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农业园区特色显 人地相宜产业兴
甜瓜种植大户张行。
园区工作人员将采摘好的食用菌称重、打包。
航拍蓝田县灞源食用菌产业园。
本报记者 胡小宁 文/图
近年来,我省在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培育高效农业、智慧农业、生态旅游农业等特色产业,有效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种植大户打造现代“特色园”
6月16日下午,久旱的西安阎良区迎来了一场酣畅淋漓的中雨。
位于该区关山街道北冯村的甜瓜产业科技示范基地甜瓜大棚里,一位年轻人手上拿着雨伞,走走停停,一边仔细查看甜瓜的生长情况,一边耐心地为几位瓜农讲解种瓜技巧。
这位年轻人叫张行,是阎良科农合作社理事长。他和他的父亲,正是当地甜瓜高科技“双根种植”模式的引进者、研发者和推行者。
20世纪90年代初,父亲张小平率先从杨凌引进了甜瓜新品种。父亲去世之后,张行辞掉工作回村继续父亲未完成的事业,致力于探索创新甜瓜种植技术,继续潜心钻研甜瓜种植新模式。“双根种植”模式就是在他的努力下收获的成果。
所谓“双根种植”,就是把甜瓜嫁接在南瓜根上,使甜瓜形成两条根系,同时帮助甜瓜吸收养分,使甜瓜在双份营养的作用下,不但不失原有的风味,而且更香甜可口,产量也成倍增长。目前该技术已在全区推广。
在阎良,还有一位自制有机肥破解甜瓜种植重茬问题的“土专家”——阎良区英武甜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郭英武。
郭英武从2014年开始研究有机肥种植。他尝试着把牛粪、油渣、废弃的菌棒、玉米渣等制作成有机肥,进行甜瓜有机栽培。这样既不影响土地休整,又能连续种植,而且甜瓜的产量和品质都有保障。
“我们这儿的甜瓜已达到绿色认证,从种植到采摘全程都不需要打农药,也不需要使用化肥,因为甜瓜在生长过程中使用的是物理方法生产出的高效有机肥。”郭英武告诉记者,他一直想用现代化技术种出小时候吃的甜瓜的味道,如今这一想法已经实现。
目前,郭英武自制的有机肥已经标准化、大批量生产,研究培育的可带皮食用的新品种甜瓜即将种植,初步估计可带动合作社瓜农每亩收入1.3万元以上。
在阎良,还出现了“土专家”研发“一瓜一码”打造甜瓜品牌。这是阎良区国强瓜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邢国强率先提出的。
早在2007年,邢国强便多次建议发展甜瓜产业时应建立一个追溯体系,以便确认产地等信息。
2014年,邢国强开始使用二维码功能追溯甜瓜的育苗、栽植、施肥、浇水等环节;2016年,他实现了将“一箱一码”变为“一瓜一码”。只要用手机扫描甜瓜上的二维码,就可以从手机上查看到甜瓜的整个生长过程。
现在,国强瓜菜产业园区与阿里合作,启用阿里的平台管理系统,使种植品种、大棚GPS定位和果农操作等程序都有迹可循。合作社还涉及花卉和养殖等产业,多产业相互结合,形成循环产业链,对甜瓜品牌和农民增收起到了促进作用作用。
阎良的务园“土专家”还有很多。近年来,阎良区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共建甜瓜试验示范站,推广新技术50余项,实施温室大棚种植,创新推广双根嫁接、五膜覆盖、吊蔓生长等先进技术,使阎良甜瓜具有不可复制的技术优势,形成了以阎良为核心、全国最大的早春甜瓜种植基地。2010年,阎良甜瓜被认定为地理标志性产品,中国果业流通协会授予阎良区“中国甜瓜之乡”的称号。
共享园区引领群众创收
在蓝田县灞源镇,听闻一家规模较大的现代农业园区推出了新颖别致的“共享农场”先进模式,种出的各种有机蔬菜不仅可以满足当地群众所需、还可以让外地游客按需采摘,称重付款,且这种模式已引发了当地很多镇村农户效仿,为农民增收及当地旅游业发展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几经辗转,记者一行在灞源镇张家斜村找到了这家由蓝田县农业农村局牵头建起的“蓝田县丰太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说起“共享农场”,该园区负责人孟平刚笑着说:“我们这里主要生产的是食用菌,共享农场是其中的一个项目,占地200多亩,这种模式主要是想要带动当地村民共同发展现代农业园区,为村民们增加创收机会,同时也是想带动当地旅游、餐饮业发展。”
在该园区的共享农场里,采用无公害技术种植的贝贝南瓜、土豆、西红柿、辣椒、茄子等各种时令蔬菜全是无公害农产品,壮大了村集体经济的同时,还有效激发了全村乃至全镇村民的种植兴趣。另外,该园区还驻有一支由6位专家组成的农业专家团队,各村也都选派了种植户前来参加培训,种植户们积极参与、掌握生产流程的每个环节。
如今,这样新颖的生产、销售共享农业新模式已经覆盖、带动了该镇11个村庄,村民们相继效仿,发展起了小规模“家庭农场”,在当地掀起了一股有机蔬菜种植热潮,甚至吸引了很多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回到村里创业。
国家级农业园区彰显陕西特色
