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7版
解读父亲
  􀳀秦延安

  三十多年前,我读朱自清的《背影》,只是一个感动;三十年后,当父亲的身影化作脑海中的一个画面时,再读《背影》,眼泪便哗哗而下。
  父亲是什么?《说文解字》中称:“父,家长举教者。”《礼记·曲礼》上说:“生曰父,死曰考。”由此可见,父亲不仅是给予生命的那个人,还是男人的分水岭。《仪礼·丧服传》中说:“父至尊也。”所以,“父亲”一词不仅是一个称谓,还体现了担当和责任。
  “没事不要寻事,有了事就不要怕事。你还年轻,要吸取经验教训,路长着哩!”这是著名作家贾平凹在《祭父》中回忆一九八二年父亲进城来看望他时说的话。作为贾家第一个有文化的人,父亲经历了家贫、绑架、屈辱、黑发人送白发人,可谓“一生中没有舒心的日月”。坎坷的经历,让“父亲忠厚而严厉,胆小却嫉恶如仇,他以此建立了他的人品和德行”,在村里赢得“权威”。虽然父亲“也以此使他吃了许多苦头,受了许多难处”,但他“在悲苦和疼痛中的挣扎”,让儿子参透了“人要努力地活着”的意义。
  “我们家的台阶低!父亲又像是对我,又像是自言自语地感叹。这句话他不知说了多少遍。在我们家乡,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但他日夜盼着,准备着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这是著名编剧李森祥在《台阶》中写不甘人后不怕吃苦的父亲形象。父亲是老实厚道的农民,他用诚实的劳动兴家立业,用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践行着自己的人生目标。
  “父亲送我离开家乡去投考学校以及上学,总是要借用姑爹这只小渔船。他同姑爹一同摇船送我……读初小的时候,遇上大雨大雪天,路滑难走,父亲便背着我上学,我背着书包伏在他背上。”这是现代著名画家吴冠中在《父爱之舟》里写到的经历。为了让儿子念好书,有个好奔头,父亲不管是背,还是摇船相送,拼尽家底,都是为了不让儿子落魄潦倒。那伟大的父爱和浓浓的舐犊之情,让人“醒来,枕边一片湿”。
  “我爸用热烈的眼光盯着我笑。这种笑让人惊心动魄。他苍白的脸上胡子拉碴,眼里蒙一层泪光,像被水淹了,分明笑着,而喉头和胸膛都在起伏。”忙于捧起碗喝粥的作家鲍尔吉·原野斜瞟父亲时,看到的是被关了两年监狱的父亲回到家的激动。那一种谦恭,甚至可以说是客气的行为,让他明白“在艰难离乱中可以给人带来慰藉的,惟有家”。而父亲,便是这个家的掌舵者,是人生的港湾和依靠。
  父亲是什么?每一个人的解读都不一样,每一个人的讲述都很丰富。纵使我们神来之笔、辞藻华丽,也难以画尽写完父亲的形象。父亲信奉爱而不求回报,顽强拼搏,忍辱负重。父亲架起了一座桥,撑起了一片天,让儿女走向阳光灿烂的未来。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