滞销对整个蜂产业的影响还没有突显出来,但市场回暖需要过程,销量走低现象可能还将持续一段时间。他建议,蜂农不要盲目扩大养殖规模,尽量不要分散养殖。蜂农应联合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组织,不断提高养殖技术和管理水平,走市场化、品牌化的发展之路。
拓宽产业链,规范市场标准
近年来,蜂产业助力蜂农增收效果明显,扶贫优势突出。随着脱贫攻坚的深入推进,我省大力发展蜂产业,形成了以中蜂养殖和意蜂养殖为主导的产业体系。
据了解,目前,我省蜂群数量125万箱,其中中蜂85万箱,意蜂40万箱,年产蜂蜜2万吨,产值15亿元;发展蜂业企业80余家,蜂业农业合作社280家,全省共计3万余人从事蜂产业,带动5万户贫困户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陕西众天食品有限公司是我省蜂业省级龙头企业,主要从事中蜂养殖和蜂蜜出口业务,拥有17家中蜂养殖专业合作社,蜂蜜年产量5000吨。“今年以来,受疫情影响,蜂蜜出口业务几乎停滞。以往我们每年上半年蜂蜜出口量就有五六百吨,今年到目前为止出口量是零。”公司副总经理王东告诉记者,由于市场需求量小,老百姓捂紧了钱袋子,导致蜂蜜滞销。而出口渠道不畅通,更是让蜂蜜销售“雪上加霜”。
“目前,蜂蜜市场低迷。但随着复工复产,8月以后蜂蜜市场有望回暖。”吕焕明说,市场上蜂蜜品种繁多,以假充真等问题层出不穷,规范产品标准、加强市场管理只是第一步,加快蜂产品深加工、拓宽产业链、打通线上线下营销渠道才是解决蜂蜜滞销的长远之道。
手记
推动蜂产业高质量发展
■黄敏
蜂产业被称为“空中农业”,既不与种植业争地、争水、争肥,也不与其他养殖业争饲料,且投资小、见效快、回报率高,具有很大的优势。
秦岭地区生态资源丰富,为我省蜂产业特别是中蜂发展提供了更多的蜜源。目前,我省中蜂产业已经具有一定规模,不仅助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对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说,“小蜜蜂”不仅关系着脱贫致富的大事业,还关系着我省蜂农和蜂企业的“小饭碗”。
蜂蜜高产滞销牵动着众多人的心。要解决蜂蜜销售难的问题,就必须聚焦产业重点环节,做大做强产业链。
为提高蜂蜜销量,我省各蜂蜜产区纷纷立足资源优势,探索寻找新的销售路径,借助“互联网+消费扶贫”开启“直播带货”促销模式,打通蜂蜜线上线下的销售渠道,从根源上破解蜂蜜销售难的困局,帮助蜂农稳定增收,带动蜂产业提质增效。
从长远来看,解决蜂蜜滞销难题,不能仅仅依靠扶贫或“直播带货”,而是必须下大力气提升品牌影响力,加快蜂业副产品研发。同时,加大科普宣传,让消费者更容易辨识真假蜂蜜,做大做强蜂业全产业链,推动蜂产业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黄敏
近日,记者走访发现,面对今年蜂蜜丰产,很多蜂农却高兴不起来。究其原因,问题出在销路上——销售难,蜂蜜虽丰产,蜂农却不增收。
“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蜂产业整体呈现下滑趋势,蜂产品销量下降明显,市场低迷。虽然中蜂产量较往年有所提高,但意蜂产量与往年相比下降了60%。蜂产量的下降,对蜂产品的市场价格、销售都会造成影响。”省蜂业协会秘书长吕焕明表示,要缓解蜂蜜滞销问题,除了要拓展销售渠道,还要用高标准、高质量的产品推进蜂产业发展。
需求不旺,市场销量低
作为一种营养价值颇高的食品,蜂蜜一直为人们所喜爱,市场销售形势良好。但在今年的市场上,蜂蜜却一再遇冷,不仅线上线下销量平平,且呈现持续走低的态势。
6月15日,记者走访了西安华润万家、人人乐、永辉等几大超市,发现蜂蜜货量充足,品种丰富,价格与往年持平,但货架前却冷冷清清,鲜有人光顾。
在西安市西影路华润万家超市食品区,槐花蜜、百花蜜摆放整齐,但一个上午,前来购买的顾客却寥寥无几。“目前同等品质的蜂蜜供货量充足,价格也没有上涨,但与往年同期相比销量直线下降,有时一天也卖不出几瓶。”华润万家食品区负责人说。
“蜂蜜不像蔬菜或米面油,一天不吃就不行。而且市场上的产品真假难辨。不小心买来假蜂蜜,还容易吃出高血糖。”在西安市明光路人人乐超市里,市民杨女士看着货架上的蜂蜜说。