今年,对于陕西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来说,可谓是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4月,农业农村部、财政部批准创建2020年31家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陕西陇县成功入选,成为我省在洛川、杨凌、眉县、榆阳区之后第五个获批创建的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省农业农村厅园区中心副主任郑志刚告诉记者,到2016年,共建成省级现代农业园区362个,带动建设各级各类园区2975个,实现了省级园区涉农县(区)主导产业、一二三产、市场主体的全覆盖。2017年至今,我省已创建洛川县(苹果)、杨凌示范区(设施果蔬)、眉县(猕猴桃)、榆林市榆阳区(马铃薯和白绒山羊)及陇县(奶山羊)5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和21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实现“一年有起色、两年见成效、五年成体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采访手记
走进希望的田园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实地走访了几家代表性的现代产业园区,深切感受到我省现代农业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园区特色十分鲜明。像西安重点发展以“都市休闲观光农业示范”为定位的现代农业园区、铜川统筹打造以生态、红色、观光农业设施为主的照金(小丘)农业园区、延安提升以“农果牧菜生态循环”为定位的菩提现代农业园区、汉中突出生猪、魔芋、茶叶、核桃、渔业等优势产业都很有区域特色。
不难看出,我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特色鲜明:主导产业扩量提质明显,技术装备要素集成区水平领先,绿色发展成效突出,三产融合发展不断优化,利益联结机制不断创新。现代园区定位准了,特色鲜明了,也就有效避免了同质竞争,相关扶持政策、配套设施也容易跟进,园区的承载力和竞争力才能不断加强。
如今,陕西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品牌影响力已十分深远,产业发展日渐规模化、标准化。这些成绩,正是依靠科技不断创新探索的结果。在新时代创新改革的大潮中,也只有运用新思维、新技术来做大、做强现代农业,才能彰显新时代农民的精神风貌,描绘好农业农村的美好未来。
园区工作人员将采摘好的食用菌称重、打包。
航拍蓝田县灞源食用菌产业园。
本报记者 胡小宁 文/图
近年来,我省在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培育高效农业、智慧农业、生态旅游农业等特色产业,有效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种植大户打造现代“特色园”
6月16日下午,久旱的西安阎良区迎来了一场酣畅淋漓的中雨。
位于该区关山街道北冯村的甜瓜产业科技示范基地甜瓜大棚里,一位年轻人手上拿着雨伞,走走停停,一边仔细查看甜瓜的生长情况,一边耐心地为几位瓜农讲解种瓜技巧。
这位年轻人叫张行,是阎良科农合作社理事长。他和他的父亲,正是当地甜瓜高科技“双根种植”模式的引进者、研发者和推行者。
20世纪90年代初,父亲张小平率先从杨凌引进了甜瓜新品种。父亲去世之后,张行辞掉工作回村继续父亲未完成的事业,致力于探索创新甜瓜种植技术,继续潜心钻研甜瓜种植新模式。“双根种植”模式就是在他的努力下收获的成果。
所谓“双根种植”,就是把甜瓜嫁接在南瓜根上,使甜瓜形成两条根系,同时帮助甜瓜吸收养分,使甜瓜在双份营养的作用下,不但不失原有的风味,而且更香甜可口,产量也成倍增长。目前该技术已在全区推广。
在阎良,还有一位自制有机肥破解甜瓜种植重茬问题的“土专家”——阎良区英武甜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郭英武。
郭英武从2014年开始研究有机肥种植。他尝试着把牛粪、油渣、废弃的菌棒、玉米渣等制作成有机肥,进行甜瓜有机栽培。这样既不影响土地休整,又能连续种植,而且甜瓜的产量和品质都有保障。
“我们这儿的甜瓜已达到绿色认证,从种植到采摘全程都不需要打农药,也不需要使用化肥,因为甜瓜在生长过程中使用的是物理方法生产出的高效有机肥。”郭英武告诉记者,他一直想用现代化技术种出小时候吃的甜瓜的味道,如今这一想法已经实现。
目前,郭英武自制的有机肥已经标准化、大批量生产,研究培育的可带皮食用的新品种甜瓜即将种植,初步估计可带动合作社瓜农每亩收入1.3万元以上。
在阎良,还出现了“土专家”研发“一瓜一码”打造甜瓜品牌。这是阎良区国强瓜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邢国强率先提出的。
早在2007年,邢国强便多次建议发展甜瓜产业时应建立一个追溯体系,以便确认产地等信息。
2014年,邢国强开始使用二维码功能追溯甜瓜的育苗、栽植、施肥、浇水等环节;2016年,他实现了将“一箱一码”变为“一瓜一码”。只要用手机扫描甜瓜上的二维码,就可以从手机上查看到甜瓜的整个生长过程。
