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我省“3+X”工程助推2020年产业扶贫
本报讯(记者 张晓强)今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3月13日,省农业农村厅发布《陕西省2020年产业扶贫工作要点》,安排部署10个方面30条工作要点,以实施“3+X”工程为抓手,要求持续强化主体带贫,充分发挥产业在巩固脱贫成果和稳定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中的治本作用,推进产业扶贫与乡村振兴有序衔接。
持续推进“3+X”工程 严格落实“四不摘”要求
决战决胜年,打好春耕仗。我省将围绕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对生产等情况要安排定期调度,实行动态监控和预警,统筹安排产业扶贫相关工作,全力应对疫情对产业扶贫影响;制定促春耕、促销售、促复工等专项应对措施,加快产业扶贫项目开工,支持返乡人才就地创业,鼓励贫困群众就近就业,指导带贫主体有效防控市场和自然风险,增强产业扶贫风险防范意识。
今年,我省将持续推进“3+X”工程,充分发挥贫困县产业发展菜单的指导作用,围绕产业达产见效、帮扶政策落实、经营主体带动、利益紧密联结、产业风险防范等重点任务,及时研究解决贫困群众的生产难题和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持续推进贫困村“一村一品”、贫困县“一县一业”建设。
紧盯主导产业,严格落实“四不摘”要求,加大帮扶力度,高标准农田、有机肥替代、节水技术示范、轮作休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畜禽标准化养殖等产业发展项目和资金,继续加大向贫困地区倾斜,整合资金、东西部协作等各类资金优先用于产业扶贫,保持扶贫产业长期培育定力。
打造设施农业示范区 加快贫困地区环境整治
在贫困地区建设一批特色种植和良种繁育基地,持续推进苹果“北扩西进”、猕猴桃“东扩南移”,打造一批设施农业示范区,加快奶山羊良种繁育,以标准化生产推进规模化发展。支持贫困地区建设加工示范园,鼓励带贫主体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引导龙头企业发展精细加工,提升扶贫产业产后处理能力。指导贫困地区加强品牌建设,为优质农产品认证登记减免费用。强化特色农产品信息监测、预警和发布,支持与电商的合作,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品营销及消费扶贫。
支持贫困地区优先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特色小镇、产业强镇、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联合体,加快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引导贫困户发展“庭院经济”,美丽休闲乡村和农业精品景点路线推介向贫困地区倾斜。
将从补上基础设施短板、培育致富带头人和提高服务保障水平等方面补短板强弱项,支持贫困群众购买符合当地产业发展的农机具,加大安全、适用农机技术的推广示范,提高农机装备水平;加大高素质农民培训力度,在贫困地区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大学生村官和两委干部培训,支持创建农村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扶持,确保具备农业发展条件和有发展意愿的搬迁户至少有1个稳定增收的农业产业。同时结合畜禽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加快推进贫困地区人居环境整治。
创建集体经济示范村 推进农村产改整省试点
值得一提的是,我省将带贫经营主体配建的保鲜冷藏、晾晒存贮、农机库房、分拣包装、废弃物处理、管理看护房等辅助设施用地纳入农用地管理。在项目安排、资金扶持、金融服务、示范评定、人才培养、用地用电等方面加大对带贫主体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提高带贫能力。将持续推广全程托管、借还等贫困群众深度参与的模式,不断探索丰富上门服务、订单收购、保底分红、二次返利、股份合作、土地流转、吸纳就业、村企(社)对接等将贫困群众嵌入产业发展链条的利益联结办法。创建集体经济示范村,推进农村产改整省试点。
深化技术帮扶机制,发挥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和乡村人才队伍优势,探索政府购买服务、职业农民示范引导、吸引“土专家、田秀才”等方式,不断拓展技术帮扶110平台。构建防返贫机制,结合产业帮扶对象比对确认工作,强化产业扶贫监测,对产业帮扶对象开展全面排查,逐一建立主体带贫台账,逐户梳理产业发展现状,逐项梳理评估政策措施落实情况,查漏洞、补缺项,确保收官之年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地取得实效。
持续推进“3+X”工程 严格落实“四不摘”要求
决战决胜年,打好春耕仗。我省将围绕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对生产等情况要安排定期调度,实行动态监控和预警,统筹安排产业扶贫相关工作,全力应对疫情对产业扶贫影响;制定促春耕、促销售、促复工等专项应对措施,加快产业扶贫项目开工,支持返乡人才就地创业,鼓励贫困群众就近就业,指导带贫主体有效防控市场和自然风险,增强产业扶贫风险防范意识。
今年,我省将持续推进“3+X”工程,充分发挥贫困县产业发展菜单的指导作用,围绕产业达产见效、帮扶政策落实、经营主体带动、利益紧密联结、产业风险防范等重点任务,及时研究解决贫困群众的生产难题和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持续推进贫困村“一村一品”、贫困县“一县一业”建设。
紧盯主导产业,严格落实“四不摘”要求,加大帮扶力度,高标准农田、有机肥替代、节水技术示范、轮作休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畜禽标准化养殖等产业发展项目和资金,继续加大向贫困地区倾斜,整合资金、东西部协作等各类资金优先用于产业扶贫,保持扶贫产业长期培育定力。
打造设施农业示范区 加快贫困地区环境整治
在贫困地区建设一批特色种植和良种繁育基地,持续推进苹果“北扩西进”、猕猴桃“东扩南移”,打造一批设施农业示范区,加快奶山羊良种繁育,以标准化生产推进规模化发展。支持贫困地区建设加工示范园,鼓励带贫主体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引导龙头企业发展精细加工,提升扶贫产业产后处理能力。指导贫困地区加强品牌建设,为优质农产品认证登记减免费用。强化特色农产品信息监测、预警和发布,支持与电商的合作,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品营销及消费扶贫。
支持贫困地区优先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特色小镇、产业强镇、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联合体,加快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引导贫困户发展“庭院经济”,美丽休闲乡村和农业精品景点路线推介向贫困地区倾斜。
将从补上基础设施短板、培育致富带头人和提高服务保障水平等方面补短板强弱项,支持贫困群众购买符合当地产业发展的农机具,加大安全、适用农机技术的推广示范,提高农机装备水平;加大高素质农民培训力度,在贫困地区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大学生村官和两委干部培训,支持创建农村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扶持,确保具备农业发展条件和有发展意愿的搬迁户至少有1个稳定增收的农业产业。同时结合畜禽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加快推进贫困地区人居环境整治。
创建集体经济示范村 推进农村产改整省试点
值得一提的是,我省将带贫经营主体配建的保鲜冷藏、晾晒存贮、农机库房、分拣包装、废弃物处理、管理看护房等辅助设施用地纳入农用地管理。在项目安排、资金扶持、金融服务、示范评定、人才培养、用地用电等方面加大对带贫主体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提高带贫能力。将持续推广全程托管、借还等贫困群众深度参与的模式,不断探索丰富上门服务、订单收购、保底分红、二次返利、股份合作、土地流转、吸纳就业、村企(社)对接等将贫困群众嵌入产业发展链条的利益联结办法。创建集体经济示范村,推进农村产改整省试点。
深化技术帮扶机制,发挥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和乡村人才队伍优势,探索政府购买服务、职业农民示范引导、吸引“土专家、田秀才”等方式,不断拓展技术帮扶110平台。构建防返贫机制,结合产业帮扶对象比对确认工作,强化产业扶贫监测,对产业帮扶对象开展全面排查,逐一建立主体带贫台账,逐户梳理产业发展现状,逐项梳理评估政策措施落实情况,查漏洞、补缺项,确保收官之年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地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