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付友民:庄稼汉活出精彩人生
付友民和他的“蒲城人家”农家乐。
本报记者 赖雅芬 文/图
付友民人称“老付”,今年69岁,是白水县西固镇中文化村8组一个普通的农民。当过兵、养过猪,曾是村干部、如今是“老板”的老付,硬是将自己的人生活成了一段传奇。
打眼一看,老付确实普通。一件黑得发亮的夹克衫,一条油渍斑斑的料子裤,加上脚上的黄胶鞋和秃顶的白头发,让人很难将其和“老板”二字联系起来。但是就是这样一个普通人,不管是当村干部,还是进城开农家乐,老付的豪爽、善良,赢得了村民和客人的赞誉。
“装甲兵” 复原回村当干部
1950年出生的老付,家中兄弟姊妹8人,他排行老三。只有小学五年级文化程度的他,常说自己是个“文盲”,但他写得一手好字,算账速度倍快。最为关键的是,老付有副热心肠以及敢和不公平现象叫板的“牛脾气”。
1972年冬天,22岁的付友民应征入伍,成了甘肃威武某部队的一名装甲兵。经过三年刻苦训练,他在各项测试中脱颖而出,于1975年调到原兰州军区坦克成员教练团,专门培训各大军区送过来的学员。1977年复员后,付友民回到家乡务农。
20世纪80年代初,老付把自家的几亩地全部栽上了苹果树,而且是当时比较稀有的品种“红富士”。老付也因此成为村里第一个盖起二层楼房的人。因为脑子活泛、组织能力较强,1985年老付被推选为村上的生产队长,随后又当治保主任、调解主任、村主任,一直干到2000年。
老付当村干部的那些年,因为常替村民说话,让镇上的干部是“又爱又恨”。被称作“刺头”的他,只要是损害村民利益的事情,他总是第一个跳出来反对,甚至不惜和领导翻脸。有一年夏天,因为村上一户村民的宅基地问题,镇上领导来老付家里“做工作”,让他劝说村民积极配合。从那位领导进门,老付始终一声不吭地躺在炕上,给人一个脊背。人家苦口婆心地说了半天,老付一个字都不接。估摸着火候差不多了,他才从炕上慢吞吞地坐起来,瓮声瓮气地说了句:“现在拆了,让他们一家老小咋办,住到你家去呀?”领导听了之后,摇头叹气地走了。
类似这样的事情,其实还有很多。现在说起来,老付嘿嘿一笑:“那时候是个‘愣头青’,不管见谁心里都不怯。”就是因为敢说真话,老付在村里威望颇高。直到现在,谁家有个红白喜事,都愿意让老付当“头儿”。
“庄稼汉” 高龄创业当老板
从村主任的位子上退下来后,老付专心侍弄了几年果园。2005年老付已经55岁,闲不住的他开始第一次创业。老付把自家老院子收拾好,搞起了养殖业。整天和猪打交道的老付,身上永远是一股“猪粪味”,人人见了掩鼻而走,但老付一点也不介意。由于生猪价格持续下跌,三年后老付的“猪倌”生涯画上句号。
2013年,63岁的老付被妹妹从老家“请”到西安,一起打理位于长安区上王村的农家乐。由于为人豪爽大气,加之做事公私分明,老付很快挑起了农家乐的经营“大梁”。后来,妹妹干脆将生意全交给老付,自己当起了甩手掌柜。
今年12月5日,在“蒲城人家”农家乐大厅里,老付用一贯的大嗓门喊着:“3号桌一条香辣鱼,5号桌再上一盘锅盔……”穿梭在前厅、后厨的他,一会儿上菜,一会儿倒水,忙个不停。因其形象比较“接地气”,老付经常会被客人喊作服务员。每当这时,当兵出身的老付总是一个箭步冲到跟前,跑得比谁都快。
尽管老付已经进城6年多了,但他的心仍在农村,仍然牵挂着村里的乡亲们。不管农家乐生意多忙,只要村里有啥事,他都会赶回去帮忙。每年过年的时候,老付会提着礼品给8组的老人们挨个拜年,再给每人发200元红包。虽然钱不多,但是能坚持至今,实属不易。
“装甲兵”“猪倌”“村干部”“老板”,这几个词串联起来,就是对老付69载岁月的最好总结。虽然没有干过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但是对于每一个称呼,老付都不曾辜负。