现在,国强瓜菜产业园区与阿里合作,启用阿里的平台管理系统,使种植品种、大棚GPS定位和果农操作等程序都有迹可循。合作社还涉及花卉和养殖等产业,多产业相互结合,形成循环产业链,对甜瓜品牌和农民增收起到了促进作用作用。
阎良的务园“土专家”还有很多。近年来,阎良区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共建甜瓜试验示范站,推广新技术50余项,实施温室大棚种植,创新推广双根嫁接、五膜覆盖、吊蔓生长等先进技术,使阎良甜瓜具有不可复制的技术优势,形成了以阎良为核心、全国最大的早春甜瓜种植基地。2010年,阎良甜瓜被认定为地理标志性产品,中国果业流通协会授予阎良区“中国甜瓜之乡”的称号。
共享园区引领群众创收
在蓝田县灞源镇,听闻一家规模较大的现代农业园区推出了新颖别致的“共享农场”先进模式,种出的各种有机蔬菜不仅可以满足当地群众所需、还可以让外地游客按需采摘,称重付款,且这种模式已引发了当地很多镇村农户效仿,为农民增收及当地旅游业发展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几经辗转,记者一行在灞源镇张家斜村找到了这家由蓝田县农业农村局牵头建起的“蓝田县丰太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说起“共享农场”,该园区负责人孟平刚笑着说:“我们这里主要生产的是食用菌,共享农场是其中的一个项目,占地200多亩,这种模式主要是想要带动当地村民共同发展现代农业园区,为村民们增加创收机会,同时也是想带动当地旅游、餐饮业发展。”
在该园区的共享农场里,采用无公害技术种植的贝贝南瓜、土豆、西红柿、辣椒、茄子等各种时令蔬菜全是无公害农产品,壮大了村集体经济的同时,还有效激发了全村乃至全镇村民的种植兴趣。另外,该园区还驻有一支由6位专家组成的农业专家团队,各村也都选派了种植户前来参加培训,种植户们积极参与、掌握生产流程的每个环节。
如今,这样新颖的生产、销售共享农业新模式已经覆盖、带动了该镇11个村庄,村民们相继效仿,发展起了小规模“家庭农场”,在当地掀起了一股有机蔬菜种植热潮,甚至吸引了很多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回到村里创业。
国家级农业园区彰显陕西特色
今年,对于陕西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来说,可谓是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4月,农业农村部、财政部批准创建2020年31家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陕西陇县成功入选,成为我省在洛川、杨凌、眉县、榆阳区之后第五个获批创建的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省农业农村厅园区中心副主任郑志刚告诉记者,到2016年,共建成省级现代农业园区362个,带动建设各级各类园区2975个,实现了省级园区涉农县(区)主导产业、一二三产、市场主体的全覆盖。2017年至今,我省已创建洛川县(苹果)、杨凌示范区(设施果蔬)、眉县(猕猴桃)、榆林市榆阳区(马铃薯和白绒山羊)及陇县(奶山羊)5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和21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实现“一年有起色、两年见成效、五年成体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采访手记
走进希望的田园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实地走访了几家代表性的现代产业园区,深切感受到我省现代农业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园区特色十分鲜明。像西安重点发展以“都市休闲观光农业示范”为定位的现代农业园区、铜川统筹打造以生态、红色、观光农业设施为主的照金(小丘)农业园区、延安提升以“农果牧菜生态循环”为定位的菩提现代农业园区、汉中突出生猪、魔芋、茶叶、核桃、渔业等优势产业都很有区域特色。
不难看出,我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特色鲜明:主导产业扩量提质明显,技术装备要素集成区水平领先,绿色发展成效突出,三产融合发展不断优化,利益联结机制不断创新。现代园区定位准了,特色鲜明了,也就有效避免了同质竞争,相关扶持政策、配套设施也容易跟进,园区的承载力和竞争力才能不断加强。
如今,陕西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品牌影响力已十分深远,产业发展日渐规模化、标准化。这些成绩,正是依靠科技不断创新探索的结果。在新时代创新改革的大潮中,也只有运用新思维、新技术来做大、做强现代农业,才能彰显新时代农民的精神风貌,描绘好农业农村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