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秦岭保护迈入新阶段
赵侠 杜扶阳 记者 黄敏
4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期间,首站来到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考察秦岭生态保护情况。牢记总书记“当好秦岭生态卫士”的嘱托,陕西林业系统将开展生态卫士专题教育活动、开展人人争做生态卫士的创建活动。
当好生态卫士,提升资源管护能力。陕西省天然林保护工程管理中心主任李哲说:“将在现有管护站的基础上,提升信息化生态哨所,利用刷脸闸机、无人机巡护以及电子围栏、天眼工程等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加强生态哨所建设,提升森林质量。”
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马向祖说:“作为牛背梁保护区的一名工作者,我们会始终坚守保护生态资源的职责使命,把资源管护做得更细更实。”
习近平总书记在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考察时,步行进入羚牛谷查看自然生态,称赞这里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天然氧吧”。
在陕西,随着生态建设与保护的不断推进,这样的天然氧吧正越来越多。目前,全省共建立自然保护地10个类型273个,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初步形成。
从建立自然保护区入手,陕西不断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保护体系日趋完善,“秦岭四宝”种群数量明显增加,栖息地面积不断扩大。秦岭大熊猫由20世纪80年代的109只增加到现在的345只,增幅全国最高,野外种群密度居全国之首。朱鹮种群数量由7只发展到全球4000余只,被称为“世界拯救濒危物种的成功典范”。羚牛数量近5000头,金丝猴数量超过5000只。
目前,陕西拥有高等植物279科1349属4747种,其中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9种;陆生脊椎野生动物791种,其中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03种。
习近平强调,陕西生态环境保护,不仅关系自身发展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而且关系全国生态环境大局。
近年来,为改善生态环境,陕西林业部门持续推进生态保护、生态修复、生态重建等林业建设工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
自1998年陕西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以来,经过20多年休养生息,质量迅速恢复。森林蓄积量达4.78亿立方米,是第一次森林资源清查的2.56倍。完成退耕还林面积4039.7万亩,居全国第一。
延安市通过实施全域退耕,实现绿色全覆盖,成为世界生态脆弱区生态修复“延安样本”。新中国成立初期,榆林沙化土地面积3600万亩,流动沙地超过860万亩。经过长期不懈地治理,榆林林木覆盖率从0.9%提高到33%,沙化土地面积减少1569万亩,实现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转变。
如今,全省森林覆盖率由13.3%提高到45%,绿色版图向北推进400多公里。特别是2000年至2018年,全省植被指数变化百分率平均17.9%,为全国平均值的两倍。“榆林草灌锁沙丘,延安黄土变绿海,关中大地园林美,秦巴山区绿更浓”,深深浅浅的陕西绿正呈现在世人面前。
4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期间,首站来到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考察秦岭生态保护情况。牢记总书记“当好秦岭生态卫士”的嘱托,陕西林业系统将开展生态卫士专题教育活动、开展人人争做生态卫士的创建活动。
当好生态卫士,提升资源管护能力。陕西省天然林保护工程管理中心主任李哲说:“将在现有管护站的基础上,提升信息化生态哨所,利用刷脸闸机、无人机巡护以及电子围栏、天眼工程等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加强生态哨所建设,提升森林质量。”
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马向祖说:“作为牛背梁保护区的一名工作者,我们会始终坚守保护生态资源的职责使命,把资源管护做得更细更实。”
习近平总书记在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考察时,步行进入羚牛谷查看自然生态,称赞这里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天然氧吧”。
在陕西,随着生态建设与保护的不断推进,这样的天然氧吧正越来越多。目前,全省共建立自然保护地10个类型273个,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初步形成。
从建立自然保护区入手,陕西不断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保护体系日趋完善,“秦岭四宝”种群数量明显增加,栖息地面积不断扩大。秦岭大熊猫由20世纪80年代的109只增加到现在的345只,增幅全国最高,野外种群密度居全国之首。朱鹮种群数量由7只发展到全球4000余只,被称为“世界拯救濒危物种的成功典范”。羚牛数量近5000头,金丝猴数量超过5000只。
目前,陕西拥有高等植物279科1349属4747种,其中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9种;陆生脊椎野生动物791种,其中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03种。
习近平强调,陕西生态环境保护,不仅关系自身发展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而且关系全国生态环境大局。
近年来,为改善生态环境,陕西林业部门持续推进生态保护、生态修复、生态重建等林业建设工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
自1998年陕西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以来,经过20多年休养生息,质量迅速恢复。森林蓄积量达4.78亿立方米,是第一次森林资源清查的2.56倍。完成退耕还林面积4039.7万亩,居全国第一。
延安市通过实施全域退耕,实现绿色全覆盖,成为世界生态脆弱区生态修复“延安样本”。新中国成立初期,榆林沙化土地面积3600万亩,流动沙地超过860万亩。经过长期不懈地治理,榆林林木覆盖率从0.9%提高到33%,沙化土地面积减少1569万亩,实现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转变。
如今,全省森林覆盖率由13.3%提高到45%,绿色版图向北推进400多公里。特别是2000年至2018年,全省植被指数变化百分率平均17.9%,为全国平均值的两倍。“榆林草灌锁沙丘,延安黄土变绿海,关中大地园林美,秦巴山区绿更浓”,深深浅浅的陕西绿正呈现在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