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3版
镇安:狠抓产业就业 拓宽增收渠道
  本报记者 王永兴
  近日,家住镇安县青铜关镇丰收村的朱昌发逢人便说:“感谢县上支持贫困户发展产业的好政策!我现在光白芨育苗这一项,年收入就达7万余元,比出去打工强多了。”
  朱昌发2015年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2016年依靠镇安县推出的“三带四联”,贷了3万元贴息贷款作为启动资金,购买白芨种苗,种植了5亩白芨。2017年,朱昌发又贷款5万元,并牵头成立中药材种植合作社,带动周边13户群众一起种植白芨、五味子和苍术等。
  在镇安县像朱昌发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该县近年来探索实施的“户分三类”“三带四联”“扶贫中心户长”等一系列创新机制,使该县的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尤其是在产业就业方面,镇安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想方设法拓宽增收渠道,为群众脱贫致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发展特色产业方面,镇安县深入推进农业特色产业三年振兴计划,通过“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发展模式,着力打造旅游服务、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立体农业“四个产业带”,重点发展板栗、核桃等四大传统产业和蚕桑、食用菌等六大特色产业。目前,全县已发展板栗60.5万亩、核桃30.8万亩、中药材12.2万亩、茶园10万亩、桑园6.5万亩、魔芋5万亩、食用菌1500万袋,生猪、牛、羊、鸡饲养量分别达12.4万头、1.5万头、10.9万只、83.6万只,基本实现了每个有劳动能力的农户都有1~2个产业增收项目。
  在发展劳务产业方面,镇安县有针对性地开展技能培训,不断提高组织化程度,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2.3万人。深入实施就业扶贫“六项工程”,认定就业扶贫基地9个,建设扶贫工厂(车间)208个,实现稳定就业4000余人。多渠道开发公益岗位,先后安置公益专岗362人、特设公益性岗位759人、扶贫专岗115人。积极做好创业扶持工作,累计帮助416名贫困劳动力实现自主创业。全面落实生态扶贫政策,先后选聘生态护林员2290名,每人每年稳定增收5000元。
  在规范集体经济运营方面,镇安县在全县150个村成立产业发展公司,累计投入财政资金1.68亿元,筹措信贷资金7500万元,进行自主经营或联合经营,每村集体经济净收益均在5万元以上。抢抓国家光伏扶贫政策机遇,实行单独建、联合建的模式,建设村级光伏电站69座,全县96个贫困村实现了光伏电站全覆盖。
  镇安县探索推行“双委制”管理方式,一方面,将所有村的互助资金委托给县农商行进行规范化管理,有效降低资金运营风险。另一方面,将村集体经济经营项目全部委托给龙头企业或第三方机构运营管理,理顺经营关系,并探索推行了固定收益、反租倒包、委托经营、股份合作等10种模式,不断提升村集体经济运营质量和效益。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