面对实体店销量下降,网上销售也不景气的局面,吕焕明分析:“今年蜂蜜整体产量有所提高,形成供大于求的趋势,这是造成蜂蜜滞销的直接原因。同时,蜂蜜不是生活必需品,而且入市门槛低,消费者难辨真假,尤其是线上销售更难分辨,所以销量一再降低,滞销在所难免。”
丰产不增收,分散养殖路子窄
6月17日,在蓝田县灞源镇张家斜村的山坡上,一个个的蜂箱摆放有序,成群的蜜蜂围着蜂箱来回飞舞,远远便可闻到蜂蜜的清甜。
“今年采集的蜂蜜晶莹透亮,特别浓稠,产量也比去年高,但就是卖不出去。”一说起最近蜂蜜的销售情况,张家斜村“养蜂达人”李小玲担忧起来。
李小玲是张家斜村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养殖中蜂脱贫致富以后,这两年还托管了村里其他6户贫困户的120箱中蜂。今年开春以来,她先后取了两次蜜400公斤,产量喜人。如今,这400公斤蜂蜜大部分滞销在家,李小玲为此忧心不已,直言自己遭遇了“甜蜜的烦恼”。
“去年产出的蜜基本销售一空,今年却卖不出去,真叫人发愁。”蜂蜜高产滞销,李小玲尽管苦恼,却也不灰心,“按照以往经验,下半年才是蜂蜜销售旺季,即使现在销售状况不好,但我们背后还有扶贫单位和挂靠的蜂业公司。公司最后会保底收购,保障蜂农收益。”
李小玲告诉记者,她的养蜂技术和日常管理不存在问题,最大的困扰是销售环节。最近她在思考一个问题:如果蜂业公司不再保底收购,蜂蜜的销路在哪里?“我们不能总是依靠政府和公司来销售,而是要走出自己的路子,才能解决销售难题。”李小玲坦言,激发自身内生动力才是解决蜂蜜滞销的根本途径。
对此,吕焕明认为,尽管目前蜂蜜滞销对整个蜂产业的影响还没有突显出来,但市场回暖需要过程,销量走低现象可能还将持续一段时间。他建议,蜂农不要盲目扩大养殖规模,尽量不要分散养殖。蜂农应联合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组织,不断提高养殖技术和管理水平,走市场化、品牌化的发展之路。
拓宽产业链,规范市场标准
近年来,蜂产业助力蜂农增收效果明显,扶贫优势突出。随着脱贫攻坚的深入推进,我省大力发展蜂产业,形成了以中蜂养殖和意蜂养殖为主导的产业体系。
据了解,目前,我省蜂群数量125万箱,其中中蜂85万箱,意蜂40万箱,年产蜂蜜2万吨,产值15亿元;发展蜂业企业80余家,蜂业农业合作社280家,全省共计3万余人从事蜂产业,带动5万户贫困户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陕西众天食品有限公司是我省蜂业省级龙头企业,主要从事中蜂养殖和蜂蜜出口业务,拥有17家中蜂养殖专业合作社,蜂蜜年产量5000吨。“今年以来,受疫情影响,蜂蜜出口业务几乎停滞。以往我们每年上半年蜂蜜出口量就有五六百吨,今年到目前为止出口量是零。”公司副总经理王东告诉记者,由于市场需求量小,老百姓捂紧了钱袋子,导致蜂蜜滞销。而出口渠道不畅通,更是让蜂蜜销售“雪上加霜”。
“目前,蜂蜜市场低迷。但随着复工复产,8月以后蜂蜜市场有望回暖。”吕焕明说,市场上蜂蜜品种繁多,以假充真等问题层出不穷,规范产品标准、加强市场管理只是第一步,加快蜂产品深加工、拓宽产业链、打通线上线下营销渠道才是解决蜂蜜滞销的长远之道。
手记
推动蜂产业高质量发展
■黄敏
蜂产业被称为“空中农业”,既不与种植业争地、争水、争肥,也不与其他养殖业争饲料,且投资小、见效快、回报率高,具有很大的优势。
秦岭地区生态资源丰富,为我省蜂产业特别是中蜂发展提供了更多的蜜源。目前,我省中蜂产业已经具有一定规模,不仅助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对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说,“小蜜蜂”不仅关系着脱贫致富的大事业,还关系着我省蜂农和蜂企业的“小饭碗”。
蜂蜜高产滞销牵动着众多人的心。要解决蜂蜜销售难的问题,就必须聚焦产业重点环节,做大做强产业链。
为提高蜂蜜销量,我省各蜂蜜产区纷纷立足资源优势,探索寻找新的销售路径,借助“互联网+消费扶贫”开启“直播带货”促销模式,打通蜂蜜线上线下的销售渠道,从根源上破解蜂蜜销售难的困局,帮助蜂农稳定增收,带动蜂产业提质增效。
从长远来看,解决蜂蜜滞销难题,不能仅仅依靠扶贫或“直播带货”,而是必须下大力气提升品牌影响力,加快蜂业副产品研发。同时,加大科普宣传,让消费者更容易辨识真假蜂蜜,做大做强蜂业全产业链,推动蜂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