“作为一个农村人,能把日子过得这么精彩,值了!”老付咧着嘴笑了。
本报记者 赖雅芬 文/图
付友民人称“老付”,今年69岁,是白水县西固镇中文化村8组一个普通的农民。当过兵、养过猪,曾是村干部、如今是“老板”的老付,硬是将自己的人生活成了一段传奇。
打眼一看,老付确实普通。一件黑得发亮的夹克衫,一条油渍斑斑的料子裤,加上脚上的黄胶鞋和秃顶的白头发,让人很难将其和“老板”二字联系起来。但是就是这样一个普通人,不管是当村干部,还是进城开农家乐,老付的豪爽、善良,赢得了村民和客人的赞誉。
“装甲兵” 复原回村当干部
1950年出生的老付,家中兄弟姊妹8人,他排行老三。只有小学五年级文化程度的他,常说自己是个“文盲”,但他写得一手好字,算账速度倍快。最为关键的是,老付有副热心肠以及敢和不公平现象叫板的“牛脾气”。
1972年冬天,22岁的付友民应征入伍,成了甘肃威武某部队的一名装甲兵。经过三年刻苦训练,他在各项测试中脱颖而出,于1975年调到原兰州军区坦克成员教练团,专门培训各大军区送过来的学员。1977年复员后,付友民回到家乡务农。
20世纪80年代初,老付把自家的几亩地全部栽上了苹果树,而且是当时比较稀有的品种“红富士”。老付也因此成为村里第一个盖起二层楼房的人。因为脑子活泛、组织能力较强,1985年老付被推选为村上的生产队长,随后又当治保主任、调解主任、村主任,一直干到2000年。
老付当村干部的那些年,因为常替村民说话,让镇上的干部是“又爱又恨”。被称作“刺头”的他,只要是损害村民利益的事情,他总是第一个跳出来反对,甚至不惜和领导翻脸。有一年夏天,因为村上一户村民的宅基地问题,镇上领导来老付家里“做工作”,让他劝说村民积极配合。从那位领导进门,老付始终一声不吭地躺在炕上,给人一个脊背。人家苦口婆心地说了半天,老付一个字都不接。估摸着火候差不多了,他才从炕上慢吞吞地坐起来,瓮声瓮气地说了句:“现在拆了,让他们一家老小咋办,住到你家去呀?”领导听了之后,摇头叹气地走了。
类似这样的事情,其实还有很多。现在说起来,老付嘿嘿一笑:“那时候是个‘愣头青’,不管见谁心里都不怯。”就是因为敢说真话,老付在村里威望颇高。直到现在,谁家有个红白喜事,都愿意让老付当“头儿”。
“庄稼汉” 高龄创业当老板
从村主任的位子上退下来后,老付专心侍弄了几年果园。2005年老付已经55岁,闲不住的他开始第一次创业。老付把自家老院子收拾好,搞起了养殖业。整天和猪打交道的老付,身上永远是一股“猪粪味”,人人见了掩鼻而走,但老付一点也不介意。由于生猪价格持续下跌,三年后老付的“猪倌”生涯画上句号。
2013年,63岁的老付被妹妹从老家“请”到西安,一起打理位于长安区上王村的农家乐。由于为人豪爽大气,加之做事公私分明,老付很快挑起了农家乐的经营“大梁”。后来,妹妹干脆将生意全交给老付,自己当起了甩手掌柜。
今年12月5日,在“蒲城人家”农家乐大厅里,老付用一贯的大嗓门喊着:“3号桌一条香辣鱼,5号桌再上一盘锅盔……”穿梭在前厅、后厨的他,一会儿上菜,一会儿倒水,忙个不停。因其形象比较“接地气”,老付经常会被客人喊作服务员。每当这时,当兵出身的老付总是一个箭步冲到跟前,跑得比谁都快。
尽管老付已经进城6年多了,但他的心仍在农村,仍然牵挂着村里的乡亲们。不管农家乐生意多忙,只要村里有啥事,他都会赶回去帮忙。每年过年的时候,老付会提着礼品给8组的老人们挨个拜年,再给每人发200元红包。虽然钱不多,但是能坚持至今,实属不易。
“装甲兵”“猪倌”“村干部”“老板”,这几个词串联起来,就是对老付69载岁月的最好总结。虽然没有干过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但是对于每一个称呼,老付都不曾辜负。
“作为一个农村人,能把日子过得这么精彩,值了!”老付咧着嘴笑了。