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4版
用“精准”造福新神木
    村民摘掉“贫困帽”心欢喜。

村民通过政策帮扶,找到了适合自身发展的产业。
    农技人员赴田间地头现场指导。
  本报记者 鱼玉军 通讯员 韩艳艳 文/图
  四月的神木,孕育着勃勃生机。走在神木的大街小巷、山峁沟壑,处处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神木市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把产业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关键举措,用精准“滴灌”致富大道。
  “三变”改革织就扶贫产业“金腰带”
  一条条公路直通村组,一间间农家房屋干净整洁,一棵棵山地果树新芽吐绿,一个个富民产业落地生根……在神木市栏杆堡镇,一幅乡村发展的美丽画卷映入眼帘。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栏杆堡镇创新谋变,按照产权改革引领发展思路,全力推进“三变”改革,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张宪标是栏杆堡镇折家寨村折家寨小组的脱贫户。在村集体经济的带动下,他不但领到分红,还自主发展种植养殖业。“我不能只等领合作社的分红。要想过好日子,还得靠双手去打拼。去年,我仅卖羊就收入有8万余元。”张宪标高兴地说。
  折家寨村折家寨小组位于栏杆堡镇东22公里处,地势崎岖,千沟万壑。为带领贫困群众增收致富,该村依托“三变”改革,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因地制宜发展谷子、玉米、土豆等种植业。村党支部书记折文彪介绍,折家寨小组合作社成立以来,村民按土地股分红,连续两次每人分得3400元。今年,合作社计划种植有机高粱700亩、谷子300亩、玉米200亩、土豆100亩,真正把贫困群众“镶嵌”在产业链上。
  金融助力“贷”来幸福新生活
  李怀平是栏杆堡镇李大庄村的脱贫户。受益于神木市产业扶贫政策,李怀平连续两年引进种羊20只。2017年,他通过金融扶贫政策,申请5万元小额贷款扩大养殖规模,现在羊存栏250余只。同时,李怀平还种植了80亩玉米,解决了羊的饲料问题。
  面对现在的生活,李怀平说:“今年,我将继续扩大养殖规模,争取羊存栏达到300只。”李怀平在栏杆堡镇堪称养殖大户。2019年,他荣获榆林市“全市脱贫攻坚奋进奖”、榆林市第二届“幸福扶贫·光荣脱贫”讲故事比赛优秀奖。
  神木市把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实现脱贫致富作为创新发展扶贫小额信贷工作的根本任务,充分发挥金融机构作用,以贫困户脱贫为核心,以扶持贫困户发展产业为主体,进一步提升金融扶贫效力。
  面对今年到期的金融扶贫贷款,李怀平说:“党和政府在我艰难的时候帮我壮大养羊产业。如今,生活越过越好,还款没什么压力。”在神木,还有很多像李怀平一样的脱贫户,他们通过金融扶贫政策发展产业,开启了新生活。
  今年,神木市将继续用好扶贫资金,安排市本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86亿元,计划争取上级资金3000余万元,确保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
  产业“造血”拉伸带动辐射面
  神木市紧紧围绕“3+X”特色产业,突出保脱贫、强产业、补短板、防风险、促巩固,以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为引领,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产业,因户施策落实帮扶措施。
  边振刚是栏杆堡镇西寨村化龙咀小组的脱贫户。受益于产业扶贫政策,2019年,他在栏杆堡镇政府和村干部的帮扶下办起养猪场。经过发展,如今猪存栏130余头。边振刚介绍,除了发展养殖业,他还种植了200余亩玉米、30余亩小杂粮。多种产业发展,让他的致富路越走越宽。
  边振刚致富不忘带富周围村民及困难群众。他说:“我家的小猪仔基本卖给了当地及周边农户。这些小猪仔长到一定标准后,再以高于市场的价格向农户收购。这样一来,我既扩大了养猪产业也帮农户解决了销售问题,实现双赢。”尝到了产业发展的甜头,边振刚计划今年发展羊产业,并鼓励周边村民扩大养殖规模,实现共同富裕。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