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5版
王益区:文明村里新风尚
村民在村委会学习农技知识。

    孩子们午后在文化广场快乐玩耍。(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王根平 通讯员 王欣婷 文/图
  3月27日,天气较冷,铜川市王益区周家村村民付亚琴一早就在院外打扫卫生、拾掇杂物。她说:“我们村现在是省级文明村。作为村民,我脸上特别有光,就想尽自己所能为村上做点啥。”
  近年来,王益区把强化文明创建、激发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活力、实施文化扶贫、选树典型等作为乡村振兴、助力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和载体,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全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落地生根。
  新民风建设效果好
  王益区以新民风建设“十个一”活动为重点,组织黄堡镇和全区26个行政村,开展不同级别的文明村镇创建活动。目前,黄堡镇创建成区级文明乡镇。该区1个村创建成省级文明村,14个村创建成市级文明村,9个村创建成区级文明村,2个村申创区级文明村,文明村创建率达到100%。
  “疫情期间,我们村的红白理事会发挥了很大作用,家里有老人过世,村民都积极响应号召,简办丧事。”孟姜塬村红白理事会会长石喜全说。
  为树立文明乡风,王益区各村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在村两委的领导下扎实开展各项工作。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大幅减轻了群众负担。同时,各村开展道德讲堂、道德评议会,修订完善村规民约,不断推进移风易俗,着力培育良好家风、文明乡风、淳朴民风。
  文化活动添干劲
  王益区以提升广大贫困群众的文化生活为目标,扎实开展文化扶贫,为农村贫困群众送上“精神食粮”,全面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
  王益区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乡村文化活动,把党的温暖送到群众心坎上。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小品、歌舞、相声等,不断提升贫困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区上全年开展文化下乡活动达70余场(次)。“我是土生土长的农民,平时喜欢热闹,自编自演了一些小品,农闲时给村民们表演。能为群众送上文化大餐,我特别开心。”周家村村民陈小玲说。
  王益区还不断加强乡村文化设施建设。户户通、农家书屋实现了村全覆盖。26个行政村建立了文化广场,将乡村文明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紧密结合,大力开展文艺下乡、义写对联等文化活动,让群众在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中受到熏陶。
  在黄堡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工作人员孙罡说:“我们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建成为契机,开展各类活动,将党的方针政策融入活动之中,切实提高群众的文化素养和脱贫致富能力。”目前,王益区已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两个,组织志愿者进村开展慰问贫困群众、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文艺演出等文明实践活动。
  典型引领好风气
  王益区各村突出党员示范作用,强化党建引领,涌现出了一批老党员,他们用自己的良好家风故事影响着身边群众。石坡村84岁的老党员张志斌在村里是有名的讲课能手,他的故事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
  如今,各村文化墙用文字、漫画等形式美化环境,推进村庄规划治理,建设美丽乡村,着力发展乡村文化游,积极打造孟姜塬秦人村落,助推乡村振兴,浸润引导广大群众的价值追求。同时,村上开展各类评选表彰活动,表彰“五星级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等,以此为契机,弘扬孝亲敬老美德,努力形成邻里和睦、家和万事兴的社会新风尚。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