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优势产业成为宝塔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法宝
牛向阳
2015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并在延安主持召开了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对革命老区加快脱贫致富提出了明确要求,寄予了殷切期望。在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5周年到来之际、以及延安率先在革命老区实现全面脱贫的背景下,12月9日,陕西日报“聚焦老区脱贫致富奔小康”全媒体调研采访走进延安,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时的讲话精神,通过全媒体传播,多角度展示革命老区延安脱贫的发展成果和宝贵经验,为全省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康坪村:棚栽+旅游让群众走上康庄大道
康坪村位于延安城区以东22公里处,是陕北知青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也是全省美丽宜居示范村、乡村旅游示范村,被农业农村部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村总流域面积5平方公里,基本农田888亩,退耕还林1357亩,现有150户524人,建档立卡贫困户32户52人。2018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1.55万元,高于全区全市平均水平。
12月10日下午,采访团一行走进宝塔区冯庄乡康坪村,感受美丽休闲乡村、生态宜居新康坪的风采,分享当地群众依靠棚栽产业、旅游产业脱贫致富的喜悦。
据冯庄乡党委书记南小明介绍,由于康坪村位于黄土高原腹地,沟壑纵横,土地沙化严重,村民广种薄收、靠天吃饭,年人均纯收入不到2500元。为应对这个问题,康坪村依托退耕还林后续产业项目和精准扶贫的持续实施,先后建成温室大棚150座、大弓棚25座,并在市区设立“冯庄果蔬”直营店和“共享果蔬”示范点,切实增加了农民收入,助推脱贫致富奔小康,真正实现了“退得下、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弹”目标。
康坪村村民尹治军说:“以前我外出打工,一年也就是两三万元收入,现在种植大棚,一年利润有八万元左右,果蔬公司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统一销售,让我们种植大棚有了保障,不仅增加了收入,还获得了幸福感。”
据了解,2017年以来,康坪村在产业发展的同时依托知青旧居红色资源,以“传承知青文化、建设美丽乡村”为主题,将生态文明建设与农业产业、污染防治、乡村旅游相结合,助力脱贫攻坚,积极探索发展新模式,打造全域旅游,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甘谷驿镇:“薯”光照亮致富路
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农产品销售渠道闭塞,农民思想保守,这三方面问题一直以来制约着史家沟村的发展。面对这样的困境,54岁的史家沟村党支部副书记刘延平率先提出了弃种玉米改种红薯的发展思路,自己带头种起了红薯,不仅让自己致富,还带动村民一起种红薯脱贫。
现如今,口感细腻、香甜饱满、色泽红润的红薯不仅是史家沟人的致富法宝,也成了甘谷驿镇的代名词,红薯种植及深加工已成为当地群众实现脱贫的主导产业。
红薯种植户田建友激动地说:“以前种庄稼赚不了几个钱,现在村里鼓励种植红薯,一亩地能增收近3000元,加上合作社的分红,有1万多元呢。”
针对甘谷驿镇红薯产业发展状况,宝塔区甘谷驿镇镇长孙霞讲道:“甘谷驿镇共有16个行政村,村村有红薯,人人种红薯,红薯产业已经成为镇上村民致富增收的重要来源,我们镇上的目标就是要打造‘红薯小镇’,做大做强‘甘谷驿红薯’品牌,实现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梦想。”
据了解,近年来甘谷驿镇通过集约化、规模化、效益化、品牌化发展红薯产业。2019年,已建成东镇、苏家沟、史家沟、李家河红薯科技示范园区,红薯种植面积达到6000亩,带动49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种植优质红薯,面积达1800亩。其中,通过园区、基地、合作社为贫困户代种434户868亩,成为村民脱贫的稳定产业。同时,“甘谷驿红薯”品牌完成了有机认证、良好农业示范认证,红薯产业也获得了凸显特色农业、标准农业、智慧农业、创意农